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會團 蔣麗霞
摘要:重點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而團隊建設、課程建設思路、課程特色、課程創新與成果則是重點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建筑工程概預算》重點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實踐和思索,重點探討課程建設團隊的理念統一、課程建設思路的前瞻性、課程特色的歸納和靈魂作用以及課程創新的有效性和課程建設成果的可實施性。
關鍵詞:建筑工程概預算;重點課程;校企全程合作;特色;有效創新
重點課程建設是我院推行教學改革與實踐的要求,也是學院大力推行課程建設精品化和課堂教學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全面反映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實訓內容建設的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在這個龐雜的系統工程中,課程建設思路是統領,它決定著課程建設前進的方向和最終的建設成果。課程特色是靈魂,沒有特色的重點課程,只能算是眾多數據資料無生命力的堆砌,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源動力。創新的基礎是實施,只有可行的創新才是有效創新,無法在實際教學中實施的創新如空中樓閣或無根浮萍,是沒有生存的生命力和不可持續的。本文結合《建筑工程概預算》重點課程的建設和思考,從課程團隊建設、課程建設思路的設計、課程特色的歸納、課程創新與實施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課程建設團隊需要理念統一
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是進行重點課程建設的前提和保障。一個人完不成重點課程建設,至少不能高質量地完成重點課程建設。課程建設負責人作為課程建設設計者和負責人,需要協調統一團隊成員的理念、任務和時間。
課程建設理念的統一是課程團隊平穩運行的基礎。團隊內各位成員分工不同,但成員之間課程建設理念和課程建設目標必須一致,有主有輔,有所犧牲。
一門課程需要有幾個教師來擔任教學任務,再好的課程設計需要在老師“教”的過程中得以體現和發揮。一門重點課程是否優秀、是否精品的關鍵在于這個教學團隊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相互合作補充,在于課程能否在不同的主講教師手中一樣的精彩充滿魅力。因此課程建設比其他項目更講究團隊的溝通與協作。
《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團隊共由10名教師組成,專兼比1:1,兼職老師分布在施工企業、工程咨詢企業和概預算軟件企業,分別對應著本課程教學對應的職業能力(工程概預算、概預算電算化)和造價員崗位兩大工作環境(施工企業、工程咨詢企業)。從學歷和職稱分布看,呈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狀,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非常合理,有利于課程建設的傳幫帶,見圖1~圖3。
在課程團隊教師培養上,從團隊組建至今,1人次參加全國高職土建類精品課程研討班,2人次參加專業職業資格考評員培訓,2人次參加造價工程師資格考試,組織課程教研活動10次,組織公開課3次,平均相互聽評課4次。極大地促進了課程團隊教師之間的學習和提高。
在課時的安排上,注重發揮專兼職教師的特長,如兼職教師主要負責課程實訓,專職教師負責采用統一的教學做一體化分項目進行教學。同時注意重點課程與及相關課程教學理念的一致性,如建筑工程概預算、概預算電算化、裝飾工程概預算、專業考證實訓等課程群統一思想,以《浙江省建筑工程預算定額2003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及配套的專業圖紙作為教學載體,以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一貫的連續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程依托專業實現校企全程合作
專業是課程的依托,課程的建設要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通過課程建設分擔專業建設中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養。
專業對人才的最終培養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學校教學與崗位需求的最大無縫對接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和途徑。因此,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這個中心,在進行企業用人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保持高度的前瞻性和統領性進行課程建設整體思路的設計。
校企全程合作包括學生入學進行始業教育到學生走上就業崗位的整個過程,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對應崗位群的確定、課程整體設計、課程標準的制定、課內實踐教學、專業實習、頂崗實習等多個環節,見圖4。
在校企全程合作過程中,落實是關鍵,即如何保持雙贏的前提下將校企全程合作落到實處。依托工程造價專業的《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校企全程合作具體實施和流程如圖5。
根據重點課程依托專業進行校企全程合作的思路,《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截至目前邀請企業專家做專業教育報告7次,課程團隊兼職教師有6人次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其中2人為專職教師“四個一”工程企業指導教師,課程團隊企業接受教師兼職鍛煉3人次,學生頂崗實習12人,已錄用3人。
三、特色是課程建設的靈魂
優秀的課程一定是特色鮮明的課程,無論這種特色體現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實施抑或是授課教師的個人魅力,也無論特色是否被歸納或提煉出來,它始終都是存在的。特色是課程的靈魂,貫穿起課程建設的始終,成為課程建設的主軸。
重點課程建設不是簡單的資料堆砌,而是圍繞課程建設特色為中心的資料重構和完善,甚至是推倒一切重來。而決定這一切的恰恰正是課程的特色和理念。
因此,是否成為重點課程或者課精品課程跟課程開設的年限和資料的積累程度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甚至一門有理念、有特色并具有很強烈可操作性和預期成果明確的課程更有理由得到重視和扶持。
《建筑工程概預算》重點課程建設的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條:
◆教企業所需,為企業所用。有用是興趣的源泉。
◆手算電算融為一體、企業全程合作帶動教學做一體化。
◆以實際工程案例作為教學載體,讓書本生動起來。
◆以企業工作工具為教學工具,教學與工作需求結合。
◆企業深度參與,引入概預算軟件的同時,引入培訓和認證系統,實現生產實訓、認證培訓和社會服務多豐收。
特色不是簡單的文字口號,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驗證和完善。
四、課程改革的有效創新與可實施性
課程的改革與建設離不開創新,創新可以分為原創型創新和改進型創新兩種。創新同時又可以分為有效創新和無效創新,檢驗課程改革創新是否為有效創新的唯一標準則是創新的可實施性。
無法實施或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具備實施條件的創新只能處于理想設計階段,對于課程改革的實施和實踐并沒有實質意義。
那么如何評判課程改革創新實踐的效果,或者如何量化評判課程改革成果的有效性和可實施性?筆者認為學生應該成為評判課程改革創新實踐效果的主體,學生是否認為課程講授精彩生動、容易掌握、令人受益匪淺,并能激發自己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是評判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教育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學生對課程改革效果評判的量化分析則應通過課堂滿意率、學習成績、技能競賽成果、課程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實習單位評價及錄用率、學生就業率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課程改革創新實踐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每位重點課程建設負責人應始終牢記和必須遵守的原則。
五、結論
重點課程建設是以教育培養人為目標的系統工程,需要課程建設團隊統一理念、合理分工。重點課程團隊的建設既要“選擇”人,又要“培養”人。
重點課程建設必須依托專業深化校企全程合作,實現教學與崗位需求的最大無縫對接,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
特色是課程建設的靈魂,它貫穿起課程建設的始終,成為課程建設的主軸,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驗證和完善。
課程改革離不開創新,更需要可實施的有效創新。一切課程改革創新實踐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課程改革是件辛苦的事情,需要在“改革—實踐-改革—實踐”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中不斷提高和完善,需要細心、耐心、責任心,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奉獻和堅持。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世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9(2).
[2] 俞瑞釗,高振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之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7(5).
作者簡介:
賀會團(1980-),男,河北廣宗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加筋土結構和軟土地基處理和建筑類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