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始終堅持突出能力培養,一專多能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緊密結合校企合作的精神實質,努力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各類創新性人才。而創新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研究,特別是職業類院校,然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復合型創新人才,這需要學校、社會、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積極配合。
計算機圖形圖像制作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為了滿足社會對圖形圖像技術人才的需求,而逐漸形成的新興IT專業技術。目前在全國近2/3的職業院校都開設了類似的專業,經過近四年的調研和教學發現,目前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部分與企業合作的學校,基本都停留在表面的合作。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學研相結合,學校與企業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圖形圖像這方面的企業,一般規模也都不大,能達成共識的也并不多。
由于本專業覆蓋面比較廣,因此往往需要學生至少掌握6-10個專業制圖軟件和其他相關課程,如 Photoshop、CorelDRAW、3DMAX、CorelPainter、MAYA、網頁四劍客、攝影攝像、后期制作等等。許多學生在畢業以后都不是很清楚本專業到底主要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學生感到很迷茫,從而也極大的影響到了學生的就業。
根據未來職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崗位群主要會集中在設計作品的原創性方面和深度加工制作方面,就是原創設計師和制作人員。這中間制作人員素質的高低,與我們職業院校的教育方向和培養的人才水品是緊密相關的。從圖形圖像制作這個專業來看,美術制作加工人員(美工)和營銷人員的需求會占到整個行業的2/3。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未來2---3年內行業人才需求如下表:

?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的教學模式老化,教學管理落后,雖然部分學校一直在提倡改革,但是真正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學校發展模式的并不多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處處都能見到教師服務或服從于教學管理,而不是教學管理服務于教學,使得教師沒有時間來做科研,以及到企業一線去實習,掛職鍛煉等,教師隊伍結構、業務素質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技術實踐、動手能力較強、適應企業需要的復合性專業人才,重點突出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因此,對于高職學生的教學方式,要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和企業的需要,二者必須有機巧妙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才能培育出深受企業歡迎和青睞的人才。圖形設計專業的基礎是審美,特點是創意。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注重創新思維的建立。將學習的理念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賦予到設計作品之中。呈現出更家貼近人們心理狀態的產品特征。
所謂的圖片設計教學,就是借助于人所獨具的判斷、推理、演繹等轉化為抽象思維能力,將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紛繁復雜的視覺印象予以規律性的展示,讓理性的思維在主觀設計中運用到一些藝術法則,最終在設計中體現出來。圖形圖像設計學習是有很強的目的性的,需要學生以理性的目光對圖形的顯示進行主觀的表達,因此,圖形圖像專業的學習是與藝術形式和審美相互聯系的。要引導同學們注重審美意識的提高,通過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提高對色彩、形象設計的判斷能力,使得感性審美升華為理性,進一步探索形象的整合,創造出更多的設計作品。
形象教學是為藝術設計服務的,藝術設計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展示作品的魅力。教材是教學參考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手資料,也是學生自學、復習參考的基礎,在教材編寫時要緊密圍繞突出技能學習。圖形圖像設計與制作屬于藝術造型的范疇,自然界中沒有脫離造型的設計,因此在培養創新思維的時候要注重造型的創新。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根據生活中的自然造型衍生出自己的設計作品。一個優秀的設計者往往是將圖形與色彩經過創意的完美加工,呈現出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由此,注重教材的應用性,及時完善和修改相關前沿學科的技術手段,把每個章節的重難點以及基本要求和最終目標都明確的告知每一位同學,以此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我校編寫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和《計算機應用基礎上機實驗指導》課程,我校與北軟成都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編寫的《影視動畫分鏡頭設計講義》等。為學生從整體上掌握課程和培養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衡量學習程度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但是通過學習色彩構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組成方法,素描造型方法和技巧等知識,學生們應當熟練掌握視覺設計的方法。在初級學習過程中,要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特點,進行適當的評價,幫助同學們進一步開拓視野,逐步形成獨立的設計風格。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藝術教育需要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表達,需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和延續美,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不斷對生活感悟的結果。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象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象力既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藝術教育重視的是對活動的再創造性,任何藝術活動都是創造性活動。通過大量的練習,鍛煉同學們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手法的了解,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在藝術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鼓勵他們從各地的自然風情中吸取特色,從而提高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及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應對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應豎立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同學們搜集大量素材,進行藝術欣賞的訓練。
其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為學生提供藝術創作的環境,充分調動同學們的主觀性,利用各種圖形工具,用理性的思維創造出具有獨立性的創意作品。
再次,教師應努力具備多元化知識結構,一專多能的能力。并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質底蘊,教師本身所具備的那種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本身就是喚醒學生的創新天性。如:在《素描》、《平面版式設計》教學中,我經常使用音樂的節奏,人文文化講述畫面構圖技巧,美感的表達,學生聽起來覺得有趣,并能產生其它的聯想。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是創新",高職圖形專業的創意思維培養不僅僅需要學生們的努力學習,還有教師和學校多方面的引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底蘊,鼓勵同學們對用色、設計美感的追求和設計語言的表達,對于設計案例進行啟發式的講解,在重難點的部分做出提示,在重點中加強練習,通過課題設計,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提高創意思維能力。
[1]孫中范.《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技術教育研究,2009(5).
[2]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6(9).
[3]楊鑫慧,張利.《高職教育現狀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4]謝明榮.《高職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