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如一團朦朧的薄霧,雖在眼前卻難以觸及;又如月宮中的嫦娥,雖有美麗的倩影,卻又只縹緲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想象還像天上的流云,像窗外的飛鳥,像河邊的蝴蝶……
因此,想象成就了李白心中飛如銀河的瀑布;想象成就了俞伯牙、鐘子期琴弦上的高山流水;想象躲進屈原的《天問》里,想象也藏在《山海經》中的無數神話里;想象跑到畫家的顏料盒里,也溜進音樂家的音符里;想象藏在敦煌的窟壁里,一躲就是千年;想象又隱身在科學家的實驗室里,誰使用了它誰就邁上了新臺階……
想象,有它就有動力,有它就有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
貓城記
□老舍
飛機是碎了。我將怎樣回到地球上去?不敢想!只有身上的衣裳——碎得像些掛著的干菠菜——和肚子里的干糧;不要說回去的計劃,就是怎樣在這里活著,也不敢想啊!言語不通,地方不認識,火星上到底有與人類相似的動物沒有?問題多得像……就不想吧;“火星上的漂流者”,還不足以自慰么?使憂慮減去勇敢是多么不上算的事!
這自然是追想當時的情形。在當時,腦子已震昏。震昏的腦子也許會發生許多不相聯貫的思念,已經都想不起了;只有這些——怎樣回去,和怎樣活著——似乎在腦子完全清醒之后還記得很真切,像被海潮打上岸來的兩塊木板,船已全沉了。
……
我呆呆地看著四外。奇怪,那時我所看見的我記得清楚極了,無論什么時候我一閉眼,便能又看見那些景物,帶著顏色立在我的面前,就是顏色相交處的影線也都很清楚。只有這個與我幼時初次隨著母親去祭掃父親的墳墓時的景象是我終身忘不了的兩張圖畫。
我說不上來我特別注意到什么;我給四圍的一切以均等的“不關切的注意”,假如這話能有點意義。我好像雨中的小樹,任憑雨點往我身上落;落上一點,葉兒便動一動。我看見一片灰的天空。不是陰天,這是一種灰色的空氣。陽光不能算不強,因為我覺得很熱;但是它的熱力并不與光亮作正比,熱自管熱,并沒有奪目的光華。我似乎能摸到四圍的厚重,熱、密、沉悶的灰氣。也不是有塵土,遠處的東西看得很清楚,決不像有風沙。陽光好像在這灰中遮減了,而后散勻,所以處處是灰的,處處還有亮,一種銀灰的宇宙。中國北方在夏旱的時候,天上浮著層沒作用的灰云,把陽光遮減了一些,可是溫度還是極高,便有點與此地相似;不過此地的灰氣更暗淡一些,更低重一些,那灰重的云好像緊貼著我的臉。豆腐房在夜間儲滿了熱氣,只有一盞油燈在熱氣中散著點鬼光,便是這個宇宙的雛形。這種空氣使我覺著不自在。遠處有些小山,也是灰色的,比天空更深一些;因為不是沒有陽光,小山上是灰里帶著些淡紅,好像野鴿脖子上的彩閃。
灰色的國!我記得我這樣想,雖然我那時并不知道那里有國家沒有。
(節選自《貓城記》)
閱讀手記
“飛機碎了”,一個驚悚的瞬間,把作者帶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灰色的天空,熱力不與光亮成正比,似塵土,似風沙,卻又偏偏不是。又悶、又熱、又密,沉悶的灰色,連遠處的山也是灰色。總之,處處都是灰色,一個灰色的王國,一個與我們生活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切物象都被覆蓋上了神秘、夢幻的色彩。我們自然會想,主人公會遇到什么呢?《貓城記》的題目已告訴我們,我們將進入作者為我們創設的光怪陸離的貓城,貓面動物的故事將會在下一節的內容中精彩上演。不同的世界,必有不同的誘人景象。難怪科幻小說會成為中西方流行的通俗讀物,讓我們的老舍先生也不禁展開想象,躍身一試。
閱讀思考
1.是什么樣的契機讓“我”很自然地進入了一個科幻的世界?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與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何不同?
■
斷腸人在天涯
□安意如
長風幾萬里,夢魂不到關山。
這個人,牽著那匹瘦馬,走在橋上。溪水清澈,他看見自己的臉,皺紋縱橫如棋盤,鬢發已斑白。蒼老,這個從未在心里停駐的詞,突然、突兀地出現在面前,凌厲得讓人無從逃避!
曾經是多么年輕的少年,策馬揚鞭,以為功名理想全在遠方,以為憑著匹馬單槍以及一腔豪氣,一定可以縱橫天下,出人頭地。天下?何處不可以成為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曠世絕代的英雄不也是這世間唯一的一朵花,成開敗謝,時候到了,自然有新花頂替。
好男兒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以為自己命里帶著的福祿壽要比別人格外多。可是,當所有的壯志雄心都在時光中消磨成灰燼,這才不得不認識到,或許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尋常人;然后,想起那些昏黃如豆的燈光,溫熱的湯水,母親溫暖的手,絮絮的叮嚀;妻子清亮的眼眸、纖瘦的身影。思念如雪紛紛落下,想知道,她們在家怎樣?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么的無足輕重。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
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
古道,西風,瘦馬。曾為情重復情濃,而今才知相思重。經歷越久,想得越多。人和馬,都載不動如山如海的鄉愁。
夕陽西下。斷送得一生憔悴,只消得幾個黃昏?
