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石砌就的壁爐,沒有門框的門,高高的木屋頂,長長的炕,造型別致的樹自根吊燈,碎拼馬賽克桌面,這些自然新奇的設計與鄉村元素水乳相融,流溢出一種女主人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生活方式,整個家流動著一種放松的“態”,自在自如的氣場。
女主人潘希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作為建筑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她對于居住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在京效,她用一種“玩”的方式,打造了在都市中不可能存在的開闊松弛和休閑的家“態”。
明亮舒暢的格局設置
這處依山而建的院落,人文設計與自然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所謂天人合一的意境。
潘希和她的建筑師朋友們為這套住宅設計了5套方案,精華內容被采用,潘希希望在這個建筑“綜合體”中充分體現出自己和朋友們的實驗玩性,找到松弛的生活狀態。
房子沿襲了鄉村格局和外貌,內部結構做了大量改造。北房、西房打通,形成開放式空間,推開靈巧活潑的花格木門,通透的空間,房中景致一覽無余,視覺和心情都感覺透亮起來。木屋頂統領了所有的功能區域,地面采用了深灰色地磚,這樣,不同區域自然而然融為一體房間充滿變化又不顯凌亂,偌大的空間因功能區的劃分也沒有空落感:功能的設置更是非常完備,設計了浴室、衛生間,臥室區的上面增加了二層樓,作為比較私密的空間,適合安靜的休息、讀書、會朋友
在細節上他們更是隨性而為,突發奇想,書房區—側的墻上敲開了一扇沒有門框的小門,整齊有致的線條門簾與參差不齊的邊緣形成有趣的對比餐廳區的樹根吊燈,是潘希淘來的老樹根,古老的感覺與壁爐格調十分般配,做了吊燈后,不僅與壁爐風格有了呼應,并且讓裝飾有種圓滿感。
別致舒適的細節品味
會客區以白色為主題,簡潔寬大的白色沙發,舒適愜意,墻邊陳舊的木柜保持著質樸的味道,手繪圖案、鐵環拉手與周邊原木一起散發悠遠的陳香,屋頂上的一盞南瓜吊燈高高地照下來,桔紅色的光為會客區罩上一層纏綿,映照得壁掛電視也很融和而不突兀。
餐廳最醒目的便是用嶙峋怪石砌成的壁爐,天然石頭,粗粗的水泥勾縫,厚厚的老木臺面,這樣的組合頗有古老莊園的味道。餐桌餐椅全部套上彩色純棉,每把椅子的布藝顏色都不一樣,為視覺增添了豐富色彩。餐桌上老樹根做成的吊燈,別致自然,暖暖的色調,讓木、石以及棉布的五彩顏色,輕輕流溢出靜謐、溫馨的氛圍。
在臥室區,潘希保留了鄉村傳統的炕的樣式,但用的是木材,上面擺放了厚厚的墊子和幾十只柔軟的靠墊。茶余飯后,這里是閑聊的好去處,當陽光穿過格子窗,帶著遠山黛色以及搖曳的樹影,在此享受最美好的時光。
廚房區設在最邊緣,面積不大,用一張放置了大量書刊雜物的書桌和一組南瓜燈作為空間界限,這里有密密實實的家什,充滿了溫馨感。
清麗疏俊的率性生活
在近200平方米的院子里,潘希用石頭墻、木架頂、布藝圍合成巨大的涼棚,通透、開放、清麗疏俊的開放式風格,既與室內相呼應,又與院外的群山樹木相協調。木架搭成的頂部可以透進陽光、星光,架子下做了布藝簾,沿墻用石頭砌了一圈寬大的塌,擺放了層層迭迭的靠包、軟墊,彩色馬賽克小圓桌活潑輕松,潘希還以“玩”的心態圍繞著柱子設計了一個可以轉動的大木桌,喜歡陽光的時候,將桌子轉到陽光下,怕曬的時候,可以將其轉到蔭涼里。
淘來的磨盤做成露天餐桌,放置了一組黑灰色桌椅,雖然這套桌椅造型時尚,但低調的黑灰色以及“圓”的形態,消抹了與自然景致的隔離感。在這樣的房子里,自然和人沒有界限,只有松弛天然的氣氛,率性而發的笑聲,舒適而隨意的原生態生活。
精彩看點
1 山石壁爐:用粗大的天然石頭,水泥勾縫,厚厚的木制臺面,頗有老莊園的遺風。
2 五彩餐椅:餐椅漆成不同的色彩,款式相同顏色完全不同。
3 自制的設計家具:老樹根做成的吊燈、樹根地燈、鐵藝搖椅等,充滿自然味道和設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