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東,王祥玉,肖 紅,洪 健
(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浙江 海鹽 314300)
秦山第二核電廠1號、2號機組分別于2002年4月和2004年5月投入商業運行。1號機組調試期間和商運初期,沿用了國內電廠普遍使用的紙質運行日志,從主控室的操作記錄到現場各崗位的巡檢記錄,全部使用紙質日志記錄本進行人工手寫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之后,手寫紙質運行記錄的缺點浮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日志記錄信息的質量難以保證
由于運行輪換倒班的工作特性,決定了在同一本日志上有多人進行信息的記錄,記錄人員筆跡不同,書寫日志時的工作量各異,盡管做了詳細的記錄規定,仍經常出現日志記錄時間混亂,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情況。
(2)歷史日志的歸檔管理和查詢困難
一本記錄時間跨度為1個月的主控日志,尺寸為A3幅面,厚度3 cm左右,非常厚重。由于查閱的人員太多,在尚未完成一個月的記錄時,日志即已開線散落。紙質日志的查詢也相當困難,由于無法實現檢索查詢,歷史日志只能手工翻閱查找,查詢效率極低,而且由于翻閱的人過多,往往在移交歸檔之前就已經出現殘缺現象。
(3)運行各崗位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暢
主控操縱員和值長無法對多現場崗位的操作和巡檢參數進行實時了解。
(4)運行日志記錄的大量信息無法及時做到資源共享
運行日志中包含大量有價值的運行信息,但是電廠其他非運行值班崗位的員工卻很難及時了解,實現多人同時查詢更是根本無法實現。
(5)運行計劃的下達和跟蹤執行效率低下
運行滾動計劃也使用紙質文件的形式,每天由專人送達主控室,不僅無法實施跟蹤計劃的實施狀態,而且運行計劃獨立于運行日志,無法統一結合進行查詢,效率低,靈活性差。
(6)不便于核安全監督
機組運行的安全狀態、安全相關設備的不可用狀態以及安全相關系統的運行定期試驗執行情況,均無法遠程實時進行跟蹤監控,對于需要對核安全嚴密監督的核電廠來說,無疑是非常不便的。
鑒于上述原因,運行值班管理的信息化自然而然地被提上議事日程,并且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運行值班管理系統(OLMS)的開發思路:最初的開發設想,是使用軟件管理系統,將主控日志和現場各崗位日志都采用計算機管理,取代傳統的紙質日志,規范運行記錄管理,為運行值班信息的共享和查詢提供便捷途徑。另外,將值班運行施行滾動計劃,如定期試驗、切換等通過計劃管理模塊納入軟件系統進行管理,結束紙質計劃安排的歷史。
運行值班管理系統最初采用了C/S(Client/Server)架構進行開發,運行在公司局域網內的辦公計算機上,運行值班各崗位設有客戶端計算機。通過軟件系統中對主控室和現場崗位日志模塊的設置,各崗位值班人員在當班時進入自己的崗位日志模塊,可以接收到處室領導發布的管理性指令、通告,查看機組運行工程師發布的重要運行事項,同時接收到當班任務列表。值班人員必須詳細準確地在自己的日志模塊下記錄值班操作記錄等信息。根據不同的授權設置,非值班崗位的電廠員工在安裝了客戶端的局域網計算機上可以方便地查詢值班記錄。
秦山第二核電廠運行值班管理系統的開發立項始于2003年5月,當年年底軟件正式上線運行,徹底摒棄紙質運行日志,并由軟件實現了交接班流程控制、日志記錄實時遠程查看、歷史記錄多用戶查詢等多項功能,成為國內核電企業最早使用電子日志的電廠。
2005年3月,運行值班管理系統進行第一次改造升級,增加了運行定期試驗管理模塊,實現了與CMS(設備管理系統)、CBA(計算機輔助隔離系統)和現場巡檢系統的數據交互。
經過多年的運用和改造,運行值班管理系統的功能日臻完善,實現了運行值班管理的質的飛躍,以下對運行值班管理系統(OLMS)中的主要模塊進行介紹。
3.1.1 崗位日志記錄和現場巡檢記錄的電子化
