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陜西 西安 710014)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規模迅速擴大,以前的小城市、中等城市已經發展為大城市、特大城市,單一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又逐步向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帶推進,由城市規模迅速擴大所產生的嚴重城市交通擁擠問題,已成為城市良性發展的制約問題。建設城市綜合交通網的主要任務就是改善城市交通擁擠狀況,調整交通結構,優化各種運輸方式間的網絡與樞紐的銜接。市郊鐵路是城市綜合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不僅能夠改善城市交通,整合城市鐵路資源,形成運能大、全天候、安全舒適、準時高效的城市群鐵路網,還能夠將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城市邊緣組團連接起來,解決不同層次乘客的出行需求,促進城市綜合交通網可持續發展。為此,對市郊鐵路網激射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1.1 城市交通結構不合理我國傳統的城市客運交通方式以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交通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步行和自行車越來越少,小汽車的擁有者越來越多。盡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鐵線路越來越長,但交通狀況卻越來越差。除了道路的增長速度慢于車輛的發展速度外,可供乘客選擇的交通方式的不協調發展是造成交通結構不合理發展的主要原因。小汽車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公共交通運載能力下降是城市交通的結構性缺陷。
1.2 城市綜合交通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我國交通的發展是以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為代價。很長一段時間里,試圖以大量的交通基礎建設投入來解決交通擁擠問題,以大量的資源投入和犧牲環境為代價,卻無法滿足人們的交通需求。2006年起實行新的汽車消費稅,鼓勵小排量汽車、限制大排量及SUV汽車的消費,其初衷是提倡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但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和尾氣排放控制不力,依然是大中城市主要的污染源,使城市空氣和聲環境質量惡化。
2.1 調整城市交通結構由于經濟產業的聚集以及城市功能分區的形成,使城鎮群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若不建設城鎮群之間大運量的公共交通,小運量交通方式的發展會使城市交通結構進一步惡化。因此,只有發展市郊鐵路,建設緊湊型城市發展道路,才能解決主城區與周邊衛星城鎮之間客流需求的節約能源型的大眾公共交通,使城鎮群綜合交通網與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濟相適應,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實現和完善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及協調發展,使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
2.2 促進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城市交通的發展,已經造成資源的緊缺和環境的惡化,若再不尋求新的交通方式,城市交通將會制約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利用既有線修建市郊鐵路,可以完善城市群、城市區域之間的交通系統,優化運輸資源配置,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適應性城市綜合交通網,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滿足經濟社會的運輸需求,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1 市郊鐵路建設投入少市郊鐵路既可充分利用既有線路,也可利用國鐵優勢,改建利用不充分或已經閑置的專用線、聯絡線參與城市交通的改善,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回收再利用,可大幅降低市郊鐵路建設成本,實現效益利潤的最大化,最終實現城市綜合交通網的低投入運營。因此,無論對財政狀況良好,還是對財力有限的城市,建設市郊鐵路都是切實可行的。
3.2 市郊鐵路建設產出高建設市郊鐵路,不僅可緩解城市人口集中帶來的交通運輸壓力,而且在交通軸線上能形成交通經濟帶,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并通過市郊鐵路的建設,使城市定位、資源共享、產業布局等多個方面得以相互協調、互為補充,還能通過市郊鐵路,將城市軌道交通變為國鐵新的增長點,促進國鐵的減員分流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市郊鐵路的建設能在低投入的條件下,產生高效率的收益。
4.1 成都市市郊鐵路網規劃成都市是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是國家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重點綜合配套改革城市。2007年,成都市被確立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已形成三圈層七走廊經濟模式。成都市行政轄區現有9區、4市、6縣。
據綜合交通客流需求預測,2030年,成都市市郊鐵路客運量將達33 700萬人,為此確定成都市郊鐵路線路最終將形成“六射”的放射狀市郊鐵路網。成灌線主線線路起點為成灌客運站,該站與地鐵2號線、成大線換乘,支線經翠月湖,止于青城山,全長 50.4 km,支線10.2 km,已于2010年5月12日開通運營。成溫邛線始于地鐵2號線成灌客運站,并可在江安河東站與地鐵4號線換乘,經大邑蓮花站,延伸至邛崍平樂古鎮,線路全長70.7 km。成新蒲線起于地鐵3號線雙流縣東升鎮,經新津,最終止于蒲江,線路全長62.8 km。該線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一直延伸至雅安市。工業后備區市郊鐵路,從地鐵4號線西河站接軌,延伸至金堂縣淮口鎮工業后備區,線路全長37.2 km;青白江至金堂線市郊鐵路,由地鐵3號線青白江站至金堂,線路全長17.6 km。成彭線起于地鐵1號線大豐鎮,經新繁、彭州市,最終延伸至龍門山景區。該線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從彭州市一直延伸至綿竹、什邡等地,線路全長42.6 km。成都市放射狀市郊鐵路網如圖1所示。

圖1 成都市放射狀市郊鐵路網示意圖
4.2 市郊鐵路可帶動成都市經濟成都市市郊鐵路網規劃實現后,將從根本上改變成都市城市交通擁擠狀況,改善城市交通結構,協調各種運輸方式的良性發展,形成以鐵路干線為基礎,市郊鐵路、旅游鐵路為補充的高效鐵路運輸網。成都市市郊鐵路將大大地縮短成都市區的時空距離,形成成都市衛星城鎮0.5 h交通圈,滿足城市居民快速出行的需求,加強沿線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加速市場經濟的發展。
市郊鐵路是城鎮群綜合 交通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建設市郊鐵路,調整交通結構,協調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矛盾,促進城市綜合交通可持續發展,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滿足不同層次旅客的出行需求。城市地鐵及路面交通只有與市郊鐵路合理有效的銜接,才能建立一體化的快速旅客運輸系統,保證市內出行旅客能迅速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