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馬婭楠
醫療游的舒適與擔憂
□ 本刊記者 馬婭楠

臺灣的美容美顏游,泰國的變性手術游,韓國的整形手術游,新加坡的老花眼矯正醫療觀光……隨著全球醫療旅游的興起,到國外體檢或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國外醫療旅游的內容正在日漸豐富,也將面向更廣大的市場。
“醫療旅游”是將旅游和治病、療養結合起來的一種旅游形式。旅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自己的游覽區,在旅游的同時進行治療。
一家有著一流就醫環境的新加坡醫療機構在我國推出了休閑保健旅游配套的合作計劃,這讓新型醫療體檢的模式嶄露頭角。合作“旅游體檢”花費不菲,主要面對的是國內中高收入人群。
新加坡醫院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醫療環境都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點。比如綠林中的新加坡國立醫院,開放式的就醫咨詢臺,橙色的墻壁,可愛的壁畫,雅致的咖啡廳,別致的室外藤椅……使人忘卻是置身在醫院中。人性化的醫療環境還包括“酒店客房式”的病房。
在新加坡萊佛士醫院的一個私人病房中,木制暖色調的裝修風格創造了一個較為寧靜優雅的室內環境,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在普通病房里見到的氧氣瓶和必備的醫療設備,在這里并沒有出現,它們被藏在了壁柜中。據介紹,這是為了盡可能減少人們本能上對“醫院”的恐懼。酒店式的擺設和室內裝修,以及特別的護理也是吸引很多海外游客前來就醫的原因。據萊佛士醫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醫院每年接受的國際病人約占全醫院病人總數的三成,“除了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證是病人選擇醫院的依據外,就醫環境也是他們考慮的一大因素?!?/p>
2010年末,日本新設“醫療簽證”,吸引更多來自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富裕階層。有不少的體驗者有感而發:“去日本體檢,醫生的問診單,整整有九頁。從頭到尾,都有工作人員跟著,貼身服務,甚至提前準備好了中文字板,適時舉起以告訴你是該“屏住呼吸”還是“可以呼吸”。
同時,日本體檢推出“防癌”品牌,得益于該國癌癥早診早治率高、治愈率高的特點。這“兩高”,在癌癥專家看來,與醫療技術水平關系不大,卻與該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癌癥防治推廣力度息息相關。
每年,有120萬人到泰國享受醫療服務;將近50萬人到印度進行醫療旅游;2010年,全世界約有600萬人到本國以外的地方尋求醫療服務。一個醫療旅游者約能帶來1萬美金的收益。醫療旅游已成長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一個新產業。
對此,上海市醫學會涉外醫療研究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顧靜文提醒公眾,選擇出國醫療旅游,不忙盲目跟風。在目前醫療旅游安全預警系統和風險管理策略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選擇醫療旅游最好滿足以下四個前提條件:
一、 經濟要有保障。
二、國內治療無門。最好是在國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效果仍不理想,或者必須進行國內沒有的某項治療措施后,由專家推薦再出國治療。因為在語言不通、信息不暢的情況下,沒有專業的指導,難以找到擅長的醫生。
三、國內外對接順暢。一定要確保國內外對接順暢,要么海外有人,要么聯系可提供如此便利的專業旅游公司。
四、還要對目前國際醫療糾紛處理相關法律法規有所了解。國際上現行的辦法是,醫療旅游出現醫療糾紛等,參照本國公民的辦法處理。
□ 編輯 周 婕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