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粱路峰,本刊特約作家。1962年6月生,江西遂川縣人,西南科技大學法學本科畢業,筆名:如風,露鋒。1986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在《文學故事報》《人民公安》《短篇小說》《江西日報》等120多家雜志社、報刊發表文學作品620多篇,約260多萬字。1966年至2002年連續7年獲得全省公安系統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三次;出版有個人專輯《生命的誘惑》、《小說精萃》、《微型小說選》等作品。現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小小說學會會員,遂川縣文學理事會理事長。
他,是語文老師,愛好詩歌創作,在當地文學界頗有名氣;她,是詩報編輯,才華橫溢的大才女。他們以詩為媒,相識了。深入交往后,他洞悉了她美麗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孤傲、抑郁的心。為幫助她解開心靈的桎梏,他寫詩開導她、鼓勵她。她的芳心悄然萌動,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千里之外的他,并向他坦露了愛意。為了不讓剛剛走出心靈困境的她遭遇打擊,他刻意隱瞞婚史,“接受”了她的愛情。
誰知,自以為“瓜熟蒂落”的她,提出要到他家鄉來一趟,并確定兩人的婚期,這下,他才幡然醒悟:自己闖下了彌天大禍。為懸崖勒馬,及時補救,他在向妻子坦白實情并求得她的諒解之后,設計了“詐死”騙局,試圖讓癡情女死心。可是,這一無奈之舉不僅絲毫不奏效,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春夏之交的五月,月季花如火如荼地盡情怒放了,滿園姹紫嫣紅,開得熱鬧。周末,楊志明的心情格外舒暢,吃完早餐后,他同家人打了個招呼,就往學校方向走了。楊志明的家離學校五公里路程,沿著山間小道,他一邊欣賞路邊的春暖花開的風景。一邊哼著黃梅小調。思量著遠方朋友的信。剛跨進校大門,門衛老胡就大聲叫喊:
“楊老師,有你的信。”楊志明接到老胡遞來的信一看,正是廣西詩友蘇小玲寄給他的信。他趕緊拆開,滿心歡喜地閱讀起來。誰知讀著讀著,他的眉頭鎖了起來,臉上頃刻堆滿了惶恐與不安。原來,在信中,這位與他通了近兩年書信的文學界異性朋友,竟然向他坦露了愛意,可他本人,卻是一個有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有婦之夫……
36歲的楊志明出生在中國著名的金桔之鄉——江西省龍泉縣一個書香家庭,父母親都是文學學會的會員。楊志明從小喜好讀書,加上受父母的熏陶,耳濡目染,6歲就能背百余首唐宋詩詞。因為是家中獨子,為方便照顧年邁的雙親,楊志明沒有選擇念大學,而是在江話廬陵師范念完中專之后,便回鄉當了中學初二的語文老師。23歲那年,楊志明與同村的姑娘宋力萍結婚。婚后幾年,相繼生下一兒一女。一家四口的生活雖然清貧,倒也其樂融融,和睦幸福。
教學之余,楊志明喜歡讀書讀報,時時有感而發,寫了不少古詩、現代詩。閑暇時,楊志明把這些年創作的詩詞編成三四本小冊子,交給同事們提意見。同事們看完后贊不絕口,并鼓勵他向報社、雜志社投稿。楊志明的第一篇詩作《金桔謠》在龍泉縣當地文學刊物《龍泉詩刊》上發表,盡管只領到了20余元稿酬,但處女作的問世還是給了他極大的鼓舞。此后,他先后在《龍泉詩刊》、《龍泉文學》、《歲月》、《詩林》等刊物上發表詩歌數十篇,很快被江西龍泉詩社吸收為會員,隨后被江西詩詞學會和中國民間詩詞學會吸收為會員,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詩人。
那年九月,一位名叫黃龍的詩友向楊志明贈閱了一份詩歌報紙《楹聯詩報》。這是廣西柳州市一家民間文學社主辦的報紙,沒有公開刊號,只有內部準印證。詩報發表的作品大多是詩詞、楹聯或散文類的作品,篇篇作品都散發出迷人雋永的氣息。楊志明閱讀完后愛不釋手,當天,他便按照報紙上提供的地址匯寄了38元訂閱這份報紙,同時向這家報社投寄了兩篇詩稿。
