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模仿我,但你絕對做不到我做到的。”在日本經濟衰落的今天,“宜得利家居”持續獲利成長,并喊出400項商品永遠降價,走得正是平價爭第一路線。
點開日本最大家居家飾上市集團“宜得利家居”的網頁,除了誘人新品上市,就是灰底白字大大的“第11彈降價宣言”。宣言寫著:400項商品永遠降價15-40%!這是“宜得利”第11次這么做,在日本零售業投下低價的震撼彈。一般來說,宜得利店內商品的價格,幾乎全部是日本國內同類商品的1/2。
從社長似鳥昭雄在北海道創立100平方米的家具店開始,2010年11月中,“宜得利”日本分店達到224家,成為新日本第一。日本經濟的寒風沒有吹熄“宜得利”的成長,過去5年,“宜得利”銷售額和經常利益都呈雙位數成長。
風險我們來解決
“宜得利”的崛超,與新世代消費行為改變有關。過去買家具是一生一次的決定,但現在日本年輕消費者不再那么富有,二來也不想購買過分昂貴的家具,否則如果想換,會舍不得。
要壓低售價,宜得利一條龍式的營業模式(SPA),由原料籌備商品開發、制作,甚至物流配送,都由公司一把抓。
通過經銷商,一樣要承受成本,還不如自己來承擔風險,“一般認為有風險就給別人做,但我們的想法是,有風險,我們來解決它。”似鳥昭雄舉物流為例,建造大型物流中心看似昂貴,但省下的錢遠超過建造成本。目前“宜得利”日本已有3個自己的物流中心,里頭80%商品由海外進口,一年從海外進口的貨柜有10萬個,是日本最大的單一企業進口量。這些貨柜全進人物流倉庫。
不僅物流自己來,宜得利自行開發所有商品,賣場中70%商品是他們獨力開發,方便他們彈性地在產品中增設機能,調整顏色等,而不受制于經銷商的進貨。
目前宜得利在日本有300人的商品部門,上海也有200人的川隊。每年固定產出10個系列新商品,替換掉原有商品的40%。
完全不怕被模仿
似鳥觀察,現在光是價格低廉已不足以吸引消費者,品質和嶄新機能也缺一不可。譬如:他們觀察消費者,開發出兩層式棉被,夏天使用一層,冬天只要再加另一層包起來;針對日本多震的特點,研制出加了防震鎖的餐櫥柜,還有能切成3塊、方便在搬家時通過狹窄玄關的電動躺椅沙發等。
已是日本第一的“宜得利”,還有更大的夢想。“當然是世界第一!”似鳥說。
目前“宜得利”距離世界第一的家具家飾品牌——全球39個國家超過300家分店的宜家家居(IKEA)還有很長的距離,但他已經雄心滿滿地列好計劃:“2016年,日本要開到500家(目前店數的兩倍),2022年,要開到1000家;2032年,開到3000家。”目前海外市場只有臺灣地區的宜得利,也打算進軍美國和亞洲其他地區。
這樣的營運模式怕不怕被模仿?“完全不擔心,”似鳥快速地說,“其他公司可以模仿,但其他公司做不到。在價格和品質,我們是非常自信的。”
我的失敗太多了
笑起來眼睛瞇成月彎形的宜得利社長似鳥昭雄親和力十足,讓人聯想不出他是曾列名《福布斯》雜志的日本40大富豪之一。
今年已經67歲的似鳥,44年前在北海道創立了“似鳥家具店”。早期為了進貨,他每個月都會到臺灣去批貨,購買沙發、餐桌椅組、兩段式的床和臺燈等;后來街上陸續開了大型家具店,似鳥前往美國考察,發現美國家具與家居產業不僅品種齊全且品質優良、價格低廉,均價只有日本家具1/3。他因此立下要讓日本人也能過豐富多姿居家生活的志愿。
“(日本)這邊沒有人要做,就我做好了。”似鳥說。
步向日本第一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失敗。他早期在札幌開設了充氣式的半圓店鋪,雖然話題十足,但問題也多。光是開店前把氣充滿就要1小時,而且熱的時候店內會熱到40度,和外頭零下10度的低溫有著50度的溫差,連員工都不想來上班。而且因為下雪,員工必須定期去鏟雪,還有員工曾因此心臟病發。
“這只是一個失敗例子,像這樣的失敗太多太多了,”似鳥說,“但在公司不要倒閉的情況下,很多失敗其實和成功是有關連的。”
似鳥的人生與經營哲學很多,除了視野、目標,不放棄等特質,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素直”——就是要柔軟、有彈性、保持好奇心,并且懂得放低姿態學習。其次,要“速決”,朝會聽到的問題,下班就要解決。一旦有問題要改,就算250家店都得改,也要破釜沉舟的去做。做了決定后,也要不忘檢討,不斷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經營者就是365天、24小時,一直思考。”似鳥說。
問這樣難道不辛苦嗎?這位白手起家的社長卻笑了:“不,很愉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