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張義學 圖/王非
未來的陜甘寧經濟區,定位是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紅色文化產業基地、現代旱作農業發展示范區、黃土高原生態文明試驗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

5月27日,第五屆大關中發展論壇在西安隆重開幕?!按箨P中發展論壇”是陜西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主辦的大型區域經濟論壇,每年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聚會探討一次,今年論壇的主題是“關中—天水經濟區與陜甘寧經濟區互動發展”。
此前一天,《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1-2020)》最后一次征求意見座談會也在西安召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陜甘寧三省區達成共識,爭取這一涉及8市9縣的規劃近期頒布實施。
陜甘寧經濟區呼之欲出!
漸成雛形的關中—天水經濟區就向陜甘寧經濟區伸出了橄欖枝。正如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學家張寶通所說,經濟結構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關—天經濟區離不開以能源資源開發為主業的陜甘寧經濟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資源來做動力、作原料,能源資源開發也需要大量的大型現代化開采設備、加工設備,雙方互相需求,互為市場,互動發展,共同發展。
陜甘寧革命老區的范圍包括8個地級市和9個縣——陜西省的延安市、榆林市、銅川市,甘肅省的慶陽市、平涼市,寧夏的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還有甘肅省會寧縣,陜西省咸陽市的旬邑、淳化、彬縣、長武、三原等縣。榆林市委宣傳部部長錢遠剛介紹,榆林是陜北革命根據地和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抗日戰爭的轉折點,解放戰爭的出發點……不獨榆林如此,陜甘寧革命老區的所有市、縣,都是革命的發起地、匯聚地、戰爭地,擁有中國革命的眾多遺址、遺跡,都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革命老區大多都是“老少邊窮”地域,陜甘寧革命老區的各市更具有“老少邊窮”的特點。上世紀70-80年代,國家在陜甘寧革命老區的不少縣市勘探到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和煤炭等能源資源,但是開發進度一直緩慢,這些區域的經濟面貌仍然得不到改變。一直到本世紀初,西部大開發以來,慶陽、延安、榆林等市才在能源大開發的背景下,經濟總量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

據了解,把上述區域規劃為陜甘寧經濟區,則其規劃面積達到19.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成渝經濟區的面積,擁有人口1892萬。
陜甘寧經濟區規劃暫定名為《陜甘寧革命老區生態能源經濟示范區規劃》,因其所涉地市皆是革命老區,亦被稱作“革命老區振興規劃”,這是國內首個針對“老少邊窮”地區制定的專門性跨省域規劃,也是典型的政策類型區域規劃。
延安市是陜甘寧革命老區的中心城市,擁有眾多的革命遺址和旅游文化,地下也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但是,延安的經濟發展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比較滯后,近年來石油工業雖然有長足的快速發展,但卻造成石油工業一支獨大,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不足,農業經濟欠發達等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的局面。許多地方仍沒有擺脫貧困的面貌,延安市對于經濟轉型的愿望很強烈。
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長薛占海在論壇上講道:延安市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和中國革命圣地;延安市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地;延安市還是國家能源的重要戰略接續地。但是延安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發展速度和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延安市將在陜甘寧經濟區內加強區域合作,謀求更好更快的發展。
榆林市則要在陜甘寧經濟區內謀求更長足的發展。錢遠剛部長表示:榆林市是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區,是陜西經濟新的增長極,在陜甘寧經濟區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一經濟區的建立,給榆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慶陽市副市長辛剛國認為:“慶陽是正在規劃中的陜甘寧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三大輻射地之一,是聯系兩大經濟區的核心紐帶。富集的能源資源、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慶陽在加大兩大經濟區的戰略合作、產業互補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
銅川的地理位置更顯優越性。銅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忠武說,銅川位于兩個經濟區的過渡地帶,具有承接和發揮兩區優勢、促進兩區互動發展的作用。銅川正處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攻堅時期,還面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接續產業發展動力不足、非公經濟發展緩慢、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等難題,亟需在“十二五”期間著力破解。銅川建議把自己列為兩個經濟區互動發展的示范城市,以期搭上快速轉型發展的班車。
天水、固原、咸陽等市的領導,在論壇中也對于呼之欲出的陜甘寧經濟區抱有熱忱的期望,希望國家層面早日批復陜甘寧經濟區發展規劃。在這一區域經濟振興規劃中,各市都在謀求自身的科學發展思路。
據了解,陜甘寧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紅色文化產業基地、現代旱作農業發展示范區、黃土高原生態文明試驗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上述戰略定位是結合陜甘寧革命老區各市的人文資源、礦產蘊藏、產業結構、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而制定的發展規劃,它打破了省、區行政區劃的界限,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規劃的實施,將滿足陜甘寧經濟區各市、縣未來經濟轉型的愿望。
陜西省決咨委副主任田源同志在論壇中講道,為了了解陜甘寧革命老區各地市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參與規劃的編制,他和有關同志赴甘肅平涼、慶陽,寧夏固原、吳忠,陜西延安、延長、子長等市縣以及寧東能源基地、延長石油集團進行了12天的調研?!拔覀円恢抡J為:編制并實施《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規劃》,是陜西、甘肅、寧夏持續快速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p>

