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一直對教育產業沒什么興趣,但美國加州硅谷創投業者,現在最夯的正是投資教育科技產業。而這股熱潮將會對學校教育,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隨著寬帶網絡普及,以及新網絡平臺陸續出現,網絡教學近年又掀起一股新熱潮,吸引美國加州硅谷創投業,將資金投入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教育科技新創公司。
有了創投資金加持,已改變所有產業游戲規則的網絡,未來也將改變學校教育。
根據美國創投協會(National VentureCapRal Association)統計,2010年硅谷創投基金投資教育科技公司金額,總計1.8億美元,是2007年全球投資市場最熱絡時的3倍多。
不僅硅谷創投瘋教育,2010年11月,梅鐸的新聞集團(News Corp)斥資3.6億美元,買下網絡測驗軟件設計商Wireless Generation。全球最大高等教育出版集團培生(Pearson)也以1.3億美元,并購以印度為主要市場的實時在線教學軟件網站TutorVista.com。
這股教育科技投資熱潮,一直延續到今年。
教育產業的網絡全盛時代
2010年9月,加州新創公司Kno吸引了4600萬美元創投資金,到今年4月已增加到950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網景(Netscape)共同創辦人,也是最近硅谷最紅網絡投資者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Kno成立之初,原本計劃推出學生專用平板電腦,到了今年4月,已把業務重心轉向教育應用軟件。
同月,硅谷最大創投之一的TechnologyCrossover Ventures以1.3億美元投資美國最大網絡教學公司K12。投資案宣布5天后,K12股價就創下13個月新高。
已被蘋果并購的音樂網站Lala執行長羅斯丹(Geoff Ralston)認為,接下來幾年,將有許多教育科技公司成立,不僅有利改善學校教育,也讓投資人獲利。
“教育產業的網絡時刻已經到來。”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創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Partners一位合伙人認為。
其實,這應該是教育產業的第二次網絡時刻。
10年前,網絡產業泡沫時期,投資界總共對教育科技業投人5,3億美元資金,但當時剛萌芽的網絡教學受限網絡基礎建設不足,沒有形成氣候,許多新創教育科技公司,都沒有存活下來。
這次,大環境已改變,除了寬頻網絡已普及到各級學校之外,iPad等各種移動上網硬件,以及Google、維基百科、Youtube EDU、iTunes U、Facebook等各種創新網絡平臺的出現,讓網絡教學品質與應用范圍,大大提高。
教育平民化的新希望
此外,也因為美國高等教育學費已貴得離譜,網絡科技成為高等教育平民化的希望。
從創投基金資助的新創企業,到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長春藤聯盟學校,許多企業家、教授、學生、學校主管,都正積極地開發各種應用網絡的新教學模式。
“如果大學不趕緊創新,找到適應新環境的方法,最快在2020年就會難以生存。”美國楊百翰大學教授威利(David Wiley)呼吁。
麻省理工學院是跑得最快的學校之一,該校最著名的“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幾乎將每一門課的授課大綱、上課內容、測驗,都放到網絡上,累計已有5600萬名學生、校友、教授使用,并在包括臺灣在內的3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所學校,組成“開放式課程聯盟”。
除了教學輔助之外,20世紀90年代由19位美國西部州長共同成立的西部州長大學(Western Governors University),更進一步將學校完全網絡化。該校成立的目的,是要讓更多農村年輕人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今天,所有教學、測驗、教授咨詢、學位授予,都在網絡上進行,半年學費不到3000美元,已有1.2萬名來自全美國的學生。
最近改變師生關系的“淘課潮”,以及哈佛當紅的“正義課”,就是通過網絡,才得以迅速傳播到全世界。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符合資格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更便宜的大學教育。
網絡教學日漸普及,帶動對教學軟件的需求,創投業者就是看到了這股商機。有了創投資助,網絡對教育帶來的革命性改變,也將加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