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剛, 孫 瑩
(山東核電有限公司,山東 海陽 265116)
程序的定義是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
程序的作用是國際通用的項目管理手段。尤其對于工程投資大、周期長、接口多的核電工程項目,程序和程序化管理在做好范圍、投資、進度、質量和風險控制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在國內外核電建設和運營單位中達成了廣泛共識。
從目前國內外核電建設和運營單位的總體情況來看,基本上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實現了程序化。因此,程序的質量決定了一個組織的管理水平,具體表現如下:
(1)程序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它的詳細程度會影響不同水平工作人員所達成的工作成果。基于實踐總結出來的足夠詳細的程序能夠給完成該工作的人員提供具體的工作指導,使沒有足夠經驗的人員也能夠按照程序合格地完成工作,不會因個人經驗和水平差異對工作質量產生大的影響。目前負責第三代AP1000先進壓水堆核電廠設計的西屋公司在程序中大量采用了標準化的表格,固化一些實踐經驗作為表格的要素,最大程度地規范了工作方法,同時有效避免了人因產生的疏漏,這也是提高程序質量的一個方向。
(2)程序中工作流程設計的合理性將很大程度地決定工作效率,甚至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組織機構設置的合理性。科學的流程結合科學的組織機構,將增加管理的績效,使工作的各個環節都得到必要的控制,同時又能夠快速地達到預期的成果。失敗的流程不僅會降低企業績效,使流程上的人員陷入繁雜的工作任務中卻沒有明確的目標,而且沒有人對整個流程負責,流程完成的時間不可預期,難以達到應有的成果。
(3)程序中清晰的職責分工和接口能使各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協同工作的單位或人員能夠分清主輔關系,既不會出現多頭指揮,也不會互相推諉。
基于以上所述,由于程序在核電行業的特殊重要作用,如何確保并不斷提高程序質量也是各核電建設和運營組織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國家核安全法規《質量保證安全規定》HAF003及相關導則規定:“從事各項活動的單位,必須制定有計劃的、系統的實施核電廠工程各個階段的質量保證大綱的程序并形成文件。編寫的程序必須便于使用,包括所需的專業技能,內容清楚、準確。必須根據需要定期對程序進行審查和修訂,以便保證所有影響質量的活動都得到考慮而無遺漏。”
遵照以上要求,國內各核電廠都開展了程序的定期評審,但評審周期各不相同,目前也尚未總結出公認行之有效的評審方法。中電投山東核電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核電建設的新生力量,擔負了首批AP1000先進壓水堆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的重大使命。AP1000項目在全球是首次建造,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同時,山東海陽AP1000項目建設模式復雜,涉及多個參建單位,核島設計和主要設備由美國西屋提供,核島由國核工程公司以承包方式開展建設,常規島及BOP由業主方通過委托管理單位和采購服務單位開展建設,存在工作流程長、接口多的實際情況。如何在既定情況下符合法規要求、保證程序質量,從而安全地建設高質量的AP1000核電站也是擺在面前的課題。
為此,需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研究國內外程序管理的方法。自2009年初,先后研究了IAEA對同行評估的規定、西屋和Progress Energy等美國公司進行自評估的方法,并通過與IAEA開展技術交流項目的時機與國外其他核電廠的專家進行了交流,同時借鑒管理咨詢、審計、質保監查的開展方式,在2009年年底,山東核電有限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首先建立了程序評估這一創新程序管理方法。
公司安全質保部每年年底制訂《年度程序評估計劃》,確定下一年度實施程序評估的對象和時間計劃,經公司批準后按計劃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也可根據公司管理和項目進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增減。
程序評估按照《年度程序評估計劃》實施,在評估前制訂《程序評估方案》,包括以下內容:
(1)評估對象,即擬進行評估的程序,一般以1個管理程序為主線開展;
(2)評估范圍,即所評估程序涉及的部門;
(3)評估日程,即程序評估開展的具體時間安排;
(4)評估小組成員,即安全質保部相關人員和程序編寫部門人員;
(5)評估方式;
(6)評估重點和已知存在的問題。
程序評估方案批準后,由安全質保部組織成立程序評估小組,安全質保部負責人或程序處負責人擔任程序評估小組組長,安全質保部相關人員和程序編寫部門人員為組員。
2.3.1 程序評估小組組長職責如下
(1)審核程序評估方案;
(2)審核程序評估通知;
(3)安排評估小組成員分工;
(4)組織評估前準備會議;
(5)主持評估前會議;
(6)指導、協調評估實施過程;
(7)主持評估后會議;
(8)審核程序評估報告。
2.3.2 程序評估小組組員職責如下
(1)編制程序評估方案;
(2)編制程序評估通知;
(3)根據分工準備相關資料,編制調查問卷;
(4)組織評估前會議、評估后會議;
(5)按照批準的評估方案實施評估;
(6)記錄、整理、匯報程序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7)編制程序評估報告;
(8)跟蹤驗證后續改進行動的落實情況。
在評估開始前至少5個工作日發出《程序評估通知》,發至程序相關范圍內的各個部門。通知包括以下內容:
(1)評估對象;
(2)評估日程;
(3)評估范圍;
(4)評估小組成員。
