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胡一荻
治“殘摩” 先解出行難
□ 本刊記者 胡一荻

2011年5月12日下午,北京市治理黑車領導小組在門頭溝首特鋼機動車解體廠內,將近期收繳的1000輛黑摩的進行集中銷毀。
張小姐是典型的“北漂一族”,就職于北京CBD商圈的一家公司,為了節省住房開銷,她將房子租到了北京近郊的通州區。
“因為住的地方到最近的地鐵站沒有直達的公交車,這段距離打出租車太近,步行的話又太遠,差不多得走20多分鐘,天氣好的時候走走還行,遇到陰天下雨或是工作太累,真的是不想走?!睆埿〗阋环矫娼锌嗖坏环矫嬉蚕蛴浾呓榻B了一種解決途徑,那就是“殘摩的”。
“這段距離打車要10塊錢,而且想打車也不一定打得到,“殘摩的”很多,都是固定在小區門口拉活的,到地鐵站只要5塊錢,速度也挺快的,也節省時間?!?/p>
記者于早高峰時段來到張小姐居住的小區,隨機采訪了幾個準備乘坐“殘摩的”的乘客,多數乘客跟張小姐的說法相同,就是覺得“殘摩的”方便、快捷、便宜,也解決了他們的出行問題。
當記者問及對這種出行方式的合法性、安全性是否有所考慮時,大部分乘客表示,“沒想那么多”。
帶著關于“殘摩的”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北京市“殘摩的”集中的地區和相關部門。
“殘摩”,正確的稱謂應該是“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它是由于國家對于申請駕駛正規機動車人員標準有著嚴格的規定,而專門為照顧殘疾人弱勢群體的日常需求而特別批準的一種殘疾人使用的出行工具,主要針對下肢殘疾的人群,還配備了全手動操作的駕駛設計。
在個別相對經濟不發達、就業率偏低的省市地區,殘疾人群相對更難找到工作,所以當地政府特別批準一部分殘疾人可以使用“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從事一定程度的運營工作,自力更生保證基本的生活水平,但必須有政府審批的正規車輛牌照、駕駛證件和營業執照。
而北京市區內行走于大街小巷,備受人們追捧從事運營服務的“殘摩的”都是非法的,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官方網站上明文規定“本市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不得從事營運”,而且北京市對于殘疾人購置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也有著相當嚴格的規定。
此外,記者走訪中發現,從事運營的“殘摩的”司機,九成以上不是殘疾人。對于記者提出的車輛來源問題,司機們一概三緘其口,不予回答。既然規定如此嚴格,政府專賣給殘疾人的代步車為何成為很多健康人的賺錢工具?
記者隱瞞身份多方攀談之后,終于從一些司機口中得知,原來他們所駕駛的“殘摩”根本不是正規手續取得,而是經人介紹,在沒有正規銷售許可的門店里購買的。通過一位司機介紹,記者找到了一家隱藏在朝陽區高碑店鄉小巷深處的“殘摩”銷售專賣店。
店主熟練地跟記者介紹,標配車多少錢,加頂多少錢,加棚多少錢,全配套的車多少錢,整個過程當中完全沒有詢問是否有殘疾人證等相關證件。只是一味地游說記者。
記者之后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北京市無許可生產、銷售殘疾人機動輪汽車并進行非法拼裝、擅自改裝實屬違法行為,一經發現經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各自職責予以嚴厲處罰。
研究組1(宮頸鱗癌患者)中MTSS1陽性表達率為63.33%,研究組2(子宮內膜腺癌患者)中MTSS1陽性表達率為66.67%。對照組1和對照組2中MTSS1檢測顯示均為陰性。研究組MTSS1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另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僅是非法生產和銷售,更有甚者,還有很多黑市交易的殘摩都是偷盜來的贓物。由于這個沒有相關注冊和等級,所以車和車主的從屬關系也得不到證明,導致行業內偷盜風氣盛行。想從事這個行業的,買不起新車,就打別人舊車的主意,丟了車的車主也不愿再花錢去買輛新的,則又去打別人車的主意,如此惡性循環,影響極為惡劣。
