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每當這個時候,家有學子的父母們就會格外關注那些成績優秀、“出路”好的同學,希望從他們的身上吸取經驗,化為己用。固然,取得突出的成績是與學子們的個人努力密不可分的,但追本溯源,他們的好習慣又是如何養成的呢?我們能否從他們的“成功之路”上找到“有心而無痕”的教育痕跡呢?
近日,本刊記者來到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采訪了兩位“不走尋常路”的優秀學生,他們之中的一位被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另一位則被保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成功能否被“復制”?
餾學美國,凡而不凡常藝凡
2011年4月6日,一條讓人振奮的消息轟動了冰城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三班的常藝凡同學被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8所全球頂尖大學同時錄取。一時間,“常藝凡”成了冰城最炙手可熱的名字。
“傳奇”女孩兒常藝凡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她1995年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父母都是高校教師。還在常藝凡尚且不知什么是興趣愛好時,父母對她的教育就已經開始了。
常藝凡3歲時,身為英語教師的媽媽便開始了對她的語感啟蒙。當然是從最簡單的日常詞匯開始,每當小藝凡掌握了一個新的單詞,媽媽便會有意識地在日常會話中應用起來,爸爸也會積極配合。因此對常藝凡來說。英語并不是一項有壓力的學習內容,而僅是和母語一樣生動的語言工具。
這最初的啟蒙十分重要,因為英語給常藝凡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單純地喜歡,而不是功利地想學好一門課程,所以常藝凡對英語的學習一直是白發的,從來不用父母監督。
升入初中后,常藝凡開始讀一些原版的英文著作,她最喜歡的就是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這套書驚險懸疑,同時不乏瑰麗的想象,是最適合中學生的英文“名著”,常藝凡對這套書愛不釋手。不過書中出現生詞時,她一般不會先翻字典,而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猜,然后再查準確的釋義背誦。這樣對單詞的理解就不會局限于字典的解釋,而是還能靈活地掌握其用法。雖然剛開始時這樣的方法會影響閱讀的快感,但因為用這種方法記的單詞非常扎實,久而久之,她的詞匯量也不斷擴大。憑著這個“絕招”,現在常藝凡的詞匯量已經積累到了1.5萬個,并且能夠欣賞原汁原味的經典名著了。
2009年6月,常藝凡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順利進入總決賽。在舞臺上,她大方自然地展現自我、有條不紊地回答評委老師們拋出的一個個追加難題,最終憑借流利的口語、敏捷的反應斬獲亞軍。
,
這次比賽讓常藝凡鋒芒初露,但面對榮譽,常藝凡的表現卻很淡定。因為相對名次而言,她更大的收獲是通過比賽證實了自己——不光光是取得名次,還包括統籌時間,不影響正常的課業。更重要的是,在比賽中,常藝凡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優秀選手,他們中的很多人曾在國外生活過,有著和自己不一樣的思維和氣質,這開闊了常藝凡的視野,讓她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2008年,在常藝凡參加中考的時候,曾有一段小插曲。當時,以常藝凡的成績,要進全市名氣最大的重點中學并不是難事,對此,很多家長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名校,因為上了名校就等于一只腳邁進了大學的校門,然而常爸爸卻有他的一番思量:他培養女兒,從來不是為了成績,甚至不是為了考上好大學,他的目光要更長遠一些——希望女兒能夠全面發展,成為一個懂得生活的人。為此,他特地來到師大附中,找到了后來成為女兒班主任的劉振成老師進行了一番了解。
劉老師告訴常爸爸,師大附中最重視的就是孩子的素質教育,主張“因人施教”,學校的校訓就是“平民本色,精英氣質”……于是,經過這次懇談,常爸爸義無反顧地將女兒送進了師大附中。
升入高中后,常爸爸仍然鼓勵女兒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女兒的各種能力,而對學業從來沒有過高的要求。有一次,常藝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常爸爸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他了解女兒一直沒有將全部精力放在學業上,因此勝過那些一心向學的同學難免覺得“反常”……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寬松的環境,常藝凡才能將精力放在更多的地方,參加各種活動,包括“希望之星”英語大賽、全國高中生物聯賽等。除此之外,常藝凡還一直堅持打乒乓球、拉小提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常藝凡4歲時,父母便找來專業的小提琴教育家薛澄潛老師來教女兒。多少個寒來暑往,即便是在課業最繁重的時候。常藝凡也從沒放棄過對小提琴的練習。這當然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但在度過最艱難的一段之后。小提琴漸漸融入了她的生活,成了學習之余的消遣和放松。
常藝凡10歲的時候,就獲得了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最高第一級9級證書:12歲時,她獲得中國音樂家協會小提琴最高等級10級證書。在小提琴上的造詣,讓常藝凡有了被中央—級音樂學院錄取的機會,但常藝凡卻放棄了,因為對她而言,小提琴只是一種愛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她向往著更寬廣的舞臺。
高二,常藝凡將風靡全世界的“模擬聯合國”活動首次引進到學校。模擬聯合國社團,是一項為世界各國高中生組織的檢驗學生智力和綜合能力的活動,由中學生扮演各個國家的外交官,以聯合國大會的形式,用英語進行觀點闡述、政策辯論、施政綱領的演講,在聯合國的運作模式下展現全面的才能。
2010年3月,第六屆北京大學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上,常藝凡和她的伙伴們從來自全國97所重點高中的近700名學生中脫穎而出,榮獲“杰出代表獎”。
在參加模擬聯合國后,常藝凡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作為理科生,曾將清華大學視為目標的她,讓夢想飛到了遙遠的地球那一端——哈佛大學!
暑假,為了進一步感受美國大學的教育,常藝凡參加了哈佛大學的暑期學院。在8個星期的時間里,作為一名理科生,她卻選修了政治和歷史兩項文科的課程。雖然不是長項,但和哈佛大學的學生一起上課的她卻取得了全A的好成績,并獲得了8個學分!
在哈佛學習的兩個月,極大地開闊了常藝凡的視野,也堅定了她報考哈佛大學的決心。她在給爸爸媽媽的E-mail中寫道:“我非常喜歡這里的授課方式,哈佛大學追求全面發展與我的個性也非常匹配。從小我就知道,一個人的能力不完全體現在高分上,而是應該做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所以。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哈佛大學!”
對于女兒的決定,父母自然是全力配合。因為“全面發展”也一直是他們對女兒的要求。
2010年9月,常藝凡朝著夢想起飛了!想考美國的大學并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做申請,每所學校的要求不盡相同,而常藝凡竟然一連在官網上申請了10所美國大學。隨后是一系列緊張而忙碌的考試,只有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