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凌原
大眾體育路在何方
□ 本刊記者 鄧凌原

趣味門球比賽作為大眾體育的項目之一,對老年朋友來說可增進友誼促健康。
2008年的奧運盛典早已華麗落幕,但公眾卻記住了這個日月重疊的特殊日子——8月8日,全民健身日,我國第一個全民性的體育節日。
三年來,隨著奧運熱潮的漸漸退卻,奧運冠軍悄然隱退,體育官員更新換代。而前世界冠軍張尚武的賣藝乞討,姚明退役新聞發布會,讓更多的人開始冷靜思索中國體育的發展道路。
在百度百科中輸入“大眾體育”,你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大眾體育是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對應的概念?!痹诤芏嗳说哪X海中,競技體育主要是為了“得金牌,為國爭光”,“是專業運動員們的事”;而大眾體育則是為了“鍛煉身體”,“是咱老百姓的自娛自樂”。這樣的觀點很容易將兩者對立起來。事實上,在西方國家,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概念區分并沒有這么明確,在美國,許多競技型體育人才甚至是從大眾體育中產生的。
“本來是同一棵樹上的果子,現在人為將它割裂了?!敝@球評論員、資深體育記者徐濟成這樣形容。
中國體育報群眾體育部記者李伯飛認為,近幾年來,我國的大眾體育確實有所發展,但基本處于一個重競技輕群體性運動的狀況。大眾體育被遠遠地拋在腦后是因為,競技體育的成績可以通過金牌來量化,而群體性運動則不可量化,而且短時間內看不出成效,無法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
其實,在建國初期,出于保衛國家、推動國民經濟生產等需要,我國曾經推行過“勞動與保衛祖國體育制度”,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口號,掀起了一場全民健身的熱潮。
“可以說,現在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沒有當時的乒乓球那么盛行?!痹诒焙9珗@晨練的老人們紛紛表示。
在當時的背景下,我國的競技體育沒有形成像現在這樣的國際影響,參加國際比賽主要是為了摘掉“東亞病夫”帽子。那時候,沒有舉國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專業運動員,所有參賽的運動員都是從基層挑選上來的,競技體育與大眾運動互為表里,密不可分。
2006年,南航北方公司面向遼寧2007年理工類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50名飛行員。據南航遼寧招飛辦主任韓偉光介紹,這次招聘放寬了視力要求,由前一年的裸視不低于《C字表》0.7改為不低于0.3。矯正后不低于1.0。而在90年代以前,我國對飛行員的視力要求是1.5甚至2.0。
如此大幅度地降低飛行員視力標準,不禁讓人們深深懷疑,這是否會對飛行安全產生影響?
“飛行員降低標準不是因為別的,而是隨著青少年身體素質的下降,視力符合要求的人太少了。在心肺功能、反映能力上也是這樣?!闭劦轿覈嗌倌晟眢w素質的下降,讓李伯飛感到深深憂慮的是,“今后的體育事業,誰來繼承,誰來建設,誰來保護?即使是競技體育,也是需要有群眾基礎的。”
體育項目后備力量的缺乏是相當可怕的。培養優秀職業運動員的搖籃就是大眾體育,給民眾接觸運動項目的機會,才能挖掘其潛能,繼而才有被發現的可能性,被選入市隊省隊,直至國家隊。
盡管我國在奧運會上的金牌總數令人驕傲,卻掩蓋不了大眾體育危機四伏的境況。徐濟成提出的幾個問題值得人們深思:中國的每一個城市,每一所大學,有多少體育設施是為全民健身服務的?當環境優美的高爾夫球場侵占土地,成為富人獨享的健身空間時,有多少農民工子女徘徊在圍欄之外?當游泳健身的廣告紙滿天飛的時候,有多少體育場館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體育器材的缺乏和體育設施的不完善業已成為制約大眾體育發展的瓶頸之一。
目前,大多數體育學院都設立有社會體育專業。該專業以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該專業學生畢業后獲得教育學學位,“但他們畢業后不是去學校當體育老師,就是去健身房當私人教練,很少再有其它出路?!币幻w育學院的學生這樣表示。
體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成為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
近些年來,由于青少年體能素質的下降,“小胖墩”、“豆芽菜”、“男童女性化”等現象日益嚴重,人們的視線也開始從文化教育轉到到體育教育上來。但在很多人的眼中,體育教育仍然是“小體育”,與造就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競技體育相比,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從時間安排上說,現在中小學生每周體育課設置基本為1—2節。與每天照面的語、數、外老師相比,體育老師的面孔實屬難得一見。從內容上說,體育課在很多學生的眼中都是千篇一律的。一位今年畢業的高三學生回憶說,他們的體育課往往都是前半節課做準備活動,圍著操場跑四圈;后半節課自由活動,男生還打打籃球,女生基本都回教室自習了。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缺乏正規的體育教育,學校沒有把體育當成學科來看待,學生們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接觸體育。你怎么能夠要求一個對體育知之甚少的人,長大后熱愛體育運動呢?”徐濟成認為,大眾體育應該與大眾教育結合在一起,而不應該排除在所謂的“正課”之外。體育是人的基本道德素質的載體,能夠鍛煉人的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尊重對手等等精神。這些在每日的“題海戰術”中是無法獲得的。
大眾體育的尷尬地位、體育項目后備力量的缺乏以及青少年體育教育的缺失,無時無刻不在制約著我國體育運動的發展。
“如果說三十多年前,中國遭遇并把握了經濟改革的大好時機;那么后奧運時代,體育改革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了?!毙鞚烧J為,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體育改革已經遠遠落后于經濟改革。直到1998年,體育總局才成立;而2008年奧運會之后,我國才出現“全民健身” 、“體育產業”等指導思想。
李伯飛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的大眾體育發展與青少年體育教育存在嚴重脫節。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們分屬于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兩個不同的部門,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規劃管理,更談不到協作發展。
“應該成立新的與社會發展、人民需求、青少年成長相適應的中國新的體育教育制度。”徐濟成表示,在公眾的呼吁下,一場深入徹底的體育改革迫在眉睫。
□ 編輯潘 陽□ 美編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