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人、作家、博士生、講師、演講者、旅行者、中醫愛好者、靈修者……對于李欣頻,你很難用某個單獨的角色標注她。
她是個地地道道的“創意生活家”。
雖然高齡單身,但做女兒,做姐姐,做姑姑,她快樂自在地做著“自己”的主婦,
是個有智慧、有本事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味道的女人!
玩到極致便是創意人生
李欣頻的一天,角色紛呈。清晨起來寫作三千字;早上坐在教室里學習解剖;下午當模特兒去拍廣告或是接受媒體采訪;傍晚與廣告客戶開會討論文案:晚上看書、看影片為的是寫博士論文或是寫書;豐富的時間表,一如她絢爛的人生。這不,忙碌中2011年初的旅行早已規劃——去墨西哥尋找不一樣的神秘體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萬張碟——李欣頻以平均每天看一本書,一年看兩百五十多部電影,游走多個國家的速度,積攢著創意和靈感。
在與誠品書店合作的近二十年中,李欣頻寫的文案,像詩一股地印刻在人們心里。
“海明威閱讀海,發現生命是一條要花一輩子才會上鉤的魚。/凡高閱讀麥田,發現藝術躲在太陽的背后乘涼。/弗洛伊德閱讀夢,發現一條直達潛意識的秘密通道。/羅丹閱讀人體,發現哥倫布沒有發現的美麗海岸線。/加繆閱讀卡夫卡,發現真理已經被講完一半。/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歡迎各種可能的閱讀者。”
當年,李欣頻以這篇名為《閱讀者的群像》的應試作品,開啟了誠品書店的文案風格,后來被廣告人視為經典文案必讀之作。
在李欣頻看來,工作和生活沒有分別,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的內心就是決定她自己命運與生活方式的老板。她說:“我沒有任何靈感枯竭的時候,這些身份都是我的興趣所在,因為喜歡而有熱忱,因為熱忱變得擅長,因為擅長更加游刃有余。我擅長在原本不喜歡的事情上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將這種可能性發揮到極致,便是創意人生。”正如她大學期間學的是廣告,卻向往文學,便把廣告和文學加起來,成就了她的廣告文案。
“生活其實可以過得很‘創意’。堅持自己想要的東西,放棄那些無關緊要的瑣碎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李欣頻討厭重復,今天不會重復昨天的生活,今年不會復制去年的想法,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創造。要把每天當成最后一天活,這樣才充滿鮮活的期待,不會有遺憾。
給父母頒奧斯卡獎
誰能想像得到,叱咤風云的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高中時代曾是個讓學校和父母都很頭大的問題學生,逃家、逃學、被記過都是常事,她認定學校給的都是限制,所以一直用對抗來保全自己狂野的想像力。
直到甘訓賓老師的出現,讓這個原本想要放棄的孩子,在絕對信任中享受到了最大的自由。李欣頻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路,高三后半年的時間,甘老師給了她足夠的耐心和支持,李欣頻也從“老末”考到了全班第一名,成功邁進大學校門。
甘老師被李欣頻視為影響她一輩子的人,“她待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我跟她也是無話不談,甚至比母親還親。”李欣頻曾在搬家整理舊書信時,找到了高中時的生活周記,那時甘老師總會用“我的好寶貝”來稱呼她。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1》的自序中李欣頻寫道:“我的親人都未曾這樣叫過我,她卻視我為她疼愛的骨肉,她曾經跟我母親說:你女兒很棒,如果我有這樣的女兒,我一定很開心。”
甘老師一直都是李欣頻的忠實讀者,直到去世前還在期待著學生的新作。甘老師過世后,李欣頻總會在夢中聽到清晨電話鈴響,聽到老師大聲地叫她的名字,這樣夢境和現實混淆不清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經歷過與甘老師這段勝似家人的師生情,李欣頻如今更懂得珍惜身邊的親情,她說年輕時覺得父母和她之間總是在互相找麻煩,大家免不了爭吵和對峙。現在,她則慢慢懂得與父母的溝通技巧,孩子只要多一分耐心,當父母的絕對不愿和孩子發生爭吵,因為心里都知道彼此其實都愛著對方,所以就不會在言語或情緒上計較了。
