戴至中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警方把一位名叫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街頭小販打了一頓,并沒收了他的菜攤車。26歲的布瓦吉吉因此而自焚,并導致日后對阿拉伯世界產生極大影響的突尼斯騷亂的發生,最終迫使本·阿里下臺流亡。
在這場暴動中,高糧價所燃起的怒火也助長了部分氣焰,并一路延燒到埃及、約旦、葉門和阿爾及利亞。后人可能會記得,本·阿里因為一輛菜攤車被推翻。
供不應求升高糧荒危機
在中東攪亂一池春水的糧荒,是從2010年開始,俄羅斯和阿根廷先后發生大旱,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則出現了暴雨。加拿大小麥局表示,薩斯喀徹溫省的豪雨下得既久又猛,使農民無法栽種大約1000萬英畝的小麥。
這些國家的小麥欠收,加上美國中西部的夏季氣候又濕又冷,因而延誤了美國的收成。這都幫忙推升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價格,使它在2010年上漲了74%;而同一期間,在芝加哥交易的玉米則漲價了87%。
連美國的大宗商品買家都感受到了緊繃的態勢。“你講得出來的作物,沒有一樣不發生供應上的問題。”圣路易國際食品的大宗商品采購專員史提夫·尼可森說,“生產跟不上需求。”
加重窮人的生存壓力
即使最糟的情況沒有發生,全球糧食供應突然出現這個缺口,也是一次重大考驗——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是一連串的考驗。
就最基本的層面而言,這場危機是在考驗人類喂飽自己的能力。救濟機構已被颶風、地震、火山爆發和政府削減預算給整得七葷八素,而無力應付嚴重的糧荒。但世界銀行表示,全球糧價從2010年6月以來的上漲,已使發展中國家多了4400萬人陷入赤貧。
“世界各地有數千萬個窮人,都受到全球糧價的威脅。”世界銀行總裁羅勃·左立克在2月15日的電話會議中說道,“價格飆漲已使數千萬人陷入貧困,并對最弱勢的人造成壓力,他們的收入有一半以上都花在糧食上。”
考驗富國因應挑戰的智慧
全球農業危機所帶來的第二大考驗,在于富有國家和它們的金融體系——它們應該要以有益而非有害的方式來因應挑戰。
無可辯解的是,全球的窮人受害對美國的農民和美國的投資人有利。創下新高的糧價既導致了阿爾及利亞暴動,以及印度禁止出口,同時也造就了美國歷來最大量的農產品出口。根據堪薩斯市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中西部的農田產值因此創下新高,農村銀行和設備制造商的獲利也有所增長。收入增加使農民得以償還第四季的負債,而這也為放款機構減少呆賬的金額,并增加了獲利。美國農業部在2月14日表示,美國農民今年的收入可望躍升兩成。
隨著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全球投資人也對農業指數交換、指數型產品和中期債券趨之若鶩。巴克萊資本在1月27日的報告中表示,以2010年12月31日截止的前一季來算,這些產品的投資金額在3個月當中增加了兩倍,而達到57億美元。農業相關產品在2010年12月的新投資金額總計達26億美元;相較之下,2010年11月是10億美元,一年前則是13億美元。
考驗政治領袖的作為
當前危機所帶來的最后一項考驗也最為嚴峻。科學家多年來都在警告,汽車、飛機、工廠和電廠所排放的碳,會使地球的氣候變暖與變亂,進而改變天氣形態,使某些地方更容易出現旱災,某些地方則更容易出現水災。氣候維護人士多年來都在思考,要怎么樣才能促使美國和其他國家采取行動。
剛在華盛頓掌握優勢的共和黨人不會承認有這個問題,更遑論是探討解決之道。但已有別的領袖出面發聲。韓國總統李明博成立了工作小組來研究糧食短缺,并直言:“全球發生糧食危機的幾率愈來愈高。原因則是氣候變遷。”企業領袖同樣坦白:“事實就是,世界各地的氣候正在改變,那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害。”奧蘭國際的執行長桑尼·佛格西說,該公司是世界三大稻米及棉花供應商之一。
文明阻擋了流行病和世界戰爭,并在歷經考驗后日益茁壯。眼前一連串的旱災和水災不僅危及了糧食供應,也預告了氣候會更加混亂。饑餓以及連帶對政權所造成的威脅,最后能不能迫使政治領袖采取行動?大家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