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華人究竟有多少?2月10日,由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NCCA)和馬里蘭大學美籍亞裔中心聯合推出的《2011年全美華人人口動態研究報告》,首次提供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數據。根據可獲得的2009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美華裔總數為3638582,占美國亞裔總人口的12%,是美國最大的亞裔群體。幾乎4個亞裔中,即有1個華裔。
51.4%的華裔美國人住在紐約、洛杉磯等5個大都會城市的郊區。在過去的20年里,越來越多的華裔不再居住在傳統的中國城,而與其他亞裔群體住在郊區富裕的“亞洲城”中。全國范圍內,華人家庭收入居于較高水平,同時,華人的貧困率為9.6%,高于白人8.1%的貧困率。華人在美國高校中獲得博士學位比例最高。25歲以上華人擁有大學以上文憑的比例為51.8%,是美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同時,華人未獲得高中文憑的比例為18.7%,高于美國平均水平15.4%。華人普遍重視教育,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量時間及精力。但數據顯示,華人花在人力資本上的投入回報率低于美國平均水平和白人。數據顯示,同等學歷下,華裔男性年薪比白人要低5000至1.5萬美元。如獲得碩士以上學歷的華人男性,平均收入為85805美元,而白人男性為86316美元。
該報告將華人分為第一代、一點五代和第二代及以上三大類。其中第一代為完全在美國以外受教育的華人,比例為16.1%;第二代及以上為美國出生的華人,占36%;一點五代界于兩者中間,非美國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國完成,比例為47.9%。報告顯示,三大類中,一點五代不僅人數最多,而且收入高于第二代及以上華人。這種并非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現象同樣存在于其他亞裔群體。華人喜歡建立小企業(在美國指雇傭人數在500A以下的企業),這是美國人眼中的又一華人形象。但數據顯示,華人自我創業的比例只有5.9%,和其他族群沒有區別,而在第二代及以上的華人中,自我創業的比例只有4.1%,低于其他族群。
盡管華人中出現了部長、市長、眾議員、參議員,但數據顯示,華人擔任公職的意愿并不強。從就業取向上看,82.4%的華人在私營部門工作,而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僅為14.1%。華人絕大多數具有雙語優勢,78.6%的華人在家說一種以上的語言。越來越多的華人利用這種語言及其他優勢,穿梭于美中兩國間,成為“跨國人”,不僅自身受益,也有利于美中關系的發展。
日本官員分析中日科技優劣勢
日本文部科學省官房總務課長伊佐進一2月18日在東京發表題為“討論今后的中國科技”的演講,介紹分析了中日科技的優劣勢。
36歲的伊佐2007年至2010年曾經擔任日本駐華使館一等秘書。他在演講中提到,2006年美國產生的5萬名博士中1/3為外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最多,共5002人;印度留學生2228人、韓國1529人,而日本只有330人。以此來說明中國人才輩出,日本人才不足。伊佐說,對比之下,從日本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人數15年持續下降,到整個海外留學人數減少的趨勢,不應僅用低出生率的人口減少來解釋。
不過伊佐也指出,在中國目前萬事謀求即見成效的社會短視環境下,人才和購入的世界一流設備一起,都不能獲得適當“軟件”得到充分發揮,管理落后、研究的投資也很少。日本的技術和中國的市場本來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無論從汽車還是手機,雖然日本都具有一流的技術產品,但占中國市場份額最高的不是美國,便是歐洲,甚至是韓國,這是日本對技術過分自信和傲慢的結果。伊佐說,中日高呼“開始科技合作”的結果不理想、或者說一步也不能跨出的原因是憂慮技術外泄,其中也包括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不夠、員工轉職頻繁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