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苑二剛
微博營銷進行時
□ 本刊記者 苑二剛
作為各家互聯網巨頭與新秀的拼殺之地,微博正重塑信息傳導鏈條,并迅速積累起大量人氣,借助病毒式的傳播能力和極強的互動性,成為商家營銷的必爭之地。
一個只能包容140個漢字的信息編輯框,一個工程師就可以解決的技術細節,成為讓數以億計用戶癡迷不已的傳播社交平臺。
“今天你織圍脖了嗎?”已經成為網民的新一代網絡問候語。是否擁有微博,甚至成為網絡達人們身份認同的一個重要標志。微博又被網民們俗稱為“圍脖”,簡單講就是微型博客,每次發布消息限140個字符。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即時聊天工具等多種途徑隨時隨地向網站發布文字、圖片、視頻,同時可以實時“follow”(跟隨)及轉發某些用戶發布的信息。
從北非中東國家的政治動亂,到國內鬧得沸沸揚揚的“衛生局長開房門事件”、“郭美美事件”,人們從中看到了微博作為一個新型媒體巨大的影響力。微博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以及人們之間相互交往的方式,從而也改變著整個世界。
6月15日,騰訊在合作伙伴開放大會上宣布,騰訊微博用戶數量已超2億。這一時間距離騰訊微博的創辦時間有一年零兩個月。今年5月份,新浪也宣布了其注冊用戶超過1.5億。
龐大的用戶群和高效便捷的信息發布模式,伴隨而來的還有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以及“網絡水軍”制造的虛假信息以及認證體系的不健全。作為一個剛剛萌芽的傳播平臺,微博營銷的產業化和資本化之路該如何前行?近日記者采訪了國內著名專家和業界精英、一線操作者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在北京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丁潔就喜歡在等車或是工作的間隙,發表、瀏覽微博。除了別人的關注和回復能帶給自己滿足感之外,對這位28歲的金融資訊關注者來說,微博還讓丁潔更加便捷的了解業界重要人物的最新動態和觀點,“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
長期研究網絡傳播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認為,和博客相比,“圍脖”更有人情味,這種形式會讓人放下架子,形式上的限制更容易使話語日常化,增強親切感。微博的特點是簡單、迅捷、互動性強,使用者不必考慮標題、敘述的起承轉合等文章的“繁文縟節”,只需用幾個短句將心中最想說的話寫下,就可以在網上傳播和交流。這符合當前快節奏的生活需求。
由于不受時間、空間和終端的限制,微博真正實現了“全天候的”、大信息量的“直播”。“微博的好處之一就是碎片化的時間得到更多利用。”彭蘭認為,人的身份、人的思維和人的行為都正在被信息化,人的社會關系也在信息化。信息成為人們表明自己的存在、發展自己的存在的一種方式。微博正是在推動這種人和信息的融合。
創新工場的總裁李開復是國內使用微博最早的用戶之一。2009年他離開谷歌的消息,就是由他本人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布的。今年2月,他出版了新書《微博改變一切》,書名透露出了他對微博的巨大潛力十分看好。
2009年8月,隨著以新浪為首的國內四大門網站紛紛進軍微博,不到兩年的時間,微博的風頭已經遠遠蓋過了傳統的博客服務,成為網民們街談巷議的最熱門的話題。
2011年5月12日,新浪公布最新一季財報時披露,截至4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已超過1.4億,預計年底前超過2億用戶。后起的騰訊憑借其6億客戶端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6月16日,在騰訊合作伙伴開放大會上,騰訊微博事業部總經理邢宏宇透露,騰訊微博用戶數量已超2億,用戶數量從1億到2億用戶只用了4個月。
作為各家互聯網巨頭與新秀的拼殺之地,微博正重塑信息傳導鏈條,并迅速積累起大量人氣,在此基礎上,借助病毒式的傳播能力和極強的互動性,微博逐漸成為商家營銷的必爭之地。
艾瑞咨詢集團的總裁楊偉慶認為,微博的核心價值就是信息的快速傳播,比如粉絲眾多的用戶,其傳播的信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廣泛的滲透。微博營銷就是利用微博這個平臺,讓廣告主的品牌及產品可以更有效的投放給目標受眾,并獲得良好的效果。企業一般可以采取直接廣告投放,口碑營銷,線上活動等模式進行營銷。
一些企業已經嘗到微博營銷的甜頭。一位網友發表了一條微博:深夜上網,會懷孕嗎?生產避孕產品著名廠家杜蕾絲馬上在微博上回復:放心,有我在!這條微博瞬間被八萬個博友轉發,以極低的成本獲得極佳的傳播效果。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則表示,微博雖然在很多的時間里擁有了為數眾多的用戶,但是如何從微博上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泛濫的網絡水軍與無所不在的“僵尸粉”中去“水”存“真”,讓信息真實、高效地傳播,將虛擬的ID過濾為真實的個體,為營銷主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這是微博營銷的一大難題。
財經網產品部設計總監吳京輝認為,真實性是目前微博亟需明確的一個問題。在商業化里,很大程度上,如果你的商品服務是虛假的,你的銷售人員身份是虛假的,你就不具備商業交易的必要條件。現在來看應該有一個機制進行杜絕,否則我們很難判斷他的聲音是否真實。”
微博的產業化分為兩部分,一是微博平臺本身的產業化,二是微博營銷的產業化。商務研究員梅新育認為,目前這兩塊的發展仍不成熟,需要繼續探索新模式:“一是要找到利用微博營銷進行收益方怎樣收益分享的機制;二是要不同微博平臺本身構建,找出自己的特點。現在微博在中國市場上一出現,幾乎所有大的門戶網站都成為必備工具。有新浪、騰訊、網易、搜狐、和訊微博,這個微博平臺要能夠產業化,如果都是千人一面,沒有特色的話,是不可能的,必定要切入不同的側重點。”
眾多互聯網的新產品往往會引發風險資本的追逐,作為互聯網一個具有顛覆性的新產品,微博也不例外。
在微博的營銷價值呈爆炸式增長的時代,“每一個微博用戶后面,都是一位活生生的消費者”幾乎被所有公關公司和廣告公司奉為信條。不過,人們也同時發現,要找到一套與之適應的影響力評價體系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長安馬自達的微博價值是奔馳官方微博價值的4倍還多。不過,它94萬元的身價還夠不上娛樂明星們的零頭,更新并不算勤奮的臺灣主持人小S的微博價值被判定為3.1億元,這個PK結果來自于一個計算微博價值的軟件。
而一些風投公司對新浪微博的估計則只有幾百萬美元,這個價值尚不如新浪目前對微博的投入。而他們對搜狐微博的估值則為更為苛刻,張朝陽在一次采訪中氣憤地表示,一些風投對搜狐微博的估值為零甚至為負,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證券日報》副總編馬方化認為,現在產業化還處在初期萌芽的一個過程中時,談資本化為時過早。“只有有了清晰的商業模式和明確的盈利預期,微博營銷被資本追逐的春天才會到來。”
6月13日,新浪企業微博上線,普通微博兩欄的內容變為了三欄,這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間。企業微博還提供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但如何根據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進而找出真正有效的粉絲,甚至是給企業微博的規劃運營找準方向,這部分仍需要專業微博營銷工具的幫忙。著名的咨詢機構艾瑞咨詢集團的最新的一期微博產業報告里認為,微博營銷雖然仍不成熟,但其盈利模式也愈來愈清晰。“隨著微博盈利模式日趨清晰,其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也是遲早的事。”

□ 編輯 潘 陽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