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Manpower)最近所做的調查發現,全球有超過1/3的雇主宣稱找不到符合條件的人才。臺灣企業也屢屢苦惱訂單爆量,卻沒有合適的人才可用。老板哀嘆千里馬難尋,員工則感慨沒有伯樂慧眼識英雄,面對難解的供需錯位,勞資雙方都要務實點。除了頂尖的精英,被視為B咖的部屬,其實往往更是團隊不可獲缺的穩定力。
B咖員工才是核心靈魂
管理者評估團隊戰斗力時,往往習慣把焦點放在表現突出的前15%,以及落后的15%,但是中間廣泛的B咖員工,既沒有特別的表現,也不至于特別糟糕,習慣管理“異?!钡墓芾碚?,很自然地忽略這類“平?!钡牟繉佟9鹕虒W院教授托馬斯·狄隆(Thomas J.DeLeng)卻持相反意見,他認為:“B咖員工才是公司的核心靈魂!”
B咖員工,往往忠誠、守本分,對于個人福利的關心更勝公司前景,他們也不想要成為眾人注目的中心,立即的成就感還不如安定感來得重要,因此他們很少轉換工作,看似消極退縮的特質,比起明星般的A咖或者C咖(小角色)部屬,堅守崗位的B咖卻也因此經歷公司各個階段的歷史變革。
特別是在企業面臨組織調整的動蕩時刻,B咖的存在,就好比是公司的脊柱,通過底下3個層面,在團隊中提供穩定的力量。
一、豐富的經驗值。
B咖跟著公司走過多次高低起伏,歷經企業過去面臨的危機,長期累積的經驗值,在關鍵時刻提供不可或缺的觀點,成了組織制度的重要延續者。
二、彈性的適應力。
當出現如組織重整等等不可避免的變化時,B咖過來人的角色,不僅在情緒上能夠提供團隊可靠的支持,在應變上,也展現彈性的適應力。順勢降低組織重組的威脅。
三、確實的執行力。
當新的長官產生時,B咖部屬不是被炒魷魚,也不是被拔擢的人選,他們自外于風暴沖擊。當A咖摩拳擦掌,準備趁勢往上爬時,B咖仍然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完成任務。
托馬斯·狄隆認為,如果長期忽略B咖員工,他們會覺得被遺棄,感覺自己不屬于組織的一部分,消極地把自己歸類為低績效的C咖,甚至選擇離開,帶來的沖擊,就像失了中流砥柱的支撐,這個團隊可能一敗涂地。
如何留下B咖
如何留下B咖,就成了重要的課題。正視B咖員工的價值,是當務之急,此外通過底下三大技巧,即使是B級人才也能為團隊創造出卓越的生產力。
技巧一:分享你的時間?;〞r間在他們身上,是確保你不會忽略他們的最簡單的方式。
技巧二:有意義的獎賞。激勵B咖是一番學問,雖然不必提供高額獎賞,但是,必須要有意義,表演會門票、貼心的兩人份餐券,,或者親手寫張小紙條。都是很好的方式。重點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價值,受到肯定,自然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技巧三:提供發展的機會。
B咖想得跟你不一樣,身為管理者,你得接受他們不像你那么積極,進一步去了解他們希望在工作中獲得什么,渴望什么福利,并且盡你所能去提供,不論是報酬、培訓或晉升的機會都好,看得見的發展機會,有助于提升團隊努力的動機與誘因。
許多B咖員工,其實具有高度的潛力。有些人可以成為A咖,或者從前就是明星部屬,卻因為追求不同生活風格,而選擇跳出A咖的行列,但是他們仍具備高度專業,只是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完成任務。有人則是正直敢言,敢向長官提出挑戰性問題,長久的工作經驗,讓他們清楚知道組織的規矩,對于自己的職務也有長期的觀察心得。與他們多接觸,你可以更清楚經營管理的問題或盲點。
管理者要務實認清“絕大多數員工都是B咖”這個事實,除去眾人矚目的A咖明星,聚光燈外B咖部屬提供的穩定力量,更是團隊運作不容忽視的根基。(摘自臺灣《天下>》(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