5月26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李樸民等組織在西安召開了由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陜甘寧三省區政府負責領導參加的規劃征求意見座談會。各方最大的共識就是現在條件已經成熟,而且時機非常難得,爭取在建黨90周年把革命老區的這一個規劃變為現實。
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張振紅介紹說,這次會議要求充分吸收三省區的意見修改完善方案,盡快上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審議,然后上報國務院等候批復。與此同時,三省區要抓緊規劃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5月27日,在第五屆大關中論壇上,張振紅也向與會的專家、學者和各市官員透露了規劃上報的進展情況,令與會者精神振奮。
西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岳華峰在論壇上說,西部大開發需要布局建設陜甘寧經濟區,規劃布局陜甘寧經濟區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需要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體現。西安在資源勘探、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管材等領域雄厚的科研技術力量,可以為陜甘寧經濟區提供研發和技術保障;西安有較強的能源開發裝備制造力,可以為陜甘寧經濟區提供產品和服務,還可以通過投資、協作等幫助陜甘寧建立自己的制造業基地。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西安,在物流交通、金融商貿和區位條件方面有十足的優勢,也可以為陜甘寧經濟區的能源輸出和對外開放提供優越條件。
從參會的各位市級領導的發言中可以看出,陜甘寧經濟區內各市,都已經在為規劃的落地做著充足的準備。其中,不少資源開發型城市,更是在數年前就開始了經濟結構轉型,準備在規劃落地之時,搶抓政策機遇,達到飛躍性的發展。
從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可以看出,中央對西部地區經濟區布局基本按照了“三”、“四”、“五”的原則:“三”指具有全國影響的經濟增長極,包括成渝、關中-天水和廣西北部灣;“四”指西部地區的新經濟增長帶,包括呼包銀、新疆天山北坡、蘭西格、陜甘寧等經濟區,“五”指是省域經濟增長點,包括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寧夏沿黃、西藏“一江三河”等。這也意味著,陜甘寧經濟區規劃的政策規格要略低于關中—天水、成渝經濟區等。
陜甘寧經濟區規劃所涉及城市大多屬于資源型城市,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礦產等自然資源,但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各市都希望,過去資源開發利益分配過度向央企傾斜的格局,能夠通過規劃的落實有所改觀,“利益向當地傾斜,向人民傾斜”。
在論壇上張寶通說,區別于《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有關“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綱領,未來陜甘寧經濟區將有望以“打造新龍頭、引領陜甘寧、融入環渤?!睘榫V。
對于“打造新龍頭,引領陜甘寧”的表述,張寶通做了詳細闡述:陜甘寧作為革命老區是以延安為核心的,而榆林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經濟實力、人口數量、城市規模和區位條件在陜甘寧經濟區中是最強的,最有條件成為新龍頭,引領陜甘寧。
談到“融入環渤?!睍r,張寶通富有激情地說,未來環渤海地區將毫無疑問超越珠三角、長三角,成為國內經濟區域龍頭,在此宏觀背景下,迫切需要打通陜北榆林方向到北京的交通通道,以能源、資源深加工為代表產業的陜甘寧經濟區將為這一“第一增長極”提供堅實的能源支撐和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