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0月30日發表文章,原題《工作機會從中國“回流”不會發生》,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生產工業品時節省下來的成本將消失,導致制造業就業機會“回流”到西方。人民幣升值將加速這一進程。這是來自美國工業腹地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夢想,英國首相卡梅倫也是這樣想的。但就業“回流”不會發生。首先,中國的工資不會快速上升。在那里,3400萬城市工人每小時平均工資為2美元。如果沒了愿意每小時只92美元的工人,低成本生產商會離開中國,但工作機會不會“回流”到高工資的經濟體那里。相反,它們將流到印度、孟加拉國,最終流向非洲。這是一再重復的歷史。
生產率、工資和競爭力之間有著至關重要的關聯。只要中國的生產率與工資保持同步,那么中國工資上升就不會導致競爭力喪失。這意味著即使發生工作“回流”,也不會是—對—一工作交換。中國每流失8個工作機會,美國才獲得一個工作機會。即使美國贏回了中國城鎮的任何一項工業產出,它的失業率也只下降2.75個百分點。
西方的制造業生產率是如此之高,導致它們只能支撐很少的就業機會。這意味著英國、美國甚至還有中國的制造業就業機會仍將繼續下滑。沒有理由認為下個10年有什么不同。(來源:《環球時報》,2011年11月3日,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