斷腸人在天涯。原來,心里翻云覆雨的痛苦,到最后也只不過是心底輕輕的一聲碎裂。腸已斷,人依舊,在天涯。
(選自《人生若只如初見》,有刪改)
閱讀手記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及那個在淡淡的夕陽下,拉著長長的影子,悲涼寂寞的人。安意如把這簡單筆墨之下的深邃內涵呈現給了大家。青春年少的男子,哪一個不是意氣風發、精神抖擻?一句“好男兒志在四方”促使他們為了國家為了責任奮力拼殺。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對官場的看穿,他們在想起自己曾經覺得那樣無足輕重,隨時都可以辜負的“妻兒老小”時,思念在心底靜靜地開啟,此時沁入心懷的渴望是你織我耕、孩子跟隨玩耍的田園生活。看小鳥已歸林回家,豈不更增悲涼?歸心似箭卻人在天涯,那悲、那痛、那肝腸或真已寸斷……
閱讀思考
1.是什么為這個異鄉人濃重的鄉愁渲染了氣氛?
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詞所營造的意境寫下來,要自然流暢。
■
紅棗女孩
□鄭淵潔
當女孩兒第一次睜開眼睛看世界時,她發現自己的媽媽是一棵棗樹。女孩兒看到了自己的姊妹和她一樣牽掛在媽媽身上,每個女孩兒都是一朵小小的棗花,在藍天下用笑容彰顯美麗。媽媽對自己的每個孩子都悉心呵護,她不遺余力地從貧瘠的土地汲取營養,再通過自己的軀干將營養傳輸給每一個女兒,促使她們女大十八變。媽媽有時力不從心,她每天只能給孩子們吃兩頓飯。
一天,女孩兒問媽媽:“世界上的生命都是我這個樣子嗎?”
媽媽說:“不都是你這個樣子。還有很多種,比如有的生命會飛,剛才落在你身邊的叫鳥。”
女孩兒:“我為什么不會飛?”
媽媽:“如果所有生命都會飛,世界就亂了。堅守同樣光榮。”
女孩兒:“還有別的生命嗎?”
媽媽:“有的生命會造汽車。”
女孩兒:“什么是汽車?”
媽媽:“現在從遠處開過來的那東西就是汽車。”
女孩兒:“能造汽車的生命很了不起吧?”
媽媽:“所有生命都了不起。咱們不會造汽車,但他們不會開花。”
女孩兒:“我想坐汽車。”
媽媽:“那你得克服很多困難,堅持成長。等你成熟時,就能坐上汽車周游世界。”
媽媽所說的困難,女孩兒很快就領教了。烈日當頭,女孩兒無處藏身,她咬牙堅持,就為了坐汽車的愿望能實現。沒有一滴水,沒洗過一次澡,女孩兒每天風浴,靈魂一塵不染。
女孩兒在貧困、干旱和酷日下凝聚生命,由青變紅,成了一顆魅力四射的紅棗女孩兒。
這天,一輛汽車開到棗樹下。
媽媽對女孩兒說:“祝賀你,你坐汽車的時候到了。”
女孩兒說:“您怎么知道?”
媽媽說:“因為你紅了。”
女孩兒說:“我的紅皮膚很好看吧?”
媽媽:“那是血的顏色。”
女孩兒:“血是什么?”
媽媽:“造汽車的生命離不開血。如果沒有血,他們就造不出汽車了。”
女孩兒急了:“他們會缺血嗎?”
媽媽:“會。”
女孩兒:“那怎么辦?”
媽媽:“你可以為他們補血,你是紅棗女孩,你的顏色就是血的顏色。你愿意嗎?”
女孩兒:“我愿意。”
媽媽:“會造汽車的生命中也有女孩,她們會失血,她們最需要你的幫助。”
女孩兒:“我要去幫助她們,為她們補血。”
女孩兒坐著汽車離開了貧瘠的土地,用自己的生命去給別的生命補充血液。
(選自《皮皮魯》2008年第5期)
閱讀手記
鄭淵潔在2008年4月去了陜西省佳縣羊圈山村。小學里有22個孩子,由于經濟原因,孩子們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在與孩子們交談時,鄭淵潔清楚地聽到孩子們的腸鳴聲。孩子們從來沒洗過澡,在條件極差的環境下堅持學習,希望有一天能走出農村,考上大學……于是,鄭淵潔現場寫了《紅棗女孩》這篇童話。孩子們的疾苦、孩子們的堅守、孩子們的堅忍、孩子們的頑強、孩子們的夢想……都化身在了紅棗女孩兒的身上。在這篇童話中沒有王子公主,可它卻深深地吸引著讀者,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閱讀思考
1.在塑造紅棗女孩兒這一形象時,作者運用了象征手法,請舉出一兩處加以說明。
2.是什么力量讓紅棗女孩兒努力成長并毅然決然地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給別的生命補充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