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新聞》2010年刊登了一篇發自首爾的報道,題目是《小心惡霸司機,記者也被宰》。該報駐首爾特派記者講述了自己乘坐一輛偽裝成面包車型出租汽車的貨運小面包,結果被“宰了一刀”的經歷。該報道稱,短短10分鐘的車程收了7萬韓元,高達正常車費的10倍。該記者拿著收據前往首爾市有關部門投訴,但收據上寫的車牌號根本不存在。
貨運小面包獲得的是“承包貨車”營業執照,用于運輸小型貨物。但大部分貨運小面包都漆成黑色,偽裝成面包車型出租汽車,甚至安裝了可以任意調整的計價器,主要招攬外國游客和醉酒的客人。《東京新聞》特派記者指出了兩個免遭貨運小面包欺騙的要領,分別是“只在正規車站乘坐出租車”和“車牌號第一個號碼是3的出租車才是普通出租車”。
據悉,首爾市交通指導管制小組經過5天的追蹤調查,于2010年12月9日查獲一輛貨運小面包。這名司機將日本游客從東大門購物中心拉到松坡區奧林匹克公園酒店,收取了15萬韓元的車費。這是首爾市去年查獲的第56輛非法營業的貨運小面包。他們通常會被處以60萬韓元的罰款。
日本人大和康之去年7月和女友在意大利羅馬某著名餐廳點了海鮮料理和意大利面,結果收到了700歐元的賬單。氣憤不已的大和康之告到了警察局,導致這件事被媒體報道。于是,意大利旅游部長向返回日本的大和康之一行提議,向他們提供往返機票和其他費用,供他們到任何地方觀光。大和康之拒絕稱:“怎么能用這種方式花費稅金?”
在首爾明洞美容店門口的價格牌上會看到用韓文寫著“燙發2萬韓元,染發2萬韓元”,但下面用日文寫著“燙發3萬韓元,染發3萬韓元”。美甲店也是一樣,韓文價格表上寫著1.5萬韓元,日文價格表上寫著2萬到2.5萬韓元。這就是所謂“日本價格(Japanprice)”的雙重價格。用這種方式宰客,日本人自然會回避韓國。意大利的情況也是如此,1997年日本游客達200萬以上,但2009年只有100萬。且不論這個問題,時至今日還會發生宰語言不通的外國游客的行為,真是令韓國人汗顏。(編輒/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