兩個星期后,楊志明收到了一封寄自廣西柳州厚厚的來信,拆開一瞧,里面有一張《楹聯詩報》的采用稿件通知單,兩份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楹聯詩報》,還附有一封書寫工整、字跡秀雅的手寫信。寫信人對楊志明創作的兩首詩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指出了不足,而且進行了修改,并告訴楊志明,他的兩首詩作將在下一期報紙發表。信的末尾,寫信人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她叫蘇小玲,是《楹聯詩報》一、二版的責任編輯,主編指定今后他的作品就由她編輯。讀完蘇小玲的信。楊志明心情激動澎湃,當晚挑燈向蘇編輯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除感謝她的關心之外,還暢談了在詩歌創作方面最新的感悟與想法,期望與她進行溝通與交流。
信發出去后,楊志明的心情忐忑不安,天天盼著蘇編輯的回信。兩個星期后,楊志明終于收到了蘇小玲的信,他焦急地拆開信,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書信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出一個女詩人橫溢的才華與飽滿的靈氣,楊志明就像遇到了知音,對蘇小玲的一字一句細嚼慢咽。隨后,他又提筆給她回了一封信。
就這樣,一來二去,信來信往,雙方沒等到對方前一封信的回復,接著又發出了第二封第三封信。楊志明所在的村小學深居山中,交通與通訊都不便;加上他工資低,夫妻二人加起來每個月才一千余來元,還得養兩個孩子,平時與外界溝通一是靠書信,二是靠村部的一部公用電話。蘇小玲起先是建議楊志明買手機配電網裝寬帶,得知他的實際困難后,又主動提出借錢給他。楊志明哪敢接受這份厚禮?只好婉言謝絕。同時告訴蘇小玲,就這樣用書信交流,顯得更質樸,更真切。見如此,蘇小玲也就不再勉強。
經過幾個月的書信往來之后,雙方談論的話題漸漸從詩歌拓展到了愛情、婚姻等人生話題。從信中,楊志明逐漸發現,蘇小玲的字里行間隱隱流露出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涼與苦楚。蘇小玲告訴楊志明,她的父親蘇鵬是《楹聯詩報》社的社長,也是廣西民間文學學會的會長,從事詩歌創作30多年,在廣西文壇德高望重。蘇小玲從小受父親的影響,也對詩歌充滿了宗教崇拜般的狂熱,小小年紀便在全國各大文學刊物上發表詩歌數十篇,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女。因過于愛詩,蘇小玲嚴重偏科,高考名落孫山,此后索性就在父親創辦的詩社里任職。
在《楹聯詩報》里,蘇小玲如魚得水,很快便由助理編輯提升為一、二版的責任編輯,擔起了大梁。事業順風順水的同時,蘇小玲的感情生活卻不盡人意。原來,她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才華,而且繼承了父親孤傲的個性。除非在文學方面與她旗鼓相當或者超過她,否則,再有錢再有權有勢的男人,在她眼里也不過是一些碌碌之輩。正因為如此,很多男人才望而卻步,不敢“惹”她。不知不覺間,她已年過26歲,與她同齡的閨蜜們相繼嫁了人、生了子,而她卻依然形單影只、孑然一身。
如果說蘇小玲不渴望愛情,那是假的。只是她抱定了“寧缺勿濫”的原則,而現實生活中又遲遲無法出現她所期待的“如意郎君”,久而久之,她的心情就變得壓抑,性格也由冷僻進而變成了古怪。動不動就發脾氣,對什么事都看不慣,經常與父母拌嘴。每次吵過之后,她都非常后悔,可她又實在無法控制自己。蘇鵬何嘗不理解女兒的苦衷?他只能祈盼真龍天子早日出現,好讓女兒的感情有個歸宿。
獲悉這些情況后,楊志明深感不安。此后寫信,除了討論詩歌方面的問題外,他還會對她進行開誠布公的開導,勸慰她要把心態放好。他非常肯定地對蘇小玲說,她會找到如意郎君的,只是緣份還沒到,并還以開玩笑的口吻告訴她,有一個人正等著她呢……