評估小組成立后,各小組成員應根據組內分工收集并研讀與待評估的程序相關的資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與程序相關的國家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適用導則、行業標準規范、集團公司程序和公司其他接口程序等;
(2)與程序相關的合同;
(3)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記錄。
根據《程序評估方案》及以上資料,各小組成員分別編制《程序評估調查問卷》和人員訪談的主要議題,在評估前準備會議前完成。
評估實施前2個工作日由評估小組組長組織召開評估前準備會議,小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內容如下:
(1)組長重申評估方案,布置評估的重點;
(2)就待評估的程序和相關資料研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
(3)討論確定調查問卷和人員訪談的主要議題。
評估前會議按照《程序評估通知》的時間召開,會議由程序評估小組組長主持,相關評估部門負責人參加,確認評估內容和日程安排,介紹評估小組成員,商定評估的具體實施要求和各部門配合人員。
程序評估通過四種方式實施:調查問卷、人員訪談、資料驗證和現場驗證。前三種評估方式必須進行,現場驗證可根據需要選擇進行。
評估人員記錄評估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評估部門配合人員進行確認,并及時向評估小組組長匯報。
2.7.1 調查問卷
對程序執行的相關人員發放《程序評估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分發對象包括公司領導和各部門各級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
調查問卷的設計按照以下要求:
(1) 調查問卷的題目應覆蓋程序中所有通過資料驗證無法獲得足夠信息的部分。
(2) 能正確反映調查目的,具體問題,突出重點。
(3) 能正確記錄和反映被調查者回答的事實,提供正確的信息。
(4) 便于資料的統計和整理。
調查問卷題目和選項的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1) 相關原則——調查問卷中除了少數幾個提供背景的題目外,其余題目必須與主題直接相關。
(2) 簡潔原則——調查問卷中每個問題都應力求簡潔而不繁雜、具體而不含糊,盡量使用簡短的句子,每個題目只涉及一個問題,不能兼問。
(3) 禮貌原則——調查問卷中盡量避免那些會給答卷人帶來壓力的審問式問題,使人感到不滿,問題的措辭應禮貌、誠懇。
(4) 方便原則——調查問卷中題目應該盡量方便調查對象回答,不必浪費過多筆墨,也不要讓調查對象覺得無從下手,花費很多時間思考。
(5) 定量準確原則——調查問卷中如果要收集數量信息,則應注意要求調查對象答出準確的數量而不是平均數。
(6) 選項窮盡原則——調查問卷中題目提供的選擇答案應在邏輯上是排他的,在可能性上又是窮盡的,以避免調查者在不愿意表態或因不了解情況而無法表態的情況下被迫回答。
(7) 非導向性原則——調查問卷中所提出的問題應該避免隱含某種假設或期望的結果,避免題目中體現出某種思維定勢的導向。
調查問卷回收后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數據可以作為驗證程序執行效果的依據。對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可以在訪談過程中進一步了解。
2.7.2 人員訪談
對執行程序相關的主要人員進行訪談,通過溝通交流了解程序的執行者對程序的認知程度和相關建議。訪談的對象應包括部門的經理層、處長和一般員工。
訪談的內容應覆蓋程序的所有條款,同時可以略有延伸,以驗證程序的全面性和接口的相容性。
訪談除驗證程序的執行情況外,還應了解受訪者對程序的意見和建議。當受訪者認為程序本身或程序的執行存在問題時,應進一步詢問其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2.7.3 資料驗證
對執行程序生成的文件和記錄進行抽樣檢查,驗證是否按程序要求制定了文件/記錄,文件/記錄的內容是否符合程序要求。
抽樣由評估小組人員隨機選擇,但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對于訪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資料驗證時應予以關注,并適當增加抽樣數量。
2.7.4 現場驗證
當程序執行涉及相關的場所或實物,可根據需要選擇到現場進行驗證,以驗證程序執行的有效性,結果應記錄并作為程序評估的依據之一。
評估實施完成后,由程序評估小組組長主持評估后會議,參與評估的相關部門參加,確認評估實施情況和評估結果。
評估結束后編制《程序評估報告》,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1) 程序評估對象;
(2) 程序評估范圍:說明本次評估涉及的部門;
(3) 程序評估參加人員;
(4) 程序評估過程:說明本次評估采用的評估方式,具體的實施日程等;
(5) 程序運行情況:分別說明被評估程序的目前運行狀態、存在問題、建議的改進措施;
(6) 程序執行的有效性評價;
(7) 程序的適用性評價;
(8) 建議的行動項;
(9) 調查問卷統計表。
《程序評估報告》經批準發布后,各相關部門根據報告中建議的行動項制訂詳細的行動計劃。后續各相關部門根據計劃實施改進行動,安全質保部負責跟蹤驗證,確認所有行動項正確完成后關閉。
對實施效果較好的改進行動,公司組織開展經驗反饋,以固化良好的實踐經驗。
雖然因為程序在核電項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程序質量普遍受到各核電建設單位的關注,但對程序質量的評價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山東核電通過程序評估活動的實施,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針對程序的評價標準,具體如下。
(1) 符合性
