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時候我家里養過十只羊,對貪玩的我們來說放羊是一件極其美好的事情。十只羊里面有一只年紀大了,身上的毛都脫了,走路總是走在后面,讓人見了格外心疼。別的羊可以跑很遠的一段路,可以輕松跳過溝溝坎坎,吃上鮮美的青草,而唯獨那只老羊落在后面,吃別的羊吃剩的草。那時我們通常是三五成群,將羊趕進山里,然后在山口打牌、下棋、吹笛子。時間長了,我發現老羊從不遠離我,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來回吃草,而其他的羊早已跑得不見蹤影,莫不是它對我有特殊的感情?
麥子收割以后,我經常性地在麥地里撿拾一些灑落的麥穗,在回家的路上悄悄喂給老羊,每當那時,老羊顯得很溫順,安詳,慢騰騰地咀嚼。它吃完了便伸出舌頭,舔我的手掌,這也許是它對我的報答吧。有時打牌打得不耐煩了,我就用鐮刀割一些水溝邊的青草撒在地上,趕走那些年輕體壯的羊,給老羊開小灶。老羊吃一會兒,然后抬頭看著我,咩咩叫上一兩聲,似乎在表達某種謝意。
我發現羊和人也有默契。回家的時候其他的羊早早地跑在前頭,而老羊卻像個忠實的侍衛跟在我后面,我走它也走,我跑它也跑,我停它也停。同伴們發現了這種默契,他們說:你家的羊像你的弟兄一樣,會跟你呢!為了驗證這種猜測,他們提議蒙上老羊的眼睛,讓我藏起來,看看它會不會找我。我彎腰藏進一個巖洞里。等我做好隱蔽工作后同伴撒開老羊,片刻我聽到老羊的叫聲,咩——咩——咩,急促、不安、焦灼。一聲比一聲長,一聲比一聲急。
我在巖洞里聽見老羊跑來跑去的蹄音,忽遠忽近。也許是找不見我的身影,老羊急了,就站在巖洞不遠處不停地叫。同伴喊我:出來吧,羊真的找你呢。我出來后,老羊一下子看見了,一改往日拖拉的步伐,飛快地向我奔來,邊奔跑,邊喊叫,咩咩,咩咩,聲音有點委屈,像個被遺棄的小孩突然見到母親后被母親抱在懷里后的抽泣,眼神里有一絲傷感。那時形容不出來,現在想來那種感情應該是久別重逢的欣喜和感傷。我動情地摸摸它的頭,它伸出舌頭,以為我會給它麥穗什么的,可我手里空空的,但是它并沒有一點失望的樣子,仍然舔我的手掌,那種親密、默契、細膩,如同旱地之上突然冒出的一股清泉,直透心靈。
羊和人一樣有重感情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記得有一次放羊時和伙伴們在田野里打牌,我和一個比我長三歲的伙伴因為他偷牌的事吵了起來,吵著吵著,趁我不注意他突然用力將我一推,我重重地仰面倒在地上,還沒等我起來,我只聽見他發出“哎喲,疼死了”的尖叫聲,起身一看,是老羊一下接一下地用并不銳利的角頂他。他向我求饒:快,快,叫住你家的羊,疼死我了,以后再不和你打架了。最終我和我家的老羊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他面前,警告他以后不要隨便欺負我們。
平時看似柔弱的老羊,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捍衛了弱小者的尊嚴。這讓我對老羊又多了一份感情。
考上高中后,我到縣城上學,已很少有機會放羊了。然而,每逢周末回家,趁父母親不注意,我就會偷拿出一個饅頭悄悄在羊圈里喂它。老羊已經很老了,談不上瘦骨嶙峋,但每況愈下,毛脫得更厲害了,腿比以前更細了,細得能看見血管和筋。自從出生到成為母親,老羊已為我家生了五只小羊,使我家的羊圈“羊丁興旺”,使羊的總數量達到十多只,從它們身上剪下來的羊毛可以給我們繳部分的學費。這也是羊對我們的恩澤。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功臣。
后來,我們姊妹們相繼有兩人上大學,一年要繳納一萬多元的學費,家里的經濟負擔越來越沉重。記得大二的第一學期,想盡辦法后我的學費還差六百多元,實在想不出辦法了,父親決定賣掉兩只羊,盡管有點不忍心,但為了兒女的前程,父親以六百多元的價格賣了老羊和它生的一只羊。可憐的羊、無辜的羊,幫我們渡過難關后成為我命運和前程的犧牲品,盡管它總有一死,但死在別人的屠刀之下,而不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里,這讓我們心里十分愧疚。
現在我已工作五年多了,我竟然經常性地夢見那只羊,它靜靜地站在我身旁,有點哀怨地看著我,然后奮力綿長地叫上一聲:咩!似乎在說:記住吧,你的每一點幸福里都有我的一滴淚水,你的每一點進步里都有我瘦弱骨頭的支撐。
那只羊,變成了一截插入我夢境的楔子。
(選自《青年文摘》2010第3期)
探究練習
1.本文以__________為順序,表達了“我”對老羊的深厚感情,分別是“我”__________→照顧羊→感謝羊→__________。
2.閱讀本文第二自然段,說說“我”照顧老羊的兩件事。
3.閱讀本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說說表現老羊忠誠于“我”的兩件事分別是什么。
4.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5.結合文章,說說你對“那只羊,變成了一截插入我夢境的楔子”中“楔子”一詞含義的理解。
6.讀了本文與課文《貓》后,就“人與動物”這一話題寫一段話,表達你的感悟。(可用原文語句)
【李傳鵬/供稿】
參考答案見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