李欣頻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當孩子長大后,父母能眼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就很少了,所以父母年輕時再忙,都要盡量以陪伴孩子為第一選擇。但反過來父母也是有“保存期”的,當孩子長大了,以為自己有條件照顧父母時,往往子欲養而親不待。
于是,李欣頻很珍惜孝順父母的任何機會。現在,她如果在北京,每天都會打電話給父母,只要媽媽一說話,她就能從聲音中判斷出媽媽的狀態,知道她有沒有睡好,心情好不好,健不健康;如果在臺北,她每天晚上一定會盡可能地和父母吃飯,抽空幫媽媽按摩、拔罐。
父親節、母親節,她也會花心思給父母買禮物,“我曾在洛杉磯機場買了兩個奧斯卡獎杯,上面寫著最佳父親獎、最佳母親獎,然后在節日時頒獎給爸媽,他們很開心,獎杯放在客廳最明顯的位置。”
讓孩子擁有“魔法能力”
李欣頻每次去上海,都要在弟弟家里陪侄子、侄女一起玩,享受一段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他們的天真與可愛,會讓我也傻傻地快樂起來,我想那就是回到本性吧,長期以來,我們被世俗身份包裹得忘了赤子之心,所以當我們看到沒有武裝、沒有威脅、只需要保護和疼愛的小孩時,真的,什么緊急會議、臨時通告……都忘光了,一個可愛的小孩,就能讓積極向上的我,瞬間廢掉武功。”李欣頻對侄子和侄女的愛,可以說是毫無保留。
讓李欣頻頗為自豪的是,侄子侄女都非常喜歡她這個姑姑,“因為我可以理解他們,看到他們活蹦亂跳,就像看到了我小時候的模樣,有點任性,有點霸道,但隨時又可以自得其樂,所以我特別愿意和他們一起玩兒,他們也喜歡我”,李欣頻說,孩子們總會因為沒有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吃飯,沒有乖乖的準時睡覺而被父母罵,但她只愿意他們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我實在不知道小孩子有什么好管的,他們有個健康成長的好心情,是比多認幾個字更有成就的事情呀!”
李欣頻小時候特別不想遵循大人的規則,明明一天有24小時可以自由運用,為什么總要強迫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吃飯、睡覺?明明不想睡覺卻非要睡覺,明明還不餓卻非得吃飯,孩子的身體被控制得很不自由、很不快樂。李欣頻理解孩子那種不自由的痛苦,她希望給孩子“魔法能力”,在不自由的大人環境里,創造出屬于孩子們的自由。
李欣頻經常為弟弟開列關于兒童教育的書單,也會親自到書店為他買書,在重點處畫上標記,放在弟弟走動時會看到的最顯眼位置,“讓他不得不看”!好一個任性的姑姑。
她在博客上公開了寫給3歲小侄女的信:分12堂女性先修課告訴小侄女如何擁有“心想事成的魔法能力”。第一個小魔法叫“解除生氣的魔法”,如果爸爸媽媽突然生氣時,要馬上抱住他們說:“爸爸媽媽我愛你!我是你們的女兒,我還小,我才三歲,我還有很多不懂的,你們要有耐心好好說,我會乖乖聽的!”這樣大人就會消氣不少,變得冷靜。第二個小魔法叫“自得其樂的魔法”,就是在不想睡覺、大人又沒有體力講故事時,對著天上的星星月亮說話,但不要出聲音,可以跟它們說自己最快樂的事或是明天的愿望。
李欣頻說,等孩子越長越大才能發現,真正懂得他們或愿意傾聽他們的,不見得是爸爸、媽媽或朋友,而是他們自己,宇宙天際永遠是一輩子最好的對話對象和心靈的接收器。
“高齡單身女”也很幸福
“高齡單身女”是李欣頻在書中對自己和自己這樣一群人的稱呼,高齡依舊單身非但沒讓她感到焦慮和慌張,反而生活得更加悠閑自得,因為她可以享受被熱烈追求但不隸屬于誰的快樂。
“每每看到弟媳操持家務累倒在沙發上睡著時,我會覺得‘高齡單身女’的日子還不錯,而且,單身并不等于就不能當主婦,我也一樣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有些高齡單身女對自己的生活很湊合,我絕對不會,成為精致生活的主婦,也是女人的功課。”李欣頻說,如果女人想把自己的生命重心和生活方式,通過婚姻的方式轉移到老公身上,真的很危險。結婚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安全感與保障,而是彼此愿意無條件地給予愛、愿意一起成長、共創兩人的精彩人生。
“不過,我也不排除何時會突然閃電結婚,但那絕不是被別人影響的,而是因為我高興。明天的我不想被今天的我所限制,明天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自己的主婦,做男人的主婦,我都會是快樂主婦。如果有一天我選定了結婚對象,彼此一定要給對方最大的空間,而不是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
無論結婚不結婚,個性、自在、靈感無限的李欣頻,都是創造生活、享受生活的智慧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