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人在院子里種了一棵葡萄樹,夏末秋初,葡萄成熟后,他便將葡萄送給鄰居品嘗。當他送給一位商人時,商人一邊嘗一邊說:“的確不錯!多少錢一斤?我多買些。”農人覺得自己的好意被褻瀆了,便又把葡萄送給一位干部,那干部接過葡萄后沉思良久,問:“你有什么事要我幫忙嗎?”農人覺得自己的良好心愿被侮辱了,他很失望:我只想讓大家嘗嘗鮮,怎么會產生那么多的誤解?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人們之間交往頻繁,但人們心靈之間卻橫亙著一堵看不見的墻。因此,我們要以寬廣的心胸,多給他人一些理解,以減少誤解和傷害。
請以“理解”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自擬題目,600字左右。
■
構思本文時,我們可通過寫人記事來體現在紛繁的社會生活中,離不了“理解”這把打開人們心扉的鑰匙這一題旨。
1.家庭生活中,你是否理解父母的辛苦操勞,你是否會因為家長的一句嚴厲批評而摔門出走,你是否體會到父母的言行舉動中所滲透的絲絲愛意?在家庭中,理解會讓親情更濃。
2.在學校,理解就是改善師生關系的一劑良方。善于理解學生的老師會受到學生的愛戴;能夠理解老師的學生也會得到老師的器重。同學朋友之間,理解是維持友誼的基礎,在你向同學打開心門的同時,你才能夠看到同學隱藏于內心深處的風景。
3.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狀態各不相同,或平凡或熱烈,或繽紛或單一,彼此之間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讓理解消除隔閡與分歧,減少一些誤解和傷害,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我們也可從反面立意,如在家中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家長對自己少一些束縛和要求;在學校呼喚老師的理解,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心聲等。
■
我的心聲
□李媛媛
人們都說,做人難,做一個好人更難。而我要說,做班干部難,做一個人人都滿意的班干部,那就更難。
——題記
“哼!是哪個‘馬屁精’向老師打小報告告我了?”下午,王寧一走進教室就大聲喊,“我不就是周記沒寫嗎?多管閑事!”他故意把目光投向我,“刷”——我感覺到同學們的目光像箭一樣一齊射向了我。
原因是:上午課間,老師把我叫進辦公室,詢問早讀的紀律情況。“我,我不太清楚。”我低下頭支吾著。老師說:“你是學習委員,有情況向老師匯報是你的職責,你是不是怕得罪同學啊?”我抬起頭,見老師的目光里充滿期待,便不得不向他“坦白交代”,說出了幾個同學的名字。老師得到了滿意答案,而我卻……
我勉強鎮定下來,對王寧說:“是我對老師說的,請你不要指桑罵槐!”“學委大人,你真行!整天就知道拍老師的馬屁,我卻要受‘皮肉之苦’。哼!”此刻班上炸開了鍋,“是呀,老師面前的紅人!”“哼,特務!”……我沖出了教室,難道我錯了嗎?我不是為了班集體嗎?為什么?為什么當班干部這么難?再也止不住的淚水從我臉頰上緩緩滑下來,流到唇邊,苦苦的。此刻的我就像獨自在海面上飄蕩的小舟,已經失去了航行的方向。我該怎么辦?
老師,您是否理解,每當您問我違紀同學的名單和同學們交作業的情況時,我有多大的壓力,我的心中是多么的為難?每天同學們都戴著有色眼鏡看我,我不知道該與同學們如何相處,請您為我想一想吧!
同學們,我想和你們成為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每當我想到你們看我的那種眼神,說的那些話,我內心都無比痛苦!我感覺很孤單,請你們理解我!
后記:
我渴望把理解的種子深植在每個人心中,讓我們一起來用心澆灌、培育,讓它開出美麗的花朵。
點評
作者寫了作為班干部兩頭難的現實現象:對老師要盡職,對同學要盡責,其中的輕重難以把握。作者緊扣話題,發出了渴望理解的呼喚。文章選取了一個普通的違紀事件,開門見山,由同學的不滿引入,接著插敘辦公室接受老師詢問的為難,而后點出自己與同學們的矛盾以及自己內心的苦惱,言簡意賅,情感真摯。后半部分心理描寫生動細膩,首尾的題記與后記遙相呼應,文章寫得很成功。
■
哭泣的大樹
□李海寧
浮躁的夏夜,電扇的嗡嗡聲以及電視里的嘈雜聲讓我煩躁。我搬著小板凳來到院子里,坐在樹下,竟迎來一絲涼風??粗潉拥臉淙~,我微微閉上了眼睛……
“你好!”我聽見一聲低沉的問候。環視四周,沒有人。仔細搜尋后我才發現,說話的是我身旁的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從小時候起,我便和伙伴在這樹下玩耍嬉戲,夏日更是在它綠色的臂彎下盡情地享受沁人心脾的清涼。
“你好啊,老朋友!”我拍拍它結實的身軀,微笑著說。一滴滴液體落在我的手背上,這是什么,難道是淚水?