在寄給蘇小玲的一封信中。楊志明附上了一首詩:假如你不夠快樂他不要把眉頭深鎖從生本來短暫/為什么還要栽培苦澀/打開塵封的門窗/讓陽光雨露灑遍每個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讓風兒熨平前額/博大可以稀釋憂愁/深色能夠覆蓋淺色……
在楊志明的開導下,蘇小玲抑郁的情緒得到了有效地排解,心情逐漸開朗起來,這從她寫給楊志明的信中可以窺見端倪:我漫步池邊/問岸邊的垂柳/春天的詩句在那里/垂柳說在我飄逸的秀發里/正在游泳的鴨子說/不,春天的詩句/在我掌心劃動的清波里……
蘇小玲情緒的好轉令楊志明十分興奮,他趁熱打鐵,繼續在以后的信中鼓勵她、開導她。而蘇小玲在回信中的語氣,也漸漸地流露出了幾分依戀與愛慕。不久,蘇小玲在發給楊志明的一封信中,她夾上幾棵紅豆,還附上了王維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楊志明隱隱有些不安,不過,他仍將此看作朋友之間正常友情的體現。
三個月后,蘇小玲又進一步提出了電話交流的要求。她將自己家中的座機號碼留給了楊志明,也索要了他的電話。每當情緒低落時,她便會給楊志明打電話,排遣內心的苦悶。
由于楊志明經常向報刊投稿,和外界的書信與電話往來也較多,因此,他與蘇小玲之間的來往,并未引起妻子宋力萍的警覺。就這樣,楊志明與蘇小玲保持了近兩年的書信和電話往來。
自從與楊志明認識后,蘇小玲就像換了一個人,過去那個脾氣火爆、性格古怪的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待人和藹可親、做事干脆利落、處處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她。蘇鵬感受到了女兒的變化,欣喜之余,他以父親的口吻探問究竟。蘇小玲一五一十向父親坦白了與楊志明的交往,并且暗示她已愛上了楊志明。蘇鵬聽說后默不作聲。女兒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作為父親的他當然高興,可對方的情況他并不熟悉,女兒也不見得真正了解。他想抽個時間,到江西出趟差,好好了解一番。畢竟,這事關女兒的終生幸福。
誰知,父親的沉默,被蘇小玲誤認為默許。因此,她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志明,向他坦露了愛意……
收到蘇小玲的求愛信后,楊志明后悔當初錯誤地判斷了蘇小玲對自己的感情,沒有及時告訴她自己已婚的事實。現在,她分明已深陷情網不可自拔,倘若此時告訴她真相,那她剛剛好轉的心情,豈不是又要墜入谷底?可若不告訴她實情,那顯然是在故意欺騙她,其后果同樣不堪設想。因此,楊志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與糾結之中,遲遲不敢給予蘇小玲答復……
蘇小玲見楊志明一個多星期沒回信,就發來一首詩:是否,你已把我遺忘/不然為何,杳無音信/天各一方/是否,你已把我珍藏/不然為何,微笑總在裝飾我的夢/留下綺麗的幻想/是否,我們有緣/只是源頭、水尾/難以相見/是否,我們無緣/歲月留給我的將是/愁緒縈懷,寸斷肝腸……
看罷信后,楊志明深感內疚。從字里行間,他感覺到,倘若自己在此時給予蘇小玲打擊,她一定痛不欲生。當務之急,是穩住她剛剛好轉的情緒,等她的心態完全恢復正常之后,再告訴她真相不遲。基于此,楊志明拋下一切顧慮,彭起勇氣,提筆給蘇小玲寫信了。在信中,他謊稱自己仍是單身,愿意“接受”蘇小玲的愛。將信丟進郵筒之后,楊志明惶恐了好幾天。
而遠在廣西柳州的蘇小玲收到信后,不覺喜上眉梢。她第一時間將此消息告訴了父親,并表示自己非楊志明不嫁。蘇鵬見事已至此,親自前往江西好像已無必要,但務必要見見楊志明,替女兒把把關。得知楊志明在深山教書,經濟條件困難,蘇鵬便以報社的名義邀請楊志明前來柳州,所有差旅費由報社報銷。
收到蘇鵬的來信之后,楊志明既興奮又惶惑。興奮的是,蘇鵬邀請他的名義是參加筆會,他可以因此而認識更多文學界的朋友;惶恐的則是,蘇鵬明顯是要考察他這個“毛頭女婿”。倘若自己貨真價實倒也罷了,可自己是個有婦之夫呀!