不僅是成品車,因為不能合法取得牌照,那些正牌殘疾人所擁有的合法牌照也是不法分子的目標。
“最近,我開殘摩出門,都要把車牌卸下來,不摘牌不行,容易被偷?!奔易⊥ㄖ輩^的劉先生是一名殘疾人士,同時也是該區殘聯副理事長,他告訴記者,根據北京市交管部門新規,各加油站都強化了相關管理,對于沒有車牌的三輪摩托車和殘摩一律不給加油。劉先生表示,殘摩丟失車牌的現象愈見普遍,估計是無法上牌照的非法殘摩司機或者非法生產銷售偷去了。
“非法‘殘摩’的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解決出行的難題?!?/p>
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表示,應嚴厲打擊非殘疾人冒充殘疾人駕駛殘疾人機動車從事非法運營的行為。
對于這些走街串巷的“殘摩”,張小姐也是愛恨交加:“方便確實是挺方便,但是也挺危險的,我每次坐的時候也覺得提心吊膽,就怕遇上技術不好的師傅?!?/p>
2009年12月19日,北京天通苑地區發生了一起“殘摩”肇事案件,一輛經過改裝的“殘摩”轉彎時行駛過快,將天通苑小區門口一位老人撞倒,司機將傷者送到醫院后逃逸,傷者由于頭部受傷嚴重,一度陷入深度昏迷,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幾天后警方逮捕了肇事的司機,老人卻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警方提示市民,從事非法運營的“殘摩”和“黑車”的駕駛者都沒有經過資格評定和技術審核,如此從事運營服務,對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無法提供保障,具有極大的危險性,乘客為了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應該自覺抵制。
“殘摩司機膽子都特別大,開起來橫沖直撞,根本不管你什么紅綠燈、交通規則?!泵鎸埬?,戴先生表示。
因為不遵守交規,導致了一系列人們不愿看到的結果。
記者從警方了解到,“殘摩的”不僅交通肇事事故頻發,由于多數肇事的是“黑摩的”,沒有上牌照和相關登記,造成肇事后查證無據,給警方帶來了很多不便,大大加大了案件偵破的難度,也加重了對事故受害人的傷害。由于選擇違法從事運營工作的司機都是低收入人群,“殘摩”沒有太多賠償能力。
由于“殘摩”司機缺乏相應的就業技能,而只需簡單操作的“殘摩的”就成了首選。購買無需登記手續,付錢就提車,加油就上路,上路就載客,載客就掙錢,實實在在是個“零門檻”的工作,而且不知內情的乘客們貪圖一時便捷,使得司機們不愁沒有市場,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殘摩的”司機被警方查扣過好幾次后,仍然是屢教不改。
北京市公安局對于整治“黑車”、“黑摩的”一直不遺余力,北京市副市長吉林就要求本市各個區縣、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部門進行調查摸底,“對渾水摸魚的假殘疾人,要出重拳。”
據北京市治理黑車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為了力爭通過持續不斷的集中整治,還社會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自2011年4月至6月底,全市將集中開展打防管控一體化治理黑車專項行動。至記者截稿時,全市共查處非法運營等各類車輛3413輛(其中機動車1000輛、摩的2006輛,人力三輪車407輛);查獲違法人員3413人,對其中擾亂公秩秩序、無證駕駛的123人處以治安拘留。
4月26日,在北京永定門廣場,東城交通支隊的交警和交通文明志愿者一同為殘疾人摩托車安裝LED電子交通安全宣傳屏,滾動顯示“文明出行、拒絕載客”等字樣,使日常出行的殘疾人摩托車變為文明交通宣傳車,提醒廣大群眾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自覺抵制“殘摩”運營行為,選擇合法安全文明的出行方式。
有關專家表示,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解決出行的難題。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