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是人世間最美的情愫。有人牽掛,是喜悅;被人牽掛,是幸福。
有事能牽掛,是擁有;受事所牽掛,則是一層無形的關聯,有事可關心,是一種自覺重要的滿足。
牽掛如舟,如楫,如帆。撐一派婉約浪漫的古典情懷,漾一份真真切切的內心獨白。藏匿的心事無處遁形,隨風隨浪追逐經典的牽念,記憶的船舶劃過港灣,穿過風雨,擱淺在康橋水畔古舊的巖灘……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每次離家,妻子總要把一大包物品拴在我的自行車后,扶送我上機耕大道。我們離別前彼此戀戀不舍的眼神,早已定格為我生命中的一道風景。我知道,這種儀式化的道別里深藏著我們間多少的戀情與牽掛。這份牽掛,“衣帶漸寬終不悔”,是帶著幾分癡、幾分不可解的愚。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但仍然記憶猶新。
生活中,人有了牽掛,有了思念,心就不會孤獨和消沉,就會被人世間幾許凡情牽動著心弦,湊出生命中悅耳的旋律,描繪出人生亮麗的風景。
人世間,友情、親情、愛情……只要對之有情,你就會有純粹的牽掛,同樣,你也會得到一個被人牽掛的回報,因為人世間的感情是對應的。
世間萬物,每個人都獨立地存在著,而當對人、事、物產生情感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有了相互依賴和信任,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花開花落,良辰美景,曉風殘月;情事跌巖,峰回路轉的起伏,無不像一個漩流的中心點,逐漸成為無邊闊大。心中留存的那份牽掛是激動、留戀、思念抑或是感謝。對友情、親情、愛情的牽掛是美麗的,因為這份牽掛是源于一種愛暫且不能表達,源于一個感激而無法回報,更源于一份不舍之情于割棄,這種牽掛是對美好記憶的一種忘我陶醉。
牽掛意味著我為你而無情地燃燒自己。為你而憔悴,心甘情愿,無怨無悔。牽掛,是親人之間的疼愛、是戀人之間的纏綿、是友人之間的思念。
思念和牽掛是人們精神的棲息處,人類夢想中的夢想。渴望已久,想象中轟轟烈烈的情感,有時也許只是希望得到一個緣分的相聚,也許只是一個重回故里的愿望和對曾經一段軍旅生涯的念念不忘;更也許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擁抱,這個擁抱,可以是表達愛情的,可以是表達友情的,也可以是表達一種思念,一種關懷的。
對逝去歲月的牽掛,只為人生中重要的年歲曾為她全心的付出,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對愛情的牽掛,“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暮與朝。”盡管蹉跎了幾多年月,這牽掛日久彌深;于友情的牽掛,“相逢幾日又相別,珍重兩字不忍說。”唯其對友情有過深深的思念與牽掛,才會再次臨別時道出難舍、保重之情;于親情的牽掛凝重,莫過于李后主思弟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但是,牽掛有時會變成一種負擔,尤其當你將另一個人的快樂與否看得高過自己的一切時,便不大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成為因他樂而喜,因他憂而苦。他歡笑時,你心中一片亮麗,他沮喪時,你馬上日月無光,完全淪為風向雞,隨風力而轉動搖擺。
誠然,過多的牽掛常會使人有一種滿懷依戀的惆悵,甚至有時會是一種難言的苦楚,一種因牽掛無法落實的心痛。那一份思念,那一份牽掛,有時重得拎都拎不起,你只能讓它沉淀于內心深處獨自享受;而有時,又如某處風景記憶中那有特色的霧,濃得化也化不開,似一生一世不愿散去。但有牽掛的人是幸福的,雖然有的牽掛也許沒有結果,有的思念沒有多大意義,但彼此的心靈中,至少會存在著一絲無聲無息的痕跡讓人回味。
牽掛別人是一種快樂與疼痛,被別人牽掛是一種幸福與辛酸。牽掛像一條看不見的紅絲線,將人與人緊緊連在一起,無論天涯海角,地老天荒。牽掛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父母牽掛著兒女,兒女牽掛著父母;親友牽掛著我們,我們牽掛著親友……就這樣,你牽掛著我,我牽掛著你,使大家緊緊地維系在一起。牽掛,實際上是一個字,那就是“愛”。
生活常常因有了牽掛才變得融洽和睦,人生常常因有了牽掛才變得幸福和快樂。
學會牽掛吧,牽掛不全是憂傷和痛苦,也是一種美麗,一種幸福,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