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巔》一文以飽含敬佩之情的筆墨記錄了中國登山勇士以頑強的意志、堅忍的毅力和團結(jié)協(xié)作、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征服珠峰的壯舉,讀后令人蕩氣回腸,激情飛揚。讓人不由得為勇士們喝彩,為祖國驕傲!
為使文章收到很好的效果,作者綜合運用了多種寫作技法:
一、文題畫龍點睛、激情洋溢
“題好一半文”。標題好比文章的“眼睛”,透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靈魂”。本文標題簡練、形象,既揭示了記敘的中心事件又概括了文章的中心。登山運動員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萬丈豪情強烈地感染著讀者。
二、敘事有詳有略,詳略恰當
敘事的詳略取決于文章中心表達的需要。文章詳寫了隊員們征服“第二臺階”的經(jīng)過。這個地方被外國探險家認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國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馬洛里和歐文就是在這一帶失蹤的。而中國登山健兒在多次攀登都失敗的情況下,劉連滿甘做人梯,大家最后終于登上“第二臺階”的巖頂。在這詳細的敘事中,充分展示了中國登山健兒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感天動地的精神面貌。與此相反,撤回營地的其他隊員的情況在開頭一筆帶過,不做過多的交代,因為略寫這一事件并不影響主題的表達。
三、困難重重,彰顯人物精神品質(zhì)
登頂過程中,作者著意描寫三大困難:寒冷、黑夜和缺氧。這三者都構(gòu)成了對生命的極大威脅,作者在行文中處處表現(xiàn)這些困難對于隊員的嚴峻考驗。正是這樣的考驗,更加突出地表現(xiàn)了隊員們堅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作者重點寫這一內(nèi)容,很好地表現(xiàn)了中心。
四、穿插景物描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作者在文中一方面極力渲染自然條件的惡劣,有力襯托登山隊員不怕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方面又時時穿插對景物的描寫,并且,不同的景物反映的心情也不一樣,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且每一處的描寫都蘊涵著特殊的含義,凸顯著此時的事件進程。例如:“5月24日清晨,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文章開始的景物描寫,交代了當天的天氣非常晴朗,這是登山的有利條件;此外這句話還充分表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不可攀,連“白云”都只能在山嶺間繚繞,這為敘述下文隊員們登山的艱難作了鋪墊。課文中穿插的幾處景物描寫都和頂峰有關(guān),說明隊員們的目標明確,而且在他們的努力下目標一步一步地接近,頂峰一次一次地在他們面前低矮下去,直至最后匍匐在他們的腳下。
寫作技法是為表現(xiàn)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服務(wù)的,本文的技法運用妙在“有心”與“無心”之間,堪稱巴金所說的技法運用的最高境界——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