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社交時代,戶聯網變成金球最大的“調情實驗室”。夫妻之間,利用微博以及藉由它產生的微情書、微電影、微小說等形式,以一利緊密中有疏離、疏離中現緊密的獨特方式傳情達意,正在改變著“平淡是真”的傳統夫妻慨念。讓我們踢走平淡,給婚姻來點“新意思”。
微情書用它示愛最便捷快速!
結婚第一年,感情像三亞,熱情伴你到天涯海角;結婚第二年,感情像長江水,冬涼夏暖但總算還有溫度;結婚第三年,感情像太陽島,冬天有雪夏天不熱,就算你搞天體浴都激女不起性欲。速食年代,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結婚第四年的王瑪麗總責怪先生不浪漫沒熱情。—天,閨密對她說,誰說你家老馬不浪漫,人家還給你寫微情書呢。果然,在先生的微博上,有一條是這樣的:“雖然你不漂亮、愛嘮叨、小心眼、脾氣倔、不做飯、還有一點點胖,但換由任何人來替代你,我都不干。——To My Wife。”
《GOOD》:微情書通常常都寫些什么?王瑪麗:一周總有一兩次,但原創的很少,一股都是轉發。我跟先生每天忙于工作,雖然心底有些溫暖甜蜜的東西,卻苦惱于找不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瀏覽微博的時候,看到有共鳴的句子直接發給對方,簡單直接,感情含量也并不少。
《GooD》:微情書給你們的關系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么?
王瑪麗:情緒少了,誤解少了。其實兩個人只要能走到結婚這個份兒上,對彼此都會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但因為結婚后兩人關系中瑣事多了,情感的交流少了,很容易在心里淤積負面情緒,通過交談來化解這些,需要很多耐心、時間與情商。而轉發一封微情書,哪怕就算自己寫幾旬,都可以在幾十秒、最多幾分鐘之內搞定,它讓情感的交流變得簡單直接,特別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GOOD》:這種公開的示愛比兩個人在家里說話更讓人感動吧?
王瑪麗:不僅僅是感動。有人說,女人公開談論丈夫,通常是對他不滿;男人公開談論太太,通常是因為很愛她。
微日記了解你,只需一瞬間
劉琉與先生每天都在微博中發布自己的九宮格日記。起初只是因為辦公室里流行寫這種費時不多、言簡意賅的日記。慢慢的,兩人開始習慣于通過日記彼此了解。當先生在“開心的事”中寫道,今天完成一個重要項目,劉琉便主動在晚餐時加一個他喜歡吃的菜,當劉琉在“感悟”一欄里填上,結婚第七年了,時間真決。原本忘記結婚紀念日的先生立刻買了兩張電影票來補救。通過微博日記,兩人形成了某種默契,不需要追問,了解只在一瞬間。
《GOOD》:會在微日記中談論感情嗎?劉琉:不會。如果那樣就又沉重了。微時代的典型特征是決捷、輕松,我們只寫自己想寫的,至于對方從中解讀到什么,全憑彼此的了解與默契,有更好,沒有也不埋怨。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下,雙方反倒更加關心對方的所思所想。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你天天叫嚷著“你根本不了解我”,人家才懶得了解你什么呢,因為你已經足夠無聊了。
《GOOD》:你們喜歡微日記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劉琉:記錄。九宮格日記包括開心的事、為他人做的事、工作計劃、感悟等九個項目,有固定模板,寫一篇最多五六分鐘,但基本上重要的事情都說了。
有時候,我們會看看一個月前的今天,大家做了什么。以后,我們還可以看一年前的今天,大家在做什么,甚至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即使那件事表面上是他一個人的事,與你無關,但這一切,其實都是你們共同經歷的。這樣的—件事,想想就夠溫暖吧?
微社交微博群,你我的快樂紐帶
在“微博日報”創辦前,王敏菲覺得與大自己7歲的丈夫有代溝,兩人各玩各的,彼此的生活圈子沒有交集。后來,她與丈夫先后開通了微博,大家互相關注,漸漸的,王敏菲的微博上有了丈夫的朋友,丈夫的微博關注也加了王敏菲的閨密,大家都熟了,便時常約著周末出去玩。單打獨斗的活動很自然地發展成了家庭聚會,并且有人提出來搞個微博日報,每天發布一些好玩的新聞,包括家庭趣事,王敏菲主動請纓負責,自然而然地與丈夫的話題多了起來:
《GOOD》:你覺得微博從哪方面解決了你與丈夫之間的問題?
王敏菲:使我們之間產生了共性。結婚幾年后,兩人說不到一起也玩不到一起,缺乏共性就像婚姻的毒瘤,以前我覺得它是沒治了,有了微博日報后,我才知道,不是沒治而是沒找到合適的平臺夫妻之間的話題應該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不是你適著他說你想聽的話,這不僅會讓他厭倦,而且他說出來的,你也未必愿意聽。
《GOOD》:為何要—群人在一起?王敏菲:以前我也覺得應該兩個人一起去爬山啊健身啊跳舞啊什么的,這樣才夠浪漫,一群人在一起,都沒性別了。但說實話,男人對于跟老婆單獨玩的興趣基本為零,那些一把年紀還在西餐廳饒有興致地吃燭光晚餐的,十有八九是地下情人。如今流行的是在熱鬧的地方調情,因為夠有趣沒壓力,無形中增進了兩個人的關系。
微表情 重新介紹我自己
黃健一直為自己娶了一位理科博士而略感失落。太太說話條理性極強,一二三四五,完畢,多一點兒廢話都沒有。“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跟一哥們兒結婚了。”黃健說。所以,當他第一次看太太的微博,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將極其細微的感受用極為感性的話說了出來。比如他出差期間,她的微博寫道:在床上發現一根頭發,不是我的,我站在那兒想了幾秒,想這頭發的主人。下雪天,她寫道,一朵雪花落在我的鼻尖上,融化,仿佛我們易逝的青春。
《GOoD》:是不是微博上的她,給了你全新的刺激?黃健:對。我甚至通過文字愛上了微博上的她,有種偷情的快感。
《GOOD》:面對生活中的太太,會不會失落?
