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入】
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遍野黃沙的塞外大漠、被稱為“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在荊棘叢生的探險之路上,人們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書寫著壯麗的篇章。通過閱讀探險類文章,我們對探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以“漫話探險”為主題的作文中,同學們能做到立意明確,見解獨到,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環境描寫不夠突出。環境的險與奇是人們探索的原因,所以,寫作時我們應重點描述出探險之處的神奇魅力?;蚧囊按竽?,或高山急流,只有把所處環境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才能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人物的行動和心理描寫不夠細致。我們寫作時應運用恰當的動詞,寫出探險歷程,并且要細膩地描繪在不同的探險階段人物相應的心理感受,從而使文章富有波瀾,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佳作借鑒】
驚心動魄:我在南極打工
□雪山
說到泥瓦工,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難成大器的行當??墒?,江蘇省寶應縣僅有初中學歷的泥瓦工崔侖明卻把這一行做到了南極。他憑借一身過硬的本領,不僅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還成了眾多歐美國家高薪爭聘的對象。
崔侖明一行剛到南極,當地惡劣的氣候就給他們來了個下馬威。當初,大家準備下船時,忽然刮起了10級以上的狂風,萬噸巨輪在南極的汪洋上像一片樹葉般顛簸了一天一夜,所有的人都吐了個天昏地暗。那天恰好是極晝,24小時都是白天,加上雪的映襯,強烈的紫外線照得人頭痛欲裂,非常難受。直到30多個小時后,由于寒冷,船體被凍在了冰面上,情況才好了一些。
崔侖明一行的主要任務是到位于南極深處的“冰穹A”地區,建設一個集科研辦公樓、廢物處理中心等10項后勤保障項目為一體的大型工程。風停后,崔侖明帶著工人,經過9天的艱難跋涉,終于來到距中山站806公里的“冰穹A”地區。這時他發現那里看不到一點兒土壤,地面上除了積雪,就是堆積如山的石頭。沒有土壤就無法打樁,而打樁是施工的第一個步驟。為了順利地實施計劃,崔侖明想了個辦法,用千孔鉆先在巖石上打洞,再埋入鋼筋,最后加灌,制成了經過抗凍處理的混凝土,這才解決了施工難題。
南極的風經常達到20級以上。刮起狂風時,籃球大的石塊都會被大風吹得亂飛,根本無法施工,人必須回到室內避風。有一次,崔侖明正帶著大家施工時,忽然又刮起了狂風。多虧他事先考慮周全,在工地與住處間拉起了一根鋼絲繩。大家當即抓著繩子,摸索著行進。突然,一塊半斤多重的石頭猛地擊中崔侖明的胸部,疼得他差點兒松開手中的繩子。崔侖明知道一旦松開繩子,人就會被風吹走,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因此,他咬著牙,緊緊地拉著繩子……半個多小時后,他們才艱難地走過那幾十米距離,回到住處。結果,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受了傷,其中一個建筑工人的胳膊竟然被狂風吹起的石塊擊骨折了。
這還不算最險的。幾天后,崔侖明帶著幾個人往工地上搬運物資,在路過雪原的時候,他感覺腳下一軟,一下子掉進了雪窟里。幸虧他反應快,在掉下去的瞬間,下意識地伸開了雙臂,把身體撐住了。
隨后趕到的科考隊員把崔侖明拉上來后,往雪窟里一看,都嚇了一跳。原來,那是一條至少幾十千米長、1米多寬的雪縫,深達1000米以上。崔侖明如果不用雙臂撐住身體,人就會掉入這“無底洞”,后果不堪設想!
(選自《現代家庭》2008年第11期,有刪節)
借鑒指要:本文詳細地描繪了南極惡劣的自然環境,施工過程的艱難驚險,生動形象,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科考隊員們對祖國作出的貢獻及在探險中所表現的機智勇敢、大無畏的優秀品質,令人感動。
【寫作點撥】
同學們在寫作中應力求創新,用“險峰”的“無限風光”展現文章魅力,詳略得當,突出探險經歷以及探險本身具有的價值,寫出自己在挑戰中所領悟到的道理及意義。體裁上,可寫成記敘文,記述自己的探險經歷、挑戰自我的事件;或者展開合理的想象,虛構童話故事;也可以寫成議論文,對某一探險家的壯舉進行謳歌或評價。
【學生范文】
夢中探險
□孟穎
一個夏日的午后,我躺在院中樹蔭下的小床上,知了在葉子的縫隙間“知了、知了、知了……”地叫著,看著微風下輕輕搖動的樹枝,我的眼前漸漸模糊了。
漸漸地,我感覺有人在推我,一看,原來是同班的幾個好伙伴。他們對我說:“今天學校組織去原始森林探險,我們一起去吧!”“太棒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最喜歡探險了,這次終于有機會讓我去揭開原始森林的神秘面紗。
我們乘坐“神探”號飛船來到了原始森林的邊緣,發現這片森林遮天蔽日,十分寂靜,偶爾也會傳來不知名的動物的叫聲。那聲音在我聽來十分悲涼、可怕。我們幾個人牽緊了手,慢慢走著。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落葉,踩上去軟軟的,樹葉已經變成了暗紅、深紫色,或者干脆就是黑色的了。樹木有時濃密,有時稀疏,稀疏的地方可看見巴掌大的藍天。抬起頭,陽光從上面照下來,很刺眼。這里到處可見幾千年樹齡的大樹,樹干上纏滿粗大的藤蔓,它們不分你我地擠在一起。
不知走了多遠,前面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個池塘,池水清澈,上面搭著幾座小木屋。我們走進木屋一看,里面的物件都是用木頭或者樹皮制作的,非常別致。這時,幾個穿著古怪、披散著長發的人走了過來,打著手勢并嘰里咕嚕地向我們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難道我來到了古人部落嗎?”我心里嘀咕著。他們其中一個人端來一個木盆,拿起里面形狀像核桃的東西打著手勢往嘴里放,原來是讓我們吃。我品嘗了一口,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告別了熱情的“古人”,我們繼續出發。走著走著,不知誰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喊起來:“快看,瀑布!”我趕緊奔過去,看到那高掛的水簾,雖然水簾很窄,但給人的感覺卻像仙女織出的絲帛,扯不斷,一直與長滿綠絨絨植物的石頭相接,而后匯成涓涓細流注入下面的水潭,好美?。?/p>
“噠、噠……”我的臉上怎么濕了?睜眼一看,我還躺在床上,是下雨了,雨點從樹葉縫隙中漏了下來。唉,真不愿醒來。我相信這個夢一定會變成現實,我要到原始森林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點評:文章首尾照應,切合題意,作者用夢境的形式虛構了探險的過程,重點對原始森林進行了描述,而對“我”在探險中觀賞到的木屋、瀑布的描寫也較為生動形象,心理變化的描寫真實細膩,有恐懼有欣喜。從總體上來說,本文是一篇較為不錯的探險類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