“老朋友,你怎么啦?”我問。大樹哽咽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們將要分別了,再見面時也許會在教室里,也許會在餐桌上。我可能變成你的課本,或者你手中的筷子……只是,我再也不會穿著蔥郁濃綠的外衣,再也不能成為鳥兒們的家了……”
“對不起,是我們人類剝奪了你的生命……”
“比起我的兄弟姐妹,我算幸運的,我已活了四十多年了,我一直在實現著我的生命的價值,我不斷地生產氧氣,吸收人類制造的有害氣體,我為人類營造清涼,我是成千上萬的鳥兒棲息繁衍的家,我為這個世界奉獻了我的一切。”
“那你為什么哭呢?哦,我知道了,你舍不得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p>
“不,我愿意成為課桌、書本或者家具,可我不想成為被隨手扔掉的一次性筷子、漫天飛舞的紙張。我的同類每天都在以飛快的速度消失,我怕有一天這個世界會失去蔚藍的天空,鳥兒會失去棲息的家園;我怕有一天我僅存的同類再也抵擋不住風沙的侵襲。地球是我們與人類共同的家園,我們愿意為人類服務,可我們也需要人類的理解和愛護……”
“轟隆隆……”我睜開了眼睛,雷聲傳來,雨滴正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地面上。我的心被震撼了,這雨水是大樹在哭泣,是大自然的靈魂在哭泣。大樹有一個得不到理解的靈魂。
點評
本文構思新穎,作者采用夢境的形式,結合擬人的修辭手法,闡明了人與自然需要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的道理。首尾呼應,主題突出:中間部分由“我”與大樹的對話組成,語言自然流暢,表達真切感人,寫出了樹木對人類的無私奉獻,而人類的隨意砍伐正在破壞著大自然的平衡。作者借大樹的訴說來體現著大自然對人類破壞行為的控訴,文章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
離遠一點看您
□黃莎莎
是千百次的回眸與呼喚,讓我們有緣今生共同生活,共同享有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然而,造化弄人,我們總在傷害彼此,戰爭的硝煙充斥在我和您生活的每個角落,既然這樣,那就讓我離遠一點看您。
我想,每個孩子都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快樂地生活著,每個孩子都幸福地擁有與父親在雪地里玩打雪仗的經歷,擁有坐在父親肩頭歡笑的時光吧。這所有的一切讓我羨慕,甚至忌妒。我不明白,為何您總把那冷若冰霜的面孔給我,把冷冰冰的話語拋給我,讓我覺得我和您之間有千里之遙的距離,讓我在小小的心里埋下了恨您的種子。
也許是我的誤解,也許事實就是這樣,長這么大我絲毫未曾感受到過您的關懷,卻總覺得您是在把我推開,讓我獨自面對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边@是您給我的忠告,也是您在我遇到困難時不準別人幫助我的理由。在您這樣嚴厲的引導下,我習慣了自己一個人在家的寂寞,習慣了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間,自己做決定……我曾經這樣認為:我就是路旁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而您就是那吝嗇的澆水人,您吝嗇您能給我的每一絲關愛。
現在我來到了重點中學,和您身處兩地,這反倒使我更加想念您,從而覺得愧對您。因為我理解了您,父親?,F在我能夠獨立自主地生活,勇敢地面對失敗,承受生活的重擔,輕松自如地快樂生活,都是因為您當初的嚴格教育,苦心指引,是您給了我這一切,謝謝您——父親。
父親,以后請允許女兒在離遠一點的地方看您,默默地為您祈禱和祝福。
點評
人們常說“嚴父慈母”,本文作者從自己的切身感受正面抒寫了父愛的嚴厲,用心靈獨白的形式講述了自己對父親由抱怨到理解的過程。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欲揚先抑,作者先寫兒時父親對自己的冷漠,并與同齡人作對比體現出作者對伙伴的羨慕,對父親的不滿,于是作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習慣了獨自面對困難,而當只身到外地求學時,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全文水到渠成,語言親切自然。
■
1.尊重是一縷春風,它常常與理解、真誠、寬容等美德相得益彰。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我們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贊美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我們對別人失敗后的同情、安慰與鼓勵。尊重別人不是肉麻的吹捧,也不是沒有原則的逢迎。尊重別人是一門學問,學會尊重他人就學會了尊重自己,這樣的人才能體驗到一種美好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才能掌握人生的一大要義。
請以“尊重”為話題,自擬文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在路上,一個年輕人不幸被車撞倒,倒在了血泊之中,肇事司機逃之夭夭,很快就有很多人圍了上來。人們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出手相助。更有甚者還頗有趣味地“欣賞”著。終于,傷者的家屬來了,呼天喊地地叫車,卻沒有一輛車肯停下來送傷者去醫院。結果這位年輕的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失去了生命。肇事者逃逸,圍觀者麻木,這是多么令人費解的行為,這又是多么殘酷的事實??!人們的良知哪里去了?
請以“良知”為話題,自擬文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