那幾天,楊志明每晚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去還是不去,天天糾纏在他的腦海中。中秋前夕,蘇小玲再次打電話給他,催他早日動身,說廣西當地很多作者陸續到了柳州。他再不出發,就要錯過筆會了。基于此,楊志明暫時將顧慮放在一邊,向妻子說明要到柳州參加筆會,然后帶上盤纏出發了。
中秋過后的第三天,楊志明便來到了柳州。蘇鵬作為東道主設宴,于當天中午招待各位才子佳人。席間。詩友們與楊志明以酒酌詩,以詩煮酒。席間熱鬧的氣氛讓楊志明拋下了所有的惶恐與不安,他滿口詩文,出口成章,贏得詩友們的交口稱贊。在一旁的蘇小玲更是喜笑顏開。當晚,蘇鵬設家宴招待楊志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征求楊志明與蘇小玲的意見,讓他們明確關系。楊志明數次欲言又止。說實話,見到蘇小玲之前,楊志明對她的感情還只是停留在朋友的層面上;但見到她本人之后,她的美貌與才情并重的優雅氣質,早就徹底地征服了他。醉意朦朧的他,不覺意亂情迷,甚至產生了幾分幻想。不過,理智始終在耳邊提醒他:你是有妻子的人!不能胡來!
見楊志明默不作聲,蘇鵬夫婦與蘇小玲將此理解成山區人所特有的羞澀,也就不再勉強。
第二天,蘇小玲陪著楊志明在柳州風景區游山玩水,盡情觀賞大好風光。柳州的大街小巷、名勝古地、河邊湖畔,都留下了他倆浪漫歡快的腳印……
三天后,楊志明就要離開柳州了。當天早上。蘇小玲提出要跟隨楊志明去他老家探訪,這可嚇了楊志明一大跳。楊志明稱父母暫時還不知道他倆的關系,而且路途遙遠,山路曲折。等他回家之后,好好準備一下,再通知她出發,這才打消了蘇小玲隨同他回江西的念頭。
在回南昌的火車上,楊志明寫下了一首詩:原想這一次遠游/就能剪斷/絲絲縷縷的情愫/和秋風也吹不落的憂愁雕曾想,到頭來/山河依舊/愛也依舊/你的身影/剛在身后,又到前頭……
楊志明一下火車,就把那首詩丟進了郵筒,寄給遠方的蘇小玲。
回到家的第三天,楊志明就收到了蘇小玲寫來的信。她把林逋的那首《長相思》寄給了楊志明: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最后,她訴說了自離別后對楊志明的思念之情:在你離去的地方,我的渴望在燃燒,仿佛相思的翅膀,在我心中盤繞。我的心中充滿了愛情,因為我看見滿天的星星在閃動;他們互相傳遞著愛的聲音,在這寂寞的夜空……清新自然、優美細膩的詞句,一如溫柔清麗的月光,充滿著夢幻般的恬靜……此時的楊志明,仿佛著了魔一般,一方面深感不安,一方面卻又陶醉在這種虛幻的愛情之中,不可自拔。
草長鶯飛,春暖花開。又是一年過去,楊志明與蘇小玲的書信往來越來越密集。又一年后的春天,遲遲等不來楊志明邀請的蘇小玲,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去江西龍泉城看望楊志明,一來征求一下楊志明父母的意見,二來想與楊志明商量選擇吉日辦理婚事。蘇小玲的執拗再次驚醒了陶醉在愛情幻想中的楊志明,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次,無論楊志明怎樣勸阻,蘇小玲不依不饒,執意要去江西龍泉城。楊志明只好以各種借口,拖一天算一天。
終有一天,蘇小玲打電話給楊志明,她已買好了5天后的火車票,一定要來龍泉城看望他。楊志明終于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彌天大禍。怎么辦?如果蘇小玲來了,見到他妻兒環繞、有家有口,她將如何面對?自己又該如何向蘇小玲解釋,向妻子交待?
