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文 沈 思
(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54)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微觀效率與模型”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0JK174。
資源配置是指以人們的信息需求為依據,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模式,調整信息資源分布的過程,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于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配置,各圖書館由于其性質、特點等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配置屬于圖書館內部的微觀配置,其所追求的是通過對經費的合理開支,達到經費投入的最大效益,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使效益增值、服務增效。
近年來,我國高校用戶信息需求呈增長趨勢。這種增長趨勢主要表現為用戶需求質量層次的上升和高質量(如深加工類)信息產品需求量的增加?!镀胀ǜ叩葘W校圖書館規程(修訂)》提出了“建設包括館藏實體資源和網絡資源在內的文獻信息資源”的資源建設范圍及“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的資源建設要求。為了滿足用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圖書館必須將信息資源配置質量問題置于首位,以提高信息資源配置的有效度和優化度。[1]
作者利用CNKI數據庫以“高校圖書館&資源配置”為關鍵詞或題名項,以2001~2010年為時間項進行模糊檢索,共檢索到有參考價值的記錄205條,從發文時間可以看出,近10年里關于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的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這說明在網絡環境下,為滿足用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同時它也成為圖書館學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熱點之一。
筆者對205篇文章從理論研究及研究內容、影響因素、配置現狀、質量控制、配置原則、模型與機制、配置對策研究等7大方面進行統計,得到的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統計結果顯示,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影響因素、配置現狀、質量控制和配置對策的研究,相對而言,對理論研究、配置原則、模型機制的研究逐年減少。
信息資源的配置與共享是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涉及到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信息資源配置研究是情報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分支,有效配置信息資源是實現情報學研究任務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情報學的核心研究內容之一。查先進是國內較早關注信息資源配置與共享研究的學者。甘小紅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的經濟學原理進行分析,并且運用效用均衡理論在優化圖書館信息資源實踐中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2]申彥舒、孫振領歸納出了信息資源配置的一般性規律,包括信息資源配置機制選擇的省力規律;信息資源配置以極點為中心的信息積聚與擴散規律;支持性與核心性信息資源同步配置規律;信息資源數量配置與質量配置相互促進的規律等。[3]
信息資源有效配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許多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且不斷發展變化的因素,查先進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歸納出在實踐中應當遵循社會福利最大化原則、需求導向原則、公平原則、市場手段和政府手段互補原則。徐晨琛認為應遵循福利最大化原則、共享性原則、需求導向原則、降低成本原則和合法原則。[4]同時將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內容劃分為信息資源的時間矢量配置、空間矢量配置、品種類型配置和數量配置。[5]邱均平將信息資源配置的內容劃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時間配置、空間配置、數量配置和類型的配置。王端民認為知識和信息資源的配置是指配置有形資源的決策與這種決策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的結合。
專家學者對影響信息資源配置質量的研究觀點比較相近,他們認為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評估工作的廣泛開展,短期內高校圖書館進行突擊“建設”,導致投資過大過急,造成一定數量的資源浪費,影響資源配置效益,有些圖書館為了“達標”,出現了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傾向。為了降低成本,一些館紛紛采取“舍書??被颉昂诵臅钡呐渲脕韮灮^藏,但這種缺乏宏觀調控的“局部優化”往往導致一些高質量的文獻被排除在采購計劃之外,從而影響到信息資源的整體配置質量。特別是由于因特網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發布和信息傳播的固有模式,許多信息未經過篩選、加工即可上網,致使大量劣質信息涌入信息流,信息污染日益嚴重,增加了圖書館開發利用信息的難度。另外,由于高校圖書館對中標供應商服務的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非常有限,特別在文獻質量控制上難以有所作為,造成工作中的一些失誤。信息意識差且質量觀念淡薄的工作人員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很難保證信息資源的配置質量。沈光寶、符雄在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質量問題探討中對館藏政策、配置成本、信息質量、采購渠道、人員素質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分析。[6]
