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讀書》是一篇書寫讀書樂趣的回憶性散文,全文語言清新優美,生動形象,極富感染力。冰心先生的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緩緩流進了讀者的心中,讓人終生難忘。冰心先生讀書的體會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倡導大家讀書,讀好的書。本文在平易樸實、親切隨和的語言中,洋溢著作者對書的情感和對讀書的濃厚興趣,表達了作者愿終生以書為伴的志趣。書中樸實隨和的語言,當我們用心去感悟時,就會發現其內涵異常豐富,耐人尋味,越品越覺得有滋味。
《憶讀書》一文語言淺顯易懂,但思想內容雋永深刻,全文緊緊圍繞“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寫得有情,有理,有趣,這三個短語從內容上是由主到次,從含義上是逐層深入,敘述的順序不能顛倒:正因為“讀書好”,所以,要“多讀書”;“多讀書”十分必要,但一定要“讀好書”。作者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深思熟慮地寫出這九個字作為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九個字很樸實。細細品讀全文就會發現:“讀書好”指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各種情感,讓人獲得美的享受。如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給作者帶來的美的享受。讀書能擴大人的知識面。如讀中國古典小說,讓作者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樣抗擊外來侵略的,了解到一個朝代和家庭怎樣從興盛轉為衰亡的。讀書對寫作也有很大幫助。如讀文言的《聊齋志異》,對作者用文言行文有很大幫助,以至于老師在她的作文本上批下了“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給予她很高的評價。讀書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作者說:“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作者告訴我們要“多讀書”,她從七歲開始讀《三國演義》,直至晚年仍在“讀萬卷書”,而且所讀的書是古今中外俱全。最后,還要“讀好書”。作者說她“會挑選、比較”。她愛看“精彩的《西游記》”,而丟下“煩瑣的《封神榜》”;愛看“人物如生的《水滸傳》”,不愛看“索然無味的《蕩寇志》”。對那種“無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從腦中抹去”,而對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篇章”,她讀起來就“心動神移,不能自已”。在讀書的選擇上給予讀者指導,告訴讀者只要選好書,就會受益無窮。作者在晚年閱讀時認為“書看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從文中“精彩的《西游記》”與“煩瑣的《封神榜》”“人物如生的《水滸傳》”與“索然無味的《蕩寇志》”等詞句中可以揣摩出作者挑選書的標準是情節精彩、人物生動、語言質樸、感情真摯。
從閱讀中找到智慧,找到秘訣。“憶讀書”一文不僅讓我們欣賞到美的語言,還讓我們學會與書交朋友!
【練一練】
1.說說你對下列語句的理解。
(1)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
(2)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
(3)我只好帶著對于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2.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作者的各種情感,讓作者獲得多種美的享受。請你從文中找出能體現作者閱讀下列書籍的感受的語言。
《三國演義》讓作者感到 。《水滸傳》讓作者 。《紅樓夢》讓作者 。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作者 。《茶花女遺事》讓作者對外國小說 。
3.為什么作者說“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