黃健:不會,只是覺得有趣。看她板著臉教育寶寶,寶寶哭哭啼啼,我就想,寶寶,等你大了,能看懂你媽的微博,你會原諒她的,她冷酷的外表下其實有一顆異常敏感的心。想跟她吵架的時候,想起她微博里某句撒嬌的話,心一下像被醋泡過一樣,軟下來了。
《GOOD》:你有跟她交流過這些嗎?黃健:沒有。我只是默默旁觀,有時候留言。不過,以她的聰明,也許早識破了,她不說,而且也在旁觀我。我喜歡這種感覺,微博在一對很熟的人之間拉起了恰當的距離,提醒我們,大家對于自己聽愛的那個人,其實永遠都了解得不夠。
微調情 公開示愛,說明他心無旁騖
昨天,是劉霽的先生34歲生日,她發了一條微博:親愛的Mr王,還記得十年前的生日禮物嗎?關注她的朋友紛紛在下面留言,猜測十年前的禮物究竟是什么,還有人跑到Mr王(他的先生)的微博上留言。最后,他先生也發了一條微博:“十年前,你給我的生日禮物是一碗泡面,卻勝過世上所有的魚翅。”圍觀的群眾沸騰了,紛紛大叫太肉麻。劉霽與先生結婚8年了,早已過了蜜月期,然而自從有了微博調情,用她自己的話說,是“第二春”到來了。
《GooD》:什么時候開始發現微博適合搞電小浪漫?
劉霽:半年前我與先生一起注冊微博,但沒什么交集。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他關注的入里面,有個叫魯西西的,給他的留言很暖昧,比如說什么“今天風很大,在風里想一個人”之類的。我心想,這倒挺動^的,可動人也輪不到你呀。我于是開始反擊,就連“晚上吃什么”這種小問題,都不打電話,直接發在微博上:這樣一來,魯西西很少現身了。如果—個男人在微博上公開向太太表示愛意,至少說明他心無旁騖,
《GooD》:今晚吃什么,發在微博上也有調情效果嗎?
劉霽:對。私下里說,大家都沒感覺,發到微博上,意思就很暖昧。因為微博上不僅有你跟他,還有大家。比如我發條微博,說,親愛的,今晚你想吃什么、馬上就會有朋友評論。比較葷的會說,他肯定想吃你,素的就會說,哇,你好賢惠,愛開玩笑的就會跑到他的微博上,說某某某,你老婆在問你想吃什么。對于我們來說,吟詩作賦已經有點酸了,熱鬧之中顯真情才是王道。
《GOoD》:微博調情給你們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么?
劉霽:關系更潤滑了。以前是繃著臉過日子,現在是娛樂著過日子、
王菲VS李亞鵬
王菲在微博上一改冷艷形象,化身貧嘴小魔女,以“我不哈韓,我哈密瓜”與李亞鵬調情(李亞鵬為新疆人,新疆特產哈密瓜),而李亞鵬也不示弱,公布了給王菲寫的微情書:“想到你的樣子,我就笑了,還想要些什么呢?幸福還是糖?”許多粉絲加他們的關注,就是想看這對當初不被看好的夫妻是如何成為“不登對,更長久”的榜樣的。《GOOD》辣評:微調情與曬恩愛是兩回事,前者是機智而不刻意的對弈,后者是拼了氣力的顯擺。
奧多姆VS卡戴珊
NBA球星奧多姆在微博上與妻子卡戴珊的互動可被評選為“最熱辣的微表情”。他曾經在開車經過卡戴珊辦公室的時候發了一條微博:“馬上停止你的工作,從辦公室出來到樓下,女人,我在床上等著你!”這條微博讓“圍觀”的粉絲熱血沸騰,毫不猶豫地將奧多姆評為史上最浪漫的球星。
《GOOD》辣評:談感情千萬別虧待了“性”,而性愛這件事,公開的“發燒”總是比默默地勾引更讓對方熱血沸騰。感謝時代,感謝微博,感謝互聯網,感謝某某V,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公開而合法地“發燒”。
姚晨VS老凌
作為微博女王,姚晨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家庭生活。她的微博首頁標簽是:女的,老凌他媳,老姚女兒。老公被擺在老爸的前面,就算他沒她紅,賺錢沒她多,心里也該美滋滋吧,更何況,她已經放話,30歲以后生子,到那時,就男人出去賺錢,女人在家帶孩子。
《GOOD》辣評:男人需要公開地被尊重,尤其家有名妻的男人。而要體現這一點,沒有比微博更合適的平臺了。
大S VS汪小菲
兩公婆閃婚暴光后,迫于壓力關閉了實名微博,立刻換上馬甲再戰江湖,可惜也躲不過粉絲的火眼金睛。“以前我是不吃不睡的金剛狼,寶貝把我變成又餓又困(的)健忘豬”,現在明白為什么大S能夠那么迅速地搞定京城名少了,臺灣女人真的很會撒嬌。
《GOOD》辣評:盡管我們總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卻終究要承認,愛情也是需要被旁觀的,當表演欲被激發,人們會更努力地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