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昱麟,筆名周公。廣西桂林市靈川縣九屋人,1983年畢業于廣西大學中文系,徐州師大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楹聯學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世家》《土皮》,散文集《流光》《霜月》,集《訾雨樓詩鈔》,報告文學集《風起云飛》等。現供職于桂林日報社,任主任編輯、記者。
周末在云霧繚繞的靈川黃梅山莊里歇息了一晚,早上起來,鄉親們對我說:你的祖輩在九屋山里住了好幾百年,你卻是城里生長大的,沒見過家鄉東江峽谷的風景。今冬的雨水尤其好,東江的水大,何不坐船漂流一下東江峽谷呢!
機會實屬難得,于是在山莊路口乘車。往南行數里,層巒如江海起伏涌動,蒼翠的毛竹和樹林覆蓋著云山霧嶂,眼皮底下似有一條綠綢緞纏繞在百十丈深的峽谷幽壑間,晶瑩閃光,我知道那就是漓江上游的支流——東江。
車在路邊停下,我拽著老鄉的手從滿是苔痕的林間小道往河谷東轉西拐地走。隆冬干冷的天,旋轉下谷底來竟氣喘吁吁冒出一頭淋漓的汗水。登上早已停泊在深谷中的汽船,人坐船上,忽然感受到一種曠古與來的幽寂。
河面寬約20余米,兩岸山勢陡峭雄峻,臨水裸露的灰褐色崖壁上是碧森森的竹林草樹,仿佛誰把一件寬大無比的綠絨披風罩在了連綿不斷的山嶺上。青翠如玉的流水像一條冬眠的長蛇,在彎彎曲曲的峽谷中默默地躺著。長潭中積疊著墨綠的山影樹影,偶爾有一絲風拂面吹來,如鏡的水面略微有些晃動。渾厚青黛的云團貼在河谷邊的嶺脊上,有的云塊與山嶺彌合為一體,化為一片蒼蒼蔚蔚的云氣。船兒悠悠行駛著,山水脈脈流動。忽見幾片竹筏上搭著油麻氈蒙的小圓棚,
幾個漁人蹲坐在竹筏上持竿垂釣,那臉上的神色淡泊得像這一片幽靜的山水。老鄉說,他們是青獅潭附近的山民,也有城里來的旅行者,攜了行囊來租一個小棚子,在水上住三五日,遠離了塵囂,求其自在自得罷。
哦,恐怕我那些老祖宗們也曾這般度日月的吧。這豈非成了堯舜禹三皇遠古時的圖畫了?“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于我何有焉?”心中想來未免好笑,便閉了雙眼,欲在這落寞的隆冬寒山碧水中與先人對語。
倏忽間耳邊有簌簌的風水聲,睜開眼一看,周圍的云山遠退,水面開闊得像撒了一張大網,蕩漾著千絲萬縷的漣漪。原來船已行駛過了十里的峽谷,到了青獅潭水庫。峰回水轉,湖風漸漸大了,呼呼震耳。船兒穿過汪洋恣肆的湖面進入狹長的水灣,湖畔密密麻麻的叢林竹草在日光下涂抹上了深紅、金黃、青翠、墨綠的色彩,水烏吱喳叫著在翡翠般的煙霧中飛舞,是誰的畫筆皴染出這么一幅山水畫?讓人感覺到了冬日的燦爛和溫暖。
呵,這便是我的先輩們五六百年來的世居之地么?清幽蜿蜒的東江峽谷,一望無涯的青獅潭水,還有潭水邊小村中斗折蛇行的深巷古宅。我又回來了,故鄉!
心中忽有所感,想起了前年秋天游湖時寫的一首《小重山。回鄉偶得》:
“秋日寒潭水色青,蘆花飛野鶩,碧波平。崢嶸云壑日微曛,山嶺轉,綠黛點蒼溟。
把盞酹空明,萋萋芳徑遠,草蟲鳴。家山云水笑青襟,流連久,獨坐夢蘭馨。”
彼時彼景與此時此景雖不同,人的感受卻頗有相通:家山家水總是美的,無論游子你何時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