目前各高校圖書館在信息資源配置方面普遍存在著如下問題:一是實體資源與電子資源的不合理選擇與配置,很多高校都是盲目發展電子資源,而不管其利用情況如何,部分以巨額資金購置的電子資源其點擊率、下載量低,甚至出現某些資源閑置的現象;二是調研不足,由于缺乏對讀者需求的調研,館藏結構與需求結構不能相對接,館藏數量和質量相對一定時期的用戶需求存在不足或剩余;三是圖書、期刊等資源結構不合理,在載體形式的選擇上比較盲目,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黃艷芬指出: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配置的現狀是: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的不均衡,造成學科專業文獻的不均衡;文獻資源重復建設,文獻資源共享程度不高;館藏信息資源結構不合理,數字化資源數量偏低;書刊資源配置不合理。[8]潘光情指出目前的現狀一是引導不力,資源效用不高。二是調研不足,結構對接率不高。三是疏于剔舊,資源質量不高。政府職能轉變滯后、高校自主權難落實、圖書館缺乏自主權、信息不足信道不暢。[10]張弛指出:一是數字信息資源建設重復造成嚴重的資金浪費,國內有一些大型的同類數據庫,各種數據庫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同類數據庫中某些數據庫之間收錄的內容存在著重復現象。二是多數數據庫利用率低。三是特色數字信息資源的構建力度不夠。[11]
以什么標準來衡量信息資源配置的效率,專家學者的看法并不統一,李綱認為信息資源配置效率的標準應該是帕累托最優標準。武漢大學的邱均平教授持有保守觀點,他認為帕累托最優能夠應用在信息資源配置中的前提條件是國家的宏觀控制。靖繼鵬提出了“綜合信息產業力度法”。謝康構建了“信息資源豐裕系數測度模型”。在質量控制方面,沈光寶提出提高資源配置決策的科學性、與文獻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重視專業采訪人員的選擇與培養。
查先進將信息資源的配置模型歸納為博弈模型(包括信息資源共享靜態博弈模型、基于“公共地悲劇”的博弈模型)、系統動力學模型、數據包絡分析模型。申彥舒歸納了帕累托最優、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統一標準或單純模型、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完全模型。[3]但學者對于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模型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其中趙春旻對數字信息資源配置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兩種較為理想的數字資源配置模式:鏡像加包庫模式、全資源遠程訪問模式,同時又提出了解決兩種模式不足的方法。[12]
市場機制在高校圖書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表現為:市場機制具有自行調節高校圖書館資源配置功能和評估高校圖書館資源配置效果的功能。但高校及其圖書館資源配置有其先天的缺陷:調節周期長、調節滯后、市場競爭不完全、市場供求非均衡、市場信息不對稱。陳明紅提出信息資源配置自組織演化動力機制主要通過信息資源配置自組織演化動力-競爭、合作來實現。[13]
對于信息資源配置對策,學者們各抒己見,其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黃憲指出應以重點學科、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相關學科形成結構化的配置策略;應在文獻資源互補、系統化、結構化理念基礎上,合理配置電子文獻和紙本文獻的比重;應加大文獻資源的供給,改進效率,增設館藏質量評價指標和館藏資源共享能力評價指標。潘光情指出:一是確立高校自主權;二是規范高校與其圖書館的關系;三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四是發揮政府在收集、發布信息方面的主導作用。熊筱琴指出:要進行虛擬資源與實體資源的重組,調整館藏結構,形成特色數字信息資源,實現網絡環境下文獻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模式;應大力配置網絡信息資源,加強數字信息資源組織和管理。[14]王桂琴指出:一是設立專項資金搭建信息資源的網絡平臺;二是抓住評估契機豐富信息資源建設的內容;三是聯合采購、集團采購、多級定購是節省資金、合理配置信息資源的重要方式;四是捐贈、館際互借和網絡傳遞是信息資源配置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6]
[1] 沈光寶.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質量問題探討.圖書館論壇,2009(2).
[2] 甘小紅.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學分析.情報雜志,2006(7).
[3] 申彥舒,孫振領.國內外信息資源配置研究綜述.黑龍江史志,2008(12).
[4] 徐晨琛.淺談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時代經貿,2007(10).
[5] 查先進.信息資源配置與共享.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7):56-61.
[6] 沈光寶,符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質量問題探討.圖書館論壇,2009(4).
[8]黃艷芬.基于帕累托原則的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配置.圖書館論壇,2007(4).
[10] 潘光情.高校圖書館資源配置機制問題探討.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5(2).
[11] 張弛.論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5).
[12] 趙春旻.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效益分析下配置模式的探討.晉圖學刊,2010(5).
[13] 陳明紅,查先進.基于CAS的信息資源配置自組織研究.圖書與情報,2009(3).
[14] 熊筱琴.淺論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圖書館論壇,2005(8).
[15]姚敏.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優化配置.江西圖書館學刊,2004(4).
[16] 王桂琴.中小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策略.圖書館建設,2007(1).
[17] 范艷芬.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配置問題研究.圖書館學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