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攝時,盡管三尺之外就是喧鬧的吧臺,他卻獨自沉靜下去,很隨性地躺在臺球案上,嘴角含笑,卻又對攝影師說,“其實這種喜悅不是真正的我”。
多年闖蕩的經(jīng)驗似乎沒能將他內(nèi)心敏感的觸角磨掉,這種感性與真實是上帝的賜予,或許也會成為生活平順的障礙。
對此,吳秀波有自己的理論:只要擁有完善的精神世界就好,別人罵我贊我,我都感恩,也都算是我的修行。
吳秀波,這個名字可能依然有人對不上號,可是如果提起最近紅火的《黎明之前》中的劉新杰,很多人會恍然大悟,哦,他啊,對,就是他,眼下他將和海清攜手主演六六新劇《心術(shù)》,炙手可熱的組合,最具話題性的題材,大火是吳秀波必然的明天。在他“陽光燦爛的明天”到來之前,我們與吳秀波來了一次親密接觸,為廣大波蜜破解他的神秘。吳秀波侃侃而談,但說到不想說的話題也決不婉轉(zhuǎn)。溫和中有機鋒,無疑,這是個綿里藏針的“狠角色”,但波蜜最喜歡的,難道不正是他這一點?
演戲是對心靈的一次次測試
42歲的吳秀波,可謂人生如戲。他在演戲這條路上走來、離去,又繞回來,終于在不惑之年贏得了鮮花和掌聲。《黎明之前》里面那個別樣的孤膽英雄劉新杰讓吳秀波一炮走紅。17歲開始學表演,卻在17年后才真正開始演戲。當年,他為了自由,毅然放棄了演戲這個職業(yè),在音樂人、藝人助理、飯館老板、美容店老板、電視劇監(jiān)制等身份中漂泊流浪。回歸,是從他的第一個孩子降生那一刻開始的,心理上仿佛一下子完成了從貪玩的男孩到承擔責任的父親的轉(zhuǎn)變。吳秀波告訴自己:沒有退路了,你需要穩(wěn)定的職業(yè),需要賺錢養(yǎng)家!于是,他從務實的角度開始認真演戲。《黎明之前》找到吳秀波時,他已經(jīng)連演過三部諜戰(zhàn)戲了,所以第一反應是拒絕。最終促使他接演的原因并非故事情節(jié),而是劉新杰這個人物的“反常規(guī)”——有點柔弱、有點迷茫,狂放不羈而又用情至深。吳秀波在劉新杰身上,看到了“特別堅定的信仰”,就是這種信仰支撐他舍生忘死。憑借這一點,他就能與劉新杰溝通。吳秀波說《黎明之前》:“就好像最后一次測試,我終于蹦過去,及格了。”
一個波蜜在微博中寫道:“相比起層次分明、正邪并存的劉新杰,我更感動于《嫁衣》中的焦陽,他有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雙重魅力。”《嫁衣》中讓人感動的除了一對患難中的戀人,更有焦陽和患有自閉癥的歪歪的相處。焦陽和歪歪趴在窗口看風景,緘默不語,焦陽安靜地在窗上畫氣球逗他開心。波蜜這樣評論:這是一種帶著心酸的溫情,像兩個孤獨的孩子彼此溫暖。對于這個評價,吳秀波說其實看了原著你會發(fā)現(xiàn),書中的焦陽是一個心如死灰的人,但是在表演過程中他給這個角色加了許多亮色的東西:“對于我,演繹這個人物是一個返老還童的過程。”很多和孩子的戲份都是吳秀波自己發(fā)揮的,比如那段感人的畫氣球,還有叫歪歪“歪哥”這樣的小細節(jié)。
演戲像是一次次心靈測試。在他看來,不假就是一個藝人的本分,一個演員真實的時候才是他最帥的時候。吳秀波,戲里戲外,都是一個有勇氣和底氣敢于真實的人
最想做全職爸爸
采訪中吳秀波很率性,只要不觸及底線,他的回答風趣真實,不加掩飾,透著那種千帆過盡的坦然和淡定。天涯上波蜜們常常發(fā)一些帖子或者調(diào)查,有一個非常有趣,大家猜測如果吳老師有朝一日不做演員了會做啥,結(jié)果前三位是幕后人員(導演、制片)、中戲北電老師和開主題餐廳。聽了這個測試,吳老師笑了。他的回答還真讓人意外,“如果在生活無憂的情況下,我會做全職爸爸;如果為了生活的意義,我會選擇做老師;如果覺得窮,我會去開餐廳;如果還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我想做編劇、制片。不過,做什么都是緣分,不好說。”
吳秀波的兩個孩子現(xiàn)在最著迷看天線寶寶,還有喜羊羊,天天在家里扯開嗓子唱。所以他一張嘴也能模仿著孩子唱兩句。“你在家是個怎樣的爸爸?”“如果我有力氣會和他們一起玩,沒勁兒的時候,會在一邊看著他們玩,很享受。”“那你在家里是個怎樣的丈夫?”“就是一般的吧。沒什么特別。我不太想說家里的事情”
前一陣有個電視臺讓吳秀波去做一個探索節(jié)目的主持人,“這個節(jié)目介紹好多新鮮的知識,我兒子特別喜歡看,每天晚上都要坐在電視機前看。為了他,我想要去錄一年。后來因為時間的問題沒談成,蠻可借。”在他看來,可能拍一年的戲,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校、或者讓家人有好的房子、好的車,但各種“好”都不如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記憶。
以瘦為傲的年輕態(tài)
見到吳秀波你不由得吃驚:竟有這么年輕的“中年人”!皮膚緊實,膚色均勻,體態(tài)健碩,眼神清亮,無論從哪一點都像一個三十出頭的男人。讓他貢獻自己的保養(yǎng)秘籍,他說早年間因為誤診而被切除了四十公分結(jié)腸,可能是“藏毒”的地方比別人少了,所以比別人年輕。祖籍江蘇的他不僅臉龐瘦削,五官精致,體態(tài)也很年輕。可是吳老師自己不滿意,用他的原話說:我要把自己餓死。可是說這話之前,他剛喝了一碗熱乎乎的羊湯,外加半個新出爐的芝麻火燒。“為什么要更瘦?”“你不覺得臉上的輪廓清晰了,會表達更多的心性嗎?”求瘦這一點上,吳秀波可能是處女座的典范,要極致,要完美。話說吳秀波一直追求瘦,在圈中男星里也是個極致人物,有次拍《相思樹》時演員廖凡去探班,兩人一照面互相打量,兩個以瘦為傲的男人心里都在琢磨:這廝怎么這么瘦!某次,吳秀波去一個地方,坐電梯時抬頭看見一個人,心想,這人還真夠瘦,再一看,鏡子!于是心里十分滿足。
很多人喜歡吳秀波,因為他身上那種時而憂郁時而堅定的氣質(zhì),那種稀有的悠閑與自持,尤其是在熱鬧紛繁的娛樂圈。但如何面對“大火”,保持一貫的風輕云淡,這絕對是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他思忖了一下,給的回答很簡單:“還是在于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吧。”圈中有人戲言:不紅,就和沒活過一樣,而紅了,卻生不如死。即使未來艱辛與榮耀并存,還是希望我們眼中的吳秀波依舊保持這份悠然,不徐不疾,一路花開不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