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
首精美、 清麗而溫馨的散文詩。詩人用生動傳神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調皮可愛、關心母親的孩子形象和一個慈祥、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形象。詩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卻將家庭之愛、母子之情展現得真摯動人。
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并學習這首散文詩的語言:
一、妙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表達效果更生動
例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
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文章開篇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了孩子的天真頑皮以及母親對孩子純真的愛。“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開的花,那是神圣的花,用“金色花”作喻,體現了詩人對孩子的喜愛和贊美,象征了母子感情的圣潔、美
好。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是新奇,表達實在是美妙!“笑嘻嘻”又逼真地表現出孩子的調皮;“搖擺”是很悠閑自在的,與“跳舞”搭配,給人一種美感。在這一句話中,比喻修辭手法運用得巧妙自然,將孩子的調皮與快樂描寫得淋漓盡致。
例2:當你沐浴后……當你吃過午飯……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詩人多處運用“當你……時”這樣的句式,寫了母子倆三次嬉戲的情景,描寫了“媽媽”的一系列活動:工作、沐浴、禱告、讀書、拿燈到牛棚去、講故事等,她的活動始終貫串在孩子的生活之中,從側面烘托出偉大的母愛。這幾個自然段,句式錯落有致,語言質樸,內容豐富,體現了詩歌語言的簡潔與意境的精美。
二、巧用動詞、形容詞,讓形象更傳神
例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也不響。
“匿笑”一詞本指偷偷地笑,在這里將孩子的調皮可愛完美地展現了出來。
例2: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
著你工作。
這句話表現出孩子非常愛他的媽媽。“悄悄”一詞寫出了孩子不想讓媽媽知道,只希望默默地關心媽媽,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同學們可以試著用另一個詞換掉“悄悄地”,譬如“緩緩地”“慢慢地”“默默地”等,然后讀一讀,先讀置換后的句子,再讀原句,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效果截然不同,“緩緩地”“慢慢地”只能表現出花開的姿態,不能傳達出孩子的調皮可愛。“默默地”太嚴肅了,沒有了小孩子的活潑與稚氣。
以上兩個例句中,形容詞、動詞運用得傳神準確,每一字每一詞都凸顯了詩人的獨具匠心,可謂是字斟句酌!
三、靈活變換句式,使表意更準確
有時為了強調某方面內容,可以改變某些成分的正常位置,使句子成為變式句。這首散文詩的另一亮點,就是句式的巧妙變換。
例1:原句: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改句:你這壞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很顯然,原句是滿含愛昵的責怪。母親一天都見不到自己的孩子,非常著急,一旦見了孩子,又驚又喜,又氣又疼,不免嗔怪孩子。改句則語氣強烈,更重在責備,體現不出母親的慈愛善良以及對孩子的關愛。
例2:原句:我不告訴你,媽媽。
改句:媽媽,我不告訴你!
媽媽對孩子是如此慈愛,孩子又是如何回答媽媽的呢?上面兩個句子不同的句式表意又有什么差別呢?
我們不難看出,原句中孩子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是孩子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媽媽的感情,刻畫了孩子調皮的同時又暗示了孩子在母親面前撒嬌;而改句則有點對媽媽的一種漠視與冷淡。
由此可見,詩人選用這樣的句式是自有他的深意的,他用簡樸的語言對話把母愛刻畫得楚楚動人。
【練一練】
1.假如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為什么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意?在賀卡或明信片上寫一段話給你的爸爸或媽媽,用“我要變成了”作為這段話的開頭,表達你對爸爸或媽媽的愛。
2.仿寫句子。要求所寫句子與上下文結構一致,意思連貫,所用的修辭手法要與例句相一致。
在生活的困境中,牽掛是溫暖的春風,撫慰受傷的心靈;在人生的旅途中,牽掛是 , ;在家庭中,牽掛是美麗的玫瑰,創造幸福的人生。
3.下列句子寫出了夏天植物所表
現的旺盛的活力。請從動詞、形容詞的角度,對此句進行賞析。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
4.根據要求把下面的語句組成兩
個強調點不同的句子。(增刪個別詞語,每句限30字內)
到處翻找著何首烏的根,對于童年的魯迅,百草園有著無限的樂趣。
(1)強調樂趣的句子:
(2)強調行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