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引】
游子思鄉,是中國歷代文人反復詠唱的旋律。它在《詩經》里唱過:“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采薇》;它在唐詩里唱過:“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它在宋詞里唱過:“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它還被清代詞人唱過:“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長相思》;同樣,它也唱響在現代人的心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當代作家周瑩在《站在高樓望故鄉》中唱出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思念,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美文展示】
站在高樓望故鄉
□周 瑩
A城的妹妹來電話說:“姐,以后逢年過節,抑或是想家了,你們就直接到我家來吧!”我深深地明白,從搬家的那天起,父親和我都成了離開故鄉的流浪漢,漂泊者。
故鄉,具體是什么呢?是父親的房子?抑或是我們的出生地?還是掩埋祖墳的山水?
離開故鄉這些年,長長的牽掛與深深的憂傷時時纏繞著我,我的熱淚總是在憂傷的河里潺潺地流淌著。
某晚上線。生活在家鄉的表妹給我發來很多故鄉的山水照。那彎彎曲曲的山路,那青翠欲滴的果樹,左右搖晃的鐵索橋,霧霏籠罩的莊稼,戴著草帽的男孩,挑花繡朵的村姑,都是我所熟悉的場景。我給表妹說:“我很懷戀那些熟悉的地方。”表妹說:“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有什么好懷戀的呢!”也許是她還在故鄉生活,所以還體會不到離開故鄉的滋味兒。
故鄉的山山水水對我來說,就像一枚香囊,被我塞入行囊,背在肩上,踏上遠方。聞著這枚香囊,遠在他鄉的我多少次夢回故鄉。院子門前的那幾棵百年古樹依舊軀干似鐵,綠葉蓬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默默守望著村寨,閱盡人間滄桑,向著瓦藍的天空呼喚遠在他鄉的游子。
多少次,午夜醒來,總是淚水沾滿枕巾。經歷無數次徹底的夢醒之后才明白:思鄉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快樂。畢竟,我還有故鄉。離開故鄉十來年了,故鄉的那些山水、那些樹木、那些道路,那些鄉親,早已被我畫進精美絕倫的畫冊里。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故鄉,哪怕它很偏遠,也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多少次,我想回故鄉看看,為了生活卻始終沒有回去。懷戀故鄉的理由堂而皇之,回不去的理由也是堂而皇之。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種悲哀。多少次,我問自己,我還能回歸故鄉,回歸自然嗎?似乎不能,思念再重,痛苦再深,我也無法回歸到過去,回歸到從前,回歸到童年。疼我的奶奶,愛我的爺爺,還長眠在故鄉的山水間。那里,依舊是我的根基,我的出發點。我雖然和故鄉遠離了,但是,故鄉卻一直在我心靈的原野上,茂盛著,也蒼涼著!
我的故鄉,在神農架附近那個山清水秀、雞鴨成群、牛羊哞鳴的小村子里,我是你漸行漸遠的孩子,你沒有忘記時時呼喚我的回歸。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心里珍藏著的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情懷。山青青,水悠悠。我走得越來越遠了,思念卻越來越近了!站在高樓望故鄉,心有多遠,夢有多長?
挺拔的山,青蔥的樹,欲飛的鷹,芬芳的土,木橋,流水,農舍,山道,西風,花香,鳥語。夕陽西下,斷腸的游子,攜帶著離世祖輩的囑咐,走向天涯。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再次遙望故鄉時,竟發現走過的腳印清晰而又明朗。遙望過去,卻是那般的艱難。
故鄉、童年、逝去的青春、渾厚的鄉音、濃濃的鄉情、嶄新的鄉貌,都是我抒寫時的痛疼。故鄉的故事,成就了我的文字;故鄉的人情,豐潤了我的思想;故鄉的歲月,提升了我的境界。回不去的故鄉,是一本讀不完的書,需要用半生的年華來翻閱。
年齡越來越大,認識越來越深,思鄉之情越來越重。曾經的起點,消失的歲月,走過的青春,都是我的故鄉。我只能懷念,永遠不能再回到過去和故鄉。
(選自《金昌日報》2010年3月8日)
閱讀感悟
席慕蓉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鄉愁是游子一生扯不斷理還亂的羈絆,思念家鄉是游子一生不變的情懷!歲月如歌,漂泊異鄉的游子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故鄉這個寧靜的港灣,忘不了故鄉的山山水水、故鄉的一草一木。悠悠歲月,如煙往事,都永遠留在作者的美好記憶里,因為思鄉之情,總是那么悠遠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