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伊索寓言》中的那個“自欺欺人”的狐貍嗎?當狐貍看見那些熟得發(fā)紫的葡萄掛在枝頭,自己使出渾身解數(shù)還是不能得到時,它便欺騙自己,說這些葡萄是酸的,吃到嘴里也不會舒服。想到這里,狐貍欣然離去。
狐貍之所以給我們留下了“自欺欺人”的印象,是因為它用“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來為自己的無能進行開脫和辯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也應該看到狐貍聰明的一面:它沒有讓自己氣餒,“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向我們昭示著一種心理上的成功。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則小故事。
有個秀才趕考前連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見自己在高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夢見自己在下雨天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表妹背靠背躺在一起。秀才吃不準這三個夢是好還是壞,他就找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說你還是回家吧,高墻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了斗笠還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背靠背睡覺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頓時心灰意冷,他便回客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看他還未考試就回家,感到非常奇怪。秀才就把自己的三個夢和算命先生的一番話對店老板說了,店老板聽后樂了,說高墻上種白菜不是高種(中)了嗎?戴斗笠打傘說明你有備無患啊,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一起說明你翻身的時候要到啦!秀才一聽,渾身來了勁。第二天,他便信心百倍地參加考試,結(jié)果中了探花。
故事里的秀才求人解夢,算命先生的解讀是癡人說夢,秀才因此心灰意冷;店老板卻認為是吉祥的征兆,使他轉(zhuǎn)憂為喜,精神振奮。那三個夢好比是狐貍夠不到的葡萄,只是秀才沒有狐貍參悟得那樣高明,倒是店老板一語道破天機,因此不能不說這店老板是秀才命中的貴人。
同樣的夢境在店老板的解讀下讓秀才有了應考的積極心態(tài),正是這種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幫助他金榜題名。可見,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的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讓人們在面對困難時避免鉆牛角尖,并會充滿雄心壯志地去成就一番偉業(yè)。就像狐貍在面對它觸及不到的葡萄時,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尋找另外力所能及的“葡萄”。
心態(tài)決定命運。請相信——總會有你能吃到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