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打開電子信箱,我很焦慮……”譚光磊每天會在電子信箱收到上百封海外出版信息,然后從中挑選有“賣相”的書,替臺灣出版社中介版權買賣,從中抽取傭金。他先從e—mauk的簡介挑選看中的書,判斷標準主要是靠海外的口碑和銷售狀況。
“6年前開始,臺灣暢銷排行榜前幾名都是翻譯書,隨便都是10萬本,有一半的市場是翻譯書。”這幾年,臺灣人開始愛讀翻譯小說,他分析:“臺灣本土創作,只有純文學導向和很低階的輕小說,缺乏好故事取勝的大眾文學,翻譯小說剛好補足這一塊。”
然而,海外暢銷小說進入臺灣也要“本土化”改裝,“推理、科幻小說在臺灣不太暢銷,到了臺灣一定要包裝得讓人看不出。”臺灣讀者偏愛家庭倫理親情類的題材,“讀了會噴淚。最好封面還要配無辜小女孩的大特寫。”臺灣讀者也有地雷,“海外有很暢銷的女巫小說,引進臺灣后。全掛掉。”目前的主流是像《暮光之城》這類題材,“內容就是奇幻加上純愛,但絕對不能有性愛場面。”只要這種題材隨便就能賣出上萬本。
譚光磊最早是在版權代理公司打工,成功中介《追風箏的孩子》造成數10萬本大暢銷,索性專職投入這行。他主要從海外的書展、出版人交流網站得到各種情報,“海外出版人有種習慣,看到好書就會很熱切跟朋友分享。”英文能力看似做這行必備的能力,但他也遇過英文不佳的版權商,靠翻譯機和比手劃腳談下不少版權。
他一年賣出200本版權,“我最愛奇幻文學。談了好幾本,但在臺灣沒人要買,后來為了工作讀了很多推理犯罪,意外發現非常好看,沒有一個工作可以這樣,不斷讀最新的書,還有錢拿。”聽起來這簡直是所有書蟲夢寐以求的完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