經過一天一夜的苦思悶想之后,楊志明決定向妻子坦白實情,求得她的諒解后,再考慮應對之策。次日晚上,晚飯過后,楊志明讓兩個孩到一邊寫作業,自己則硬著頭皮將自己與蘇小玲之間的來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正如楊志明所料,宋力萍獲悉這一切之后,先是震驚,繼而一反過去賢淑溫良的常態,劈頭蓋臉地大罵丈夫。自知理虧的楊志明一直埋著頭不敢還嘴。
待妻子罵完之后,楊志明這才開口說話:“起初我的確是想幫她的,我也沒有想到會弄成今天這個樣子。如果她真的來龍泉城,知道了真相,我想她的情緒肯定會惡化,說不定比以前更糟糕,那我豈不是成了罪人嗎?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讓她死了和我繼續‘戀愛’的心。”宋力萍雖然對丈夫精神上的“出軌”與荒唐的行為恨之入骨,但同為女人的她,當然理解純潔的愛情遭遇欺騙之后痛不欲生的感覺。基于此,她同意幫助丈夫共同應對。
夫妻兩人想了一整晚,最終認為,要想讓蘇小玲徹底死心,只有一個辦法楊志明死亡。當然,并不是真的讓他去死,而是制造一個去世的假象,然后通知遠在廣西的蘇小玲。她要是得知他死了,這段感情自然也就無疾而終:而正因為是死亡,所以對她精神上的打擊應該不會特別大。
確定“詐死”之后,楊志明又將計劃告訴了父母。父母照例將兒子大罵一頓,末了,也覺得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三天后,楊志明趕到龍泉城縣城,找到文聯兩個家庭條件較好的朋友,將情況告訴他們之后,讓他們帶上攝像機與照相機,來到了堆子前鎮卜候村楊志明的家中。與此同時,宋力萍則請人幫忙制作了遺像、設置了靈堂。一切妥當之后,楊志明請朋友將遺像與靈堂拍攝下來。兩天之后,他的朋友用網絡將照片與錄像發給了遠在廣西的蘇小玲,同時告訴她。楊志明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死亡。同時,楊志明交待幾個經常聯系的朋友,說如果蘇小玲通過他們打聽楊志明的情況,務必要說他已死亡。
遠在廣西的蘇小玲接到楊志明因病不幸去世的噩耗后,哭得昏天黑地,要死要活的。蘇鵬吃驚之余,深感疑惑。他致電江西平時與楊志明相好的幾名詩人和作家,他們均說得知了楊志明死亡的消息。這下,老人也不得不信了。
待情緒稍定之后,蘇小玲執意前往江西吊唁。蘇小玲的父母知道女兒的身體狀況不好,情緒又差,擔心她在路上出意外。因此死活不讓她去,成天守候在女兒身邊,苦苦規勸蘇小玲,讓她想開點,命中注定,強求不得。楊志明宣布“死訊”的第三天,蘇小玲給楊志明的家人寄來5000元的撫慰金和一封信,在信中發誓今生不再嫁人。收到錢之后,楊志明盡管萬分愧疚,但一想到短痛過后,蘇小玲就能恢復正常,他又決定繼續瞞下去。至于那筆錢,他先收下,等風波平息后再找機會還給她。
可令楊志明及家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宣布“死訊”之后的第四天,蘇小玲再次打電話聲明無論如何,也要前來龍泉城,并發誓終生要為楊志明守墓。
這一次,楊志明徹底沒轍了!
萬般無奈之下,楊志明和妻子商量之后,決定向蘇小玲坦白實情。不過,楊志明覺得由自己出面不太方便,權衡之后,他找到了昔日的文學知已好友胡飛,請他幫忙。
胡飛得知情況之后,一方面為楊志明與蘇小玲這段特殊的感情唏噓感嘆,一方面決定幫楊志明渡過難關。胡飛認為,為了讓蘇小玲的心理與精神有一個緩沖期,最好的辦法是先告訴她的父親,再由她的父親轉告她。楊志明覺得可行。
三年后的五月初。胡飛通過電話。將實情告訴了遠在廣西的蘇鵬。同時,胡飛代表楊志明,向蘇小玲及其家人深深致歉。隨后,胡飛將楊志明轉交給他的5000元錢,匯寄了柳州的蘇小玲。
蘇鵬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大為光火。老人在電話中痛斥楊志明害人害已,有失詩人風范,更失做人的品德。胡飛代朋友受過。只好一字一句地聽著。蘇鵬罵完之后,冷靜地想了一想,覺得楊志明最初的出發點還是好的,只是后來的行為失了控,才導致局面無法收拾。如今,當務之急,是讓女兒知道真相,讓她斬斷對楊志明的愛情幻想。
胡飛打電話之后的第三天晚上,蘇鵬和家人吃過晚飯之后,特地邀請女兒一起到江濱公園散步。得知心上人的“死訊”之后,蘇小玲還沒有邁出過家門一步。但父親聲稱有要事告訴她,她就勉強撐著虛弱的身子,隨父親出了門。走在依山傍水的公園,嗅著花香聽著烏語,蘇小玲的情緒漸漸有些好轉,臉上泛出了一絲紅暈。見此情景,蘇鵬深吸一口氣,將楊志明“詐死”的情況和盤托出。
盡管蘇鵬早有心理準備,但女兒的激烈反應還是令他猝不及防。蘇小玲得知真相之后。先是驚諤,繼而放聲狂笑,隨即嚎啕大哭。感情被欺騙的痛苦,尊嚴被戲弄的難堪,統統集中到了一起,令她如墜冰窖,渾身顫抖。女兒的表現嚇壞了蘇鵬,他趕緊打電話叫來妻子,老兩口合力將女兒連摟帶抱,弄進了家中。
此后數天,蘇小玲的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先是不吃不喝、大哭大鬧,待沒有力氣之后,只剩下了低沉的啜泣聲。見此情景,蘇鵬將女兒送到了柳州市人民醫院。經醫院心理咨詢科專家診斷,蘇小玲患了雙向情感抑郁癥,必須暫停工作,住院加強治療,否則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蘇鵬聞言備感寒心。他強忍悲憤,打電話給楊志明。在電話中,他再次痛斥了楊志明的輕率與欺瞞,并將蘇小玲的病情告訴了他,末了說:“解玲還需系玲人,小玲的病只有你才能解開。你必須像個男人一樣負起責任!”
