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靜
摘要:本文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走訪調研,了解到當前微電子技術行業的發展及用人需求,為職業院校開設微電子技術專業提供依據。為微電子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指明方向。
關鍵詞:微電子技術產業;職業院校;微電子技術專業
引言
所謂微電子學,指的是一個廣泛的技術領域,它包括用超小型電子線路構成的電子儀器、電子系統及其應用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是支撐這個領域硬件的主要支柱。
運用集成電路技術制造的計算機芯片和存儲器使計算機的發展突飛猛進。不僅如此,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還廣泛的應用于通信、家用電器、儀器儀表、醫療、金融、工業自動化、公安等幾乎涵蓋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IC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不久前召開的第十三屆中關村電腦節主題報告會上獲悉我國集成電路(IC)產品需求巨大。2010年需求量將占到世界總產量的1/8,市場總額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科技部高科技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馮記春說,去年我國IC的需求金額已近1000億元人民幣,今年仍將有很大增加。但目前我國微電子產業無論在規模、產值、產量和技術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中國IC消費“大國”和生產“弱國”的矛盾非常突出。要實現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微電子技術和產業。
1、微電子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微電子產業作為尖端技術及高附加價值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影響極大,是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巨大戰略意義的關鍵性技術產業,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將其視為國家的骨干產業。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日本、韓國,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對微電子技術產業的發展采取放任政策,而是通過一系列政策手段進行扶植。
中國的微電子技術市場需求強勁,市場規模的增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基于市場需求和產能轉移,我們判斷微電子技術行業在國內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未來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2009年的市場規模接近10000億元。原因有三個:
一是國家政策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2000年6月,為鼓勵我國發展軟件及半導體產業,國家出臺了18號文件,該文件的全稱為《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這項政策曾經使得數家軟件及半導體企業獲益。2005年4月23日實施的、由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表明國家設立了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用來扶持產業發展。
就北京而言,為加快微電子產業建設,北京市政府在國家出臺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發展政策基礎上制定了北京市鼓勵微電子產業發展實施細則,在土地稅收、政府跟進投資、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投資者優惠政策。
在眾多政策鼓勵下北京市迎來了微電子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林河工業開發區投資20億人民幣建設國內最大的半導體材料基地,據介紹,該基地一期計劃投資2 億元人民幣,已經建設年產25噸6英寸區熔硅單晶和年產400噸重摻砷硅單晶兩條生產線,項目投產后年銷售收入2億元人民幣,稅后利潤6000萬元人民幣。北京中芯國際位于亦莊經濟開發區,它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企業,每年都在招收就有專業知識的技術工人。北京市集成電路生產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產基地首鋼與日本NEC公司合作建成的首鋼日電公司2000年就生產集成電路4974萬塊,在全國排名第10,該公司興建北京華夏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2010年已建成6-8條8 英寸和2英寸芯片生產線,總投資達100億美元,年銷售可達50億元人民幣,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規劃已經實施,該基地以集成電路設計為先導,形成設計、生產、封裝、測試和研發互動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北京中芯國際、華潤上華都已經是國內的龍頭企業。
二是市場需求巨大。計算機、通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帶動對半導體的需求。例如全球手機的出貨量預計將從2004年的6.7億臺增加到2008年的11億臺,增長超過64%。未來增長較快的領域將來自于數字電視、3G、以及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
三是我國微電子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鏈逐步完善。我國半導體產業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建立起基本的產業架構,近幾年的加速發展縮短了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有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仍相對弱小。技術是半導體行業的立足之本。這個行業內的技術更新速度迅速,比如芯片制造的硅片尺寸已經達到12英寸,工藝達到90nm。芯片制造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較高,這個環節也集中了大多數的外來投資。自首鋼NEC于1999年建成大陸第一條8英寸芯片生產線以來,2000年至2004年間,北京的芯片制造廠就建成了另外8條8英寸線和1條12英寸線,目前大約有10條在建8英寸線和2條12英寸線。8英寸線的工藝分布在0.35um - 0.13um,12英寸線的工藝為90nm。一條采用新設備的8英寸線需要10-15億美元的投資,而一條采用新設備的12英寸線需要25億美元左右的投資。
目前我國發展微電子技術產業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既包括技術人員,也包括半導體企業有經驗的中高級主管。決不可忽視對技術人才的培養,為基層作業員、技工、工程師提供較好的專業素質培訓,這對一個以生產為導向的微電子技術企業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2、北京地區職業院校開設微電子技術專業必要性
微電子技術產業在今后十年會有巨大的發展,對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量也會增加。那么,職業院校的微電子技術專業在微電子產業的作用如何?我們做如下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
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應具有基本的文化素養;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綜合職業能力,成為本專業的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
其次,從集成電路產品主要的生產流程(圖1),看看集成電路生產過程對人才的需求。
IC設計:從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了解到,集成電路設計科技含量非常高,它需要工作人員有扎實的文化理論基礎;雄厚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以及編程能力。作為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這一領域發展顯然能力不足。
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半導體材料生產工藝主要包括拉單晶、切片、磨片、拋光等。對有研硅股走訪了解到,其現有一線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操作人員100人,在林河投資的兩條生產線的操作人員在300以上。隨著產量的增加,操作人員的數量也需增加。在討論操作人員應具備什么樣的知識條件與技能時,技術人員說:操作人員 應具有半導體物理、半導體材料工藝的專業知識,同時生產設備都是進口的,自動化程很高。因此要求操作人員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語基礎。這些要求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相符的。
IC生產:在首鋼日電公司的調查中,我們了解了該公司的用人情況。該公司有員工900人,其中技術人員200人,500人為一線生產的操作人員。這些一線生產的操作人員從事著集成電路生產、封裝、測試等工作。技術人員在對高中生與職業院校畢業生在生產中的表現進行比較中發現,職業院校畢業除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以外,還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工作中表現得更自覺、更主動、更靈活。在新投資的生產線上,該公司人事部門更希望招聘微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一線的生產操作。
IC封裝:IC封裝更多的涉及到有機化工材料,微電子技術專業不做討論。
IC測試:由于職業院校微電子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初步掌握集成電路的生產過程、結構以及性能參數,所以在測試的過程中更有責任感,并能及時發現產品的問題。因此職業院校微電子技術專業的畢業生能勝任這一工作。
IC銷售:集成電路產品日新月異,性能不斷更新,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如何使更多的生產廠了解集成電路產品廣闊的功能,這就需要懂得專業知識的推銷員。如果職業院校微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集成電路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學習市場營銷的基礎知識就能夠滿足銷售集成電路的需要。
3、結論
微電子產業是科技密集型產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較高,而微電子技術專業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文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能夠滿足微電子產業操作人員的需要。從以上分析可知,只要職業院校微電子技術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符合微電子產業這個大市場的需要,課程設置合理,就能為微電子產業做出較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馮記春司長致辭》科技時代 2008年5月
[2] 楊樹人 王宗昌 王兢 《半導體材料》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2009年5月第一版
[3] 孟祥忠 《微電子技術概論》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0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