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新總統登盛暫停由中國參與投資的密松水電站建設。令世界震驚。
緬甸總統登盛9月30日宣布,在其任期5年內,將暫停由中國方面參與投資的密松水電站建設,直到2016年4月的5年期滿為止。
耗資36億美元的密松水電站位于緬甸克欽邦境內的伊洛瓦底江(以下簡稱“伊江”)與恩梅開江匯合處,其主要投資者為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電投)。根據建設計劃,密松水電站大壩建成后,將形成一個面積約為766平方公里的水庫,相當于整個新加坡的面積,超過60個村的1萬多名居民須為此搬遷。密松電站裝機容量為600萬千瓦,建成后90%的電力將輸送到中國,這也是克欽邦當地居民與民主派人士反對項目計劃的主要原因。
9月26日,緬甸民眾在仰光舉行了反對建設密松水電站集會,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與來自環保團體、青年團體、知識界的500多人聯署,要求政府重新考慮密松水電站計劃。9月末的抗議、向政府施壓活動被認為是緬甸政府暫停密松水電站建設的直接導火索。
克欽武裝親美反中
克欽邦境內活躍的克欽獨立武裝也是反對水電站計劃的主要力量之一。據緬甸問題專家指出,克欽邦內長期活躍的克欽獨立軍中,許多高層指揮者擁有留美、留英的背景,并且由于歷史上緬甸曾為英國殖民地,克欽族多信奉基督教,克欽獨立軍思想上是親西方的。歷史與現實多重因素導致今天克欽獨立軍的親美反中傾向。多年來,克欽獨立軍一直通過軍事活動謀求地方獨立。中方水電站在克欽境內建設,在計劃之初就直接與緬甸政府溝通,而忽視了地方獨立力量,使克欽獨立軍有被忽視的心理失落感。這次借反對水電站建設,或期望重新引起中方重視也未可知。克欽獨立軍還認為,緬甸政府是借密松水壩建設的搬遷之機趕走當地的克欽族居民。
有分析認為,停建密松水電站是緬甸政府向反對力量妥協的結果,這個妥協決定主要來自幾方面的考慮。自稱“民選政府”的緬甸現政府今年3月上臺,但西方多國拒絕承認其民選地位,認為總統登盛不過是前任最高領導人丹瑞的傀儡。也有聲音質疑,緬甸的“民主選舉”實為象征性選舉,毫無“民主”實質。為盡快擺脫被孤立的國際環境,現政府做出“順應民意”之勢,承諾在5年任期之內暫停水電站建設,有意向西方國家示好。
類似克欽獨立軍這樣的民族地方武裝勢力也威脅著國內安定。去年到今年,就有多起民族地方武裝因反對中國在緬水電投資計劃而襲擊在建項目的小規模地方武裝沖突。今年6月,克欽獨立軍與政府軍也有交火,這次沖突迫使在緬工作的中國工程師撤回國內。同時,緬甸部分民族地方武裝襲擊中資建設項目,常以要挾中方為目的,而中方往往用物資換取相對和平安全的項目建設環境。此次緬方暫停項目建設則可中斷克欽獨立軍對項目周邊環境的武裝騷擾。
不愿透露姓名的緬甸問題專家也表示,不排除緬甸政府以此為權宜之計:緬甸國會9月曾公開支持該項目的建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態度360度大轉彎,可能期待中方對此做出某些條件上的讓步。“暫停”并非永久停止,緬甸政府或許在等待中方對此事的反應,為未來的討價還價預留了空間。
美國關注緬甸轉向
有分析認為,緬甸外長吳溫納貌倫9月29日與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舉行的“富有成果”的會談,對緬甸外交轉向有所影響。美國國務院聲明表示,美國對緬甸仍采取“雙軌”政策:在進行有原則接觸的同時繼續對其進行制裁,認為這次會談表明了緬甸政府同美國就人權、民主、政治犯等美國“核心關切”的問題進行討論的意愿。美國新任緬甸政策協調專員米歇爾在9月初訪問緬甸時表示,華盛頓歡迎緬甸政府近期做出的改革與和解的姿態,也向緬甸當局提出,希望看到進一步的改革行動。緬甸政府對中方政策的突變,被懷疑是向美國方面示好的“行動”之一。
緬甸與中國云南省接壤,多年來被視為云南作為中國面向東南-橋頭堡”戰略的首站,對中國的地緣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因其鄰近孟加拉國灣的地理優勢,緬甸一直被中國戰略研究者視為通往印度洋的路上快捷方式。中緬合作鋪設的陸上石油天然氣管道,以最短的距離將中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與在孟加拉國灣附近開采的天然氣經由緬甸境內輸送到中國,無需再經過馬六甲海峽,即所謂“南下戰略”中的一部分。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對緬甸單方面宣布暫停項目建設的消息表示震驚和不解。他說,按照雙方的BOT協議,密松水電站建成后將由中電投集團負責運營50年,此后無償移交給緬甸政府。為項目配套建設的750公里公路、氣象、水文、地震觀測站網以及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改善了當地民生。據專家介紹,密松水電站項目建設之初經過了嚴格的評估與論證過程,現在緬甸單方面暫停項目建設,的確有悖國際慣例。
(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