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丸
BVLGARI寶格麗的珠寶猶如璀燦的星辰,即使巨星殞落、愛人遠揚、時空改變,她仍然閃亮地訴說傳奇與故事。
在幽黯、光影投射的長廊中,欣賞寶格麗125年意大利經典設計藝術展,像是走進時光隧道,回到不同年代的場景,寶石個個璀燦發光,像是時代的演員,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故事有堅毅、甜美、贊頌與嘆息,但600件作品,卻把寶格麗超過一世紀的傳奇,娓娓道盡。顆顆珠光艷色的寶石,即使佳人不在、愛人遠離、時空物換星移,它還是如夜的星辰,閃閃發亮。
寶石說故事
這場前兩年揚名歲馬、巴黎的藝術展。難得的是,首次到亞洲,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至11月3日);遺憾的是,女星伊麗莎白·泰勒今年3月過世,原本有一展區作品,卻因年底即將被佳士德拍賣,而無法借展。
策展人Amanda Triossi,也是意大利人,曾在羅馬讀書,更畢業于倫敦劍橋大學藝術史系,論文是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繪畫里的寶石。她曾任藝術館館長也在索斯比拍賣公司工作過,藝術背景豐富。她笑著說,她從小跟著祖父母去BVLGARI的店看珠寶,她規劃這個展時,把每個寶格麗珠寶都當成演員,她就是個導演,演員都很精彩,但她要的演員是能不能把我要的故事說出來。
像她自己本人最愛彩色的裸石寶石系列,她覺得不僅配色艷麗,同時具有現代感,又保有寶石的純度,是相當純真的作品。在策展過程中,有350件以上都是私人收藏,她要一件一件追蹤讓這些不管是名人還是藏家,把寶掏出來,相當有意義。其中一件最讓她感動的是,美國一名商人,買了彩鉆項鏈給妻子,卻忍了一年不告訴她,直到展覽時妻子看到是她擁有時,又驚又喜地感動落淚。
所以整個展覽時代主題性相當強。寶格麗的藝術性,主要是來自家族創辦人Sotirio Bulgari的精神。希臘移民的他,是銀匠世家,他用銀器雕刻制造腰帶扣、劍套、耳環及裝飾品,這次的展覽有他僅存的作品,銀雕細膩,同時流露出土耳其與拜占庭風格。因為他在鄂圖曼帝國晚期從希臘伊比魯斯區遷移到羅馬,也代表了地中海地域文化的轉型。
文明找靈感
將寶格麗從銀器轉型為珠寶的是Sotirio的兩個兒子Giorgio和Costantino,兩個兒子承父衣缽,且更出類拔萃。當時父親在羅馬不只經營銀器,同時也賣古董,父親在羅馬的店名還取自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說名《老古玩店》,相當受歡迎。兩個兒子因為耳濡目染,對古董珠寶也深感興趣,其中Costantino更精研古董銀器和珠寶鑒識,他曾在葡萄牙里斯本旅行時,尋獲一批18世紀羅馬工匠雕鑄的銀器,于是把寶格麗的設計融入考古精神。像羅馬古幣和埃及蛇的主題,寶格麗都巧妙地鑲在設計里。
同時隨著時代演變,寶格麗也受到當代法國裝飾藝術時期(Art Deco)的設計影響,把法國碎鉆花鳥的風格表現在作品里。但寶格麗最燦爛的時光是上世紀60年代,電影《La Dolce Vita》女星配戴珠寶在電影閃亮登場,同時寶格麗的用色自由、配色大膽的風格,讓世人眼睛為之一亮。寶格麗最特別的是,為了配色完美,以及整體性,率先使用水晶、碧璽、橄欖石等半寶石。
擄佳人芳心
上世紀60年代的藝術鑒賞雜志,就曾經寫過:“寶格麗的珠寶就如同香奈兒套裝。一眼就讓人辨識出來。”也因此熱愛寶格麗的名人不勝枚舉,而且都氣勢迫人。羅馬的旗艦店之所以有名,還包括常有大牌影星光顧,星光閃耀。最經典的就是今年香消玉殞的伊麗莎白·泰勒,她兩次婚姻的最愛理查德·伯頓生前就多次提過:“她只知道一個意大利文字,就是BVLGARI。”“我教她如何喝啤酒,她教我如何欣賞BVLGARI。”
凡他們重要的日子里,都有寶格麗。1962年定情時,他送她祖母綠鉆石項鏈。1964年結婚時,泰勒的唯一配戴的珠寶,是祖母綠的胸針。40歲生日是65克拉的緬甸藍寶石項鏈。傳說當時泰勒的歌手前夫艾迪·費雪也是用寶格麗企圖挽回芳心,結果還是花落伯頓,費雪氣到寄寶格麗的賬單給泰勒,上面寫著“這是你的珠寶”。
此外,已逝的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意大利女星蘇菲亞·羅蘭,英國女星英格麗·褒曼,一直到近年出席影展的女星們,都爭相佩戴寶格麗。名歌手蒂娜·透納更曾經因為找不到她最珍貴的幸運飾品、一對寶格麗耳環,揚言要取消演唱會。
上世紀70年代受美國普普藝術影響,美國藝術家安迪·沃荷都說:“我經常拜訪BVLGARI,因為她正是當代藝術的最佳縮影。”進入2000年之后,寶格麗珠寶延續頂級奢華的獨特風格。
海外星云 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