運行各個值班崗位的日志全部實現電子化,各崗位有相應授權的人員可以隨時在本崗位上的任何一臺計算機上登錄并錄入日志信息,系統對錄入信息進行實時保存,即使發生斷電或網絡故障,信息也不會丟失。系統還集成了“運行現場巡檢系統”的查詢功能,現場各崗位的巡檢數據可以隨時進行查詢,主控操縱員可以方便地了解現場重要設備的巡檢參數。通過與“計算機輔助隔離系統(CBA)”的接口,還可以實現工作票開工情況等信息的顯示。
3.1.2 運行計劃制定審批流程電子化
運行滾動計劃的制定、審批和計劃下達完全在ELB系統中實現,經過運行工程師審批的運行計劃實時下達到當班運行值的值班日志中顯示,相關人員同時可以跟蹤到計劃的實施情況。
3.1.3 日志記錄信息的高級查詢功能
ELB系統向電廠所有有授權的員工提供了運行日志信息的精確和模糊查詢功能,員工可以方便地在局域網內任何一臺計算機上查詢所需的運行信息,這同時也為核安全監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運行人員在接班前即可在日志系統中自行了解自己崗位上最新的相關信息,甚至可以在家中或外地通過無線網絡了解機組信息,以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3.1.4 人員授權的靈活管理
系統采用用戶權限組和崗位混合控制的授權方式,值長接班時可以根據需要對各個崗位進行人力分配。系統對其他非運行值班崗位的用戶權限也做了詳細的限制,確保查詢用戶的操作不會影響到系統性能和值班崗位的信息記錄。

圖1 電子日志管理模塊示意圖Fig.1 The module of electronic log management system
運行定期試驗管理模塊(O D M S)作為OLMS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實現了日常運行定期試驗和大修期間運行定期試驗的計劃、統計、試驗缺陷跟蹤以及試驗結果最終判定功能。模塊還內置了運行定期試驗信息數據庫,為運行定期試驗的細分管理提供了數據基礎。模塊管理流程見圖2。
定期試驗是監視核電廠系統和設備性能狀況的重要手段,運行定期試驗是核電廠定期試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部門負責執行的定期試驗相比,運行定期試驗具有以下特點。
(1)數量多
截至2008年12月,已正式生效的運行定期試驗共有900余項(0號、1號、2號、9號機組)。
(2)覆蓋面廣
運行定期試驗涉及的內容基本覆蓋了電廠核島、常規島和外圍部分的關鍵系統,部分試驗需要其他專業人員的協調配合。
(3)執行流程不同
按照秦山第二核電廠目前采取的管理方式,執行運行定期試驗前無需開具試驗工作許可證,由運行值按照試驗計劃直接實施。
(4)定期試驗管理范圍的拓展

圖2 運行定期試驗管理流程Fig.2 The management flow of periodic test of operation
由運行處負責實施的運轉和備用設備之間的切換和其他周期性工作,由于與定期試驗具有類似的特性,也被納入運行定期試驗的管理范疇。目前與運行定期試驗一同管理的定期切換和定期操作共有182項,機組停運檢修期間的定期保養操作121項。
運行定期試驗在CMS中以邏輯設備的形式進行管理,建立針對邏輯設備的預防性維修項目,與全廠定期試驗統一管理。CMS按照運行定期試驗的起始點和周期自動觸發試驗工單,ODMS系統讀取CMS觸發的試驗工單信息形成試驗計劃,試驗計劃在ODMS中進行調整和審批后,進入電子日志模塊(ELB)的當班運行計劃中,由當班操縱員負責實施后將試驗結果輸入ELB系統,試驗執行信息傳輸到ODMS,試驗結果在ODMS中經過最終判定后,信息反饋回CMS系統,將試驗工單關閉。
通過多年時間的探索和改進,運行值班管理系統已經從最初的單一管理功能軟件,進化為多模塊、多接口的多功能運行管理軟件,其功能涵蓋了運行值班日志管理、運行定期試驗管理等多個方面。從實際使用情況看,隨著該系統的使用和不斷改進,秦山第二核電廠的運行管理已經逐步走向精細化、高效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