楊志明得知蘇小玲患上了重度抑郁癥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征得妻子宋力萍的同意之后,楊志明向學校請了假,星夜兼程,于次日下午趕到了柳州。
在柳州市人民醫院住院部,楊志明見得了蘇小玲。這哪里還是自己第一次見到的那個神采飛揚的蘇小玲啊!憔悴的眼神,蒼白的臉色,凌亂的頭發……楊志明見狀,鼻子一酸,眼淚便順著臉頰流了下來。躺在病床上的蘇小玲漠然地望著楊志明。楊志明跪在她的病床邊,雙手握著她那雙瘦而無力的小手,喃喃地哭訴:“對不起!真的對不起……”
見楊志明真心懺悔,蘇鵬內心的氣也消了一大半。不過,他交待楊志明,蘇小玲的病情沒有好轉之前,他最好暫時別離開柳州。楊志明聞言點了點頭。隨后,楊志明將情況通過電話如實向妻子作了通報,征得了她的同意,并請她代他向學校請了長假。此后數天,楊志明一直留在醫院陪伴蘇小玲。
在醫院照顧蘇小玲的日子里,楊志明除了晝夜幫她服藥、替她打飯倒水之外,還經常帶她到院子里走一走、轉一轉。在醫院準確的治療與楊志明悉心的照顧下,蘇小玲的病情有所好轉,她只是對他恨之入骨,每每怒目相視。
考慮到醫院的環境不利于病人的康復,在危險期排除之后,蘇鵬讓女兒出了院。此時,宋力萍打電話給楊志明。說學校即將面臨期末考試,讓他盡快趕回學校。此外,宋力萍多少有些擔心,害怕丈夫日久變心,為了贖罪,真地投入了蘇小玲的懷抱,那下次要死要活的可就是自己了。
楊志明從妻子的語氣中聽出了玄機。蘇小玲的情況剛剛有所好轉,照例此時不該離開,但妻子的情緒他也不能不照顧。左思右想后,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蘇小玲帶回江西,帶到龍泉城縣老家,也許,青山綠水的山區特有的寧靜、清新,能夠幫助她恢復健康。
當楊志明將想法告訴蘇鵬夫婦后,蘇鵬起初決不同意。但經過楊志明的耐心說服后,也不禁有些心動了。最終,蘇鵬決定,楊志明可以帶蘇小玲去江西,但得由蘇鵬夫婦陪同前往。只有親眼看見他的家庭情況,他們才會放心。楊志明見蘇鵬終于同意了自己的意見,十分興奮,將情況告訴了妻子。宋力萍聞知之后,覺得也未嘗不可,便同意了丈夫的要求。
6月底,楊志明帶著蘇小玲及其父母,以及治療抑郁癥必備的一些藥物,回到了湘贛邊界的龍泉城老家。
到了楊志明的家之后,蘇鵬終于見到了楊家的情況兩個面容清瘦的老人,房間里掛滿了幾十年教書育人所獲的獎狀;一個賢淑的女人,案頭擺放著未批改完的作業;兩個七、八歲的孩子,臉上帶著童真與歡笑;而楊志明本人在各大報刊上發表的詩作、散文,則被剪輯并粘貼在一個個本子上,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老人心里有數了:女兒寄放在這樣的家庭里養病,應該不會有什么差錯。
因此,在楊志明家呆了兩天之后,蘇鵬與妻子便返回了廣西柳州。臨走前,他將楊志明與宋力萍的手緊緊地握住,既是叮囑也是懇求地說:“小玲在這里給你們添麻煩了!她被我寵壞了,脾氣大,你們千萬別和她計較。過完這段時間,我再來接她回家。”說完,老人要給楊志明夫婦鞠躬,被楊志明趕緊攔住:“錯是我犯下的,我有義務和責任給予糾正。您放心吧,我和力萍一定會好好照顧小玲的。”說完,他哽咽不已。