將被評估程序與國家核安全法規及其他標準規范和公司上級文件進行逐條比對,對程序中與以上文件不一致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列舉其不一致的條目,作為其符合性的評價條件。
(2) 全面性
將被評估程序與國家核安全法規及其他標準規范、公司上級文件進行比對,對上級文件有規定,但在程序中未進行響應和細化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列舉其未響應的條目,作為其全面性的評價條件。
將被評估程序與IAEA發布的項目管理指南的相關部分、其他核電廠的參考資料進行比對,對以上文件已描述,但程序中未涵蓋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列舉其未涵蓋的內容,作為對其全面性評價的參考。
在訪談中詳細詢問執行者的具體操作方式,對實際執行中實施了相關工作,但程序中未規定相應流程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列舉其未涵蓋的工作,作為其全面性的評價條件。
(3) 適用性
將被評估程序與項目已簽訂的相關合同條款進行比對,對合同條款與程序規定不一致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列舉其不一致的內容,作為其適用性的評價條件。
將被評估程序與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和所涉及崗位的資格條件進行比對,對程序要求執行相應工作,但部門職責分工或崗位資格條件與該工作不相適應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列舉其不相適應的內容,作為其適用性的評價條件。
對被評估程序規定的流程進行穿行測試,在報告中統計分析其實際執行的步驟數量、實際涉及的接口數量和銜接情況,對重復勞動或不能產生管理增值的步驟進行辨識,作為其適用性的評價條件。
對執行該程序產生的記錄進行抽檢,在報告中統計完成整個流程所需的最長時間、最短時間和普遍時間,與工程需求進行比對分析,作為其適用性的評價條件。
通過調查問卷的題目設置和結果統計,了解執行者對程序的理解程度和程序的執行效果,對理解存在偏差和執行存在偏差的情況進行辨識,在報告中分析該程序是否為執行者提供了必要的指導,作為其適用性的評價條件。
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了解執行者在程序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例外情況,在報告中分析其代表性和普遍性,作為其適用性的評價條件。
根據在已經開展的程序評估活動中取得的實踐經驗,程序評估這一管理方式具有以下優勢:
(1) 程序評估的范圍從質保監查監督側重的質量保證領域擴展至安全管理、進度控制、投資控制等項目管理和公司管理的各個領域,覆蓋了公司所有的各級、各類管理程序,以及與被評估程序相關的所有部門,填補了程序質量和執行情況的檢驗體系的空白,完善了公司的監督體系,有助于公司安全、質量、進度、投資和綜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 程序評估對程序的符合性、全面性和適用性等質量要素提出了評價標準,為程序體系和程序文件的持續改進提供了有力的輸入,形成了各級員工和管理者優化程序的動力,并能夠促進一些問題的解決。
(3) 首次在質保活動中采取了調查問卷和人員訪談等管理咨詢手段,使程序執行效果的驗證既有具體的客觀數據作支持,又能反映程序執行者的主觀思想,便于后續在提高程序的執行力方面能夠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彌補了質保驗證手段的單一化和程序化。
(4) 程序編寫人參與程序評估小組的工作,使程序的制定者能掌握程序執行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更能直接、充分地了解使用者的想法,增加了兩者之間的交流,使制定者和執行者不再是對立的或相互不滿的管理關系,而是和諧的團隊關系,促進流程執行得更為順暢。
同時,程序評估工作仍存在以下不足:
(1) 程序評估作為一項創新的管理方法,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才能逐步達到成熟。
(2) 實施程序評估的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溝通技巧,對被評估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設計出科學的調查問卷,并在訪談過程中引導發掘執行者的真實想法,從而達到良好的評估效果,目前評估人員的專業隊伍建設還需要加強。
程序評估是山東核電在國內同行業中首創的一種程序管理方法,以驗證程序適用性和執行有效性為目的,引入了專業管理咨詢的方式,并建立了程序質量的評價標準。在范圍上從監查監督側重的質保領域向安全管理、進度控制和投資控制領域擴展。這項制度的建立填補了程序質量和執行情況的檢驗體系的空白,完善了公司的監督體系,為體系優化和經驗反饋提供了有力的輸入,為程序的持續改進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目前國內核電發展迅速,核電人才面臨巨大缺口,核電設計、工程建設、設備監造、生產運營等各專業領域人才均不能滿足國內核電發展的需要,各核電建設和運營單位不可避免的有部分應屆畢業生或其他沒有核電經驗的人員承擔工作。在這種形勢下,通過程序評估這一管理方法來提高程序的質量,以高質量的程序來彌補人員經驗的不足,也將成為提高工作質量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1] 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 H A F003,1991.(Provisions on Nuclear Power Plant Quality Assurance Safety. HAF003,1991.)
[2] Operational Safety Review Teams. IAEATECDOC-744,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