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
摘 要:鄧小平和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中創造了知識分子理論,鄧小平則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在繼承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毛澤東 鄧小平 知識分子思想繼承 發展
知識分子是指運用掌握的科學知識和技術,主要從事于腦力勞動,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階層。在我國,從古到今知識分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知識分子為救國救民,積極學習和傳播西方的先進科學和文化,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更有大量知識分子投身于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澤東和鄧小平知識分子思想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造出來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曾經起著不同的作用。對二者知識分子思想進行比較研究,對于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更好地發揮知識分子優勢,創建學習型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知識分子在革命和建設中的作用比較
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中充分肯定了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認為知識分子是社會發展的中間力量,知識分子直接關系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他說:“共產黨必須善于吸收知識分子,才能組織偉大的抗戰力量,組織千百萬農民群眾,發展革命的文化運動和發展革命的統一戰線。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1]抗戰快結束時,毛澤東又一次強調了知識分子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他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說:“一切知識分子,只要是在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著有成績的,應當受到尊重,把他們看作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因而知識分子問題就顯得特別重要。”[2] 因此在毛澤東當時的思想體系中,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力軍;建國后,毛澤東也多次論述到知識分子的重要性,但在后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特別是1957年之后,由于當時“左”傾思想擴大化,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并沒有明顯地發揮出來,知識分子的地位也就沒有被提到相應的位置上去。
鄧小平在充分肯定知識分子重要性的基礎上,又把對知識分子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鄧小平在上臺之后首先抓教育,并提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響亮口號。他認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上得去,而發展科學技術,沒有知識和人才不行。因此他提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3]他把能否發現和使用人才同領導者的能力、水平聯系起來,強調善于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標志之一。尤其在當今知識爆炸時代,高新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知識和信息的積累,而知識的擁有離不開知識分子,鄧小平在這時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把馬列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借鑒國外和吸收我國人才培養與建設的寶貴經驗,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關于人才建設方面的精華,立足現實,放眼世界和未來而提出的有關知識分子的一項基本政策。
二、關于知識分子屬性的比較
關于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馬克思主義也曾有論述,他們把知識分子列入勞動者的范疇;馬克思曾經指出:“在各種勞動者當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腦工作,....于是,勞動能力的愈來愈多的職能被列在生產勞動的直接概念下,這種勞動能力的承擔者也被列在生產工人的概念下。”[4]毛澤東早在1925年《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文章里,卻把青年學生和中小學教員劃入小資產階級的范疇,認為他們在經濟上大體是可以自給的;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既要注意吸納知識分子,又要注意他們的屬性。他曾說:“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并不是一個階級或階層,但是從他們的家庭出身看,從他們的生活條件看,從他們的政治立場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多數是可以歸入小資產階級的范疇的。”[5]這一階級屬性的認定,構成了確定知識分子政策的基本認識依據。雖然周恩來曾經在1956年《關于知識分子的報告》中提出知識分子的大多數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但是這一好的思想在當時并沒有被認可,毛澤東同志仍然在許多場合下堅持強調知識分子屬于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受當時階級斗爭形勢的影響,以階級分析貫穿起來的。粉碎“四人幫”以后,鄧小平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工人階級自己培養的腦力勞動者,與歷史上的剝削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不同了....總的來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因此也可以說,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6]鄧小平同志明確了對知識分子的這種政治定位,標志著我們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重新回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也給廣大知識分子吃了一顆定心丸,對于加快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關于黨對知識分子政策問題的比較
毛澤東認為知識分子屬于小資產階級性質,因此他認為在確定知識分子的政策時,只有徹底改造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才能把他們爭取到自己的隊伍中來。他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出:“對于舊文化工作者,舊教育工作者和舊醫生們的態度,是采取適當的方法教育他們,使他們獲得新觀點、新方法,為人民服務。”[7] 1957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為了調動知識分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積極性,毛澤東繼續提出要對知識分子“團結、教育、改造”。要求知識分子要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觀點和立場的教育同實踐結合起來,同工農群眾打成一片;只有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毛澤東的知識分子思想中,雖然也曾承認知識分子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但對知識分子缺乏應有的信任,使知識分子一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加上改革開放之前在經濟收入上出現“腦體倒掛”的不正常的現象,知識分子經濟地位大多不高。為了改變這種不正常狀況,鄧小平同志著重強調了改善知識分子的物質待遇問題。“知識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勵,還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勵措施,包括改善他們的物質待遇”,“要研究教師首先是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制度,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鼓勵人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8]根據鄧小平的指示精神,黨和國家在經濟并不富裕的條件下,逐步采取了許多具體措施,從而使知識分子,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物質待遇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鄧小平主張在在選拔和任用知識分子方面要敢于不拘一格任用賢才、良才,特別是要打破任用人才時的論資排輩規矩。而且他說:“在人才問題上,要特別強調一下,必須打破常規去發現、選拔和培養杰出的人才。”[9] 他認為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標志。可見鄧小平同志是很愛護和培養人才的。
總之,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是從階級屬性來分析知識分子在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作用,與當時特定的環境有關;鄧小平知識分子思想是在繼承毛澤東知識分子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起來的,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境界;知識分子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同樣,毛澤東和鄧小平同志的知識分子思想也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研究他們的知識分子思想,對于當前和今后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對于知識分子作用性的積極發揮,將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18,641頁.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082,1023頁.
[3] 《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1,89,109,95頁.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0-101頁.
[5]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18,641頁.
[6]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1,89,109,95頁.
[7]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082,1023頁.
[8]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1,89,109,95頁.
[9]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1,89,109,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