此后,除了按時提醒蘇小玲服藥之外,楊志明與妻子還經常帶著蘇小玲到山村里走一走,轉一轉。山區里清新的空氣好比一個天然的氧吧,聞著令人心曠神怡;山頭田間,野花星羅棋布,點綴其間;漫山遍野的金桔樹正值花開季節,不同的品種開出了不同的顏色,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而山間偶而還有小溪流過,汩汩的泉水叮叮咚咚,配上小鳥和蟲子的和鳴,勝過那最美妙的音樂……每天徜徉在清山綠水之間,蘇小玲的病情迅速好轉。而山村里自家菜園摘取的黃瓜、茄子、青椒、土豆,又令蘇小玲胃口大開,食欲大增,身體一天天在恢復。
11月上荀的一個周末,楊志明和宋力萍一起陪著蘇小玲在自家桔園摘桔子。蘇小玲時而高興地摘著桔子,時而疑惑地問道:“為什么有樹桔子滿枝頭,而有的樹卻沒有幾個呀?而且,有的樹枝雖然開了花,但上面卻一棵桔子也沒有。”見狀,宋力萍笑著說:“這是一個運氣的問題。能夠既開花又結果的樹枝,其雄花和雌花都進行了授粉,授粉的方式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借助蜜蜂、蝴蝶甚至風的力量;而只開花不結果的樹枝,往往是既沒有進行人工授粉,也沒有被蜜蜂、蝴蝶和微風青睞的樹枝。不過這也沒關系,這一次是這根樹枝幸運地被授了粉,下一次,說不定就是另一根樹枝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夠等到自己既開花又結果的那一天。”說完,宋力萍意味深長地沖蘇小玲笑了笑。宋力萍的話令蘇小萍陷入了沉思。是啊,只要自己放下孤傲,擺正心態,憑自己的長相與才情,又何苦在單戀中白白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此想著,蘇小玲不僅暗暗為自己此前的執拗而羞愧。
回家之后,蘇小玲給父親打了電話,將自己在楊家近半年休養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并提出了回家的想法。其實,蘇鵬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女兒的關注,她在江西的幾個月時間里,蘇鵬幾乎每天都打電話給楊志明詢問情況。如今已經康復的女兒主動提出回家,蘇鵬當然求之不得。11月底,蘇小玲與楊志明一家人依依惜別。雙方約定,今后仍然保持聯系與往來。
回柳州之后,蘇小玲重新回到了編輯崗位上。她每天精神煥發,活力四射。蘇鵬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更令他欣喜的是,女兒又開始戀愛了,對方是柳州一家書畫學院的教師,名叫常宜貴,30歲,未婚。蘇小玲坦誠地將自己與楊志明的一段感情告訴了常宜貴。常宜貴表示,誰都有過青春年少,誰能保證不走彎路?只要擁有一顆愛人愛己的心,其他的一切都不必在意。楊志明與宋力萍得知喜訊之后,也寫信過來,對蘇小玲迎來新的愛情給予了真誠的祝福。
經過兩年的愛情長跑之后,蘇小玲與常宜貴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五年后的春天,喜訊再次從柳州傳至遠在千里之外的江西龍泉城:蘇小玲生了一個女兒,眉清目秀,繼承了她母親姣好的容貌……而楊志明聞訊之后,除了寄去一大堆嬰幼兒用品以表心意之外,還寄去了一首詩:迷霧迷蒙的視界/隨陽光的出現/輕輕地消失不見/柔和的光輝/循著窗簾的縫兒/留進了灰黑的房間/帶來了些許清新的氣息/手足無措的心緒/隨冰冷的融化/悄悄地隱匿不見/溫柔的笑容/伴著鳥兒的清唱/爬上了舒展的眉頭/吟起了快樂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