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任何商業合作都是各自利益驅使的結果。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說過,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而企業經營理念是指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企業全體成員所恪守的企業使命、企業愿景、經營思想、行動準則、業務領域等,是為推動企業正常運營及其持續發展而構建的價值體系。高效獨特的商業模式,其框架得以實現的核心是要替合作方提供價值,僅僅有理念是遠遠不夠的。
出身于湖南農村的石樂華,1997年中專畢業就南下廣東打工,做過搬運工,當過倉庫保管員,也跑過市場銷售。39歲的石樂華如今已經有了9年創業經歷,他的衛浴企業目前年產值達3000萬,在這個行業內小有名氣。他1997年中專畢業后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了大專學歷,后來又進修了中山大學EMBA。談到當時為什么不去國企工作而選擇出去打工,他說:“在實習時了解到國企的體制問題,就算有能力也不一定能提拔上去。這種地方去了,遲早有一天會出來,遲出來不如早出來。”
在南方打工的經歷并不順利,當時石樂華甚至經常沒飯吃。有一次他去上班,口袋里卻只有一元,要么吃早點要么搭公交,二者只能選其一,最后他選擇吃早點只好跑步去郊外的工廠上班。雖然石樂華在學校里拿過辯論賽冠軍,但做第一份推銷工作時,面對客戶卻結結巴巴的滿臉脹紅。可他并未退縮,短短三個月后,他就逐漸總結出了銷售經驗,開始在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做業務員并最終達到月薪過萬的工資。
兩年后他結識了一位老板,憑借出色的業務能力石樂華獲得35%股份走上合伙創業道路。合作時公司獲得較快發展,但最終因意見不和,石樂華與那位老板分道揚鑣。2002年石樂華開始自己創業,經過五年奮斗,工廠小有規模。談到創業者的體會,石樂華說:“到一定程度上老板就得慢慢轉化角色,企業家應該是工廠的眼睛和腦袋,而手腳能做的事情全部交給別人去做。我現在主要做的就是擴大眼界,認識更多的朋友,給企業尋找更多的發展空間。”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制造工廠。在陶瓷衛浴產業鏈中,如今許多企業生產能力過剩,而設計與銷售環節則較為薄弱。看到這個商機,石樂華一直琢磨著如何整合上下游資源,創建自己的商業聯盟;并提出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作為公司的企業文化,用以指導員工的價值取向,并計劃制定這個行業的國家標準。
作為一個創業型企業,有沒有能力這樣做?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作為企業的文化好不好?做啞鈴型企業的良好愿望能否變成現實?史玉柱、熊曉鴿和馬云從企業文化的制定與實施、創業者應該擁有的素質等方面進行了精彩點評。
要做“啞鈴型”企業是一種很美好的愿望,那就要去整合別人,中國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都喜歡自己當老板,作為一個創業者,沒有品牌,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憑什么整合別人?僅憑美妙的想法行嗎?
石樂華:我在創業中遇到的難題是資源整合,目前來講我們國內衛浴生產廠家比較單一,或者比較專業的。形成了各自為戰的局面,我們這次主要做的目的就是把專業的工廠進行組合,形成一個大的集團公司來運作。
熊曉鴿:中國人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為什么大家愿意跟著你來做,不愿意自己做一個小老板嗎?
石樂華:這段話問得非常好,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型衛浴廠只有簡單加工的能力,缺乏設計和銷售渠道,或者說銷售模式的創新,而我們現在要做的產品就是要做他們的短板,也就是主抓市場營銷和設計,把加工這一塊我們丟給他們做,這是一種良好的組合。

熊曉鴿:你要來整合,我要被你來整合,我是比你小的生產衛浴的公司。你有什么優勢,是你的個人魅力還是你做市場的經驗?還是你的主意好?我憑什么接受你的整合?
石樂華:最主要來講在于我個人的思路。
馬云:剛才熊總講到我也想問,你憑什么去整合別人,我為什么要跟著你去被別人整合,100萬人民幣就能整合我,憑什么東西,你給我講三理由,除了100萬人民幣以外,你說我要跟著你的標準去走,你能整合我?
石樂華:第一個理由就是我們現實的基礎,因為我們現在做衛浴已經做了九年,業績已經有一定的名氣;第二個理由來講,是我個人的思路——全中國衛浴生產企業最起碼有幾千家,但是真正來開拓自己思路的人,或者具備這個理念的人是非常少見的,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衛浴陶瓷企業生產商聯盟;第三個理由,就是我對這個企業聯盟的綜合實力和商業信心。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銷售制勝的時代,無論市場經濟如何變幻莫測,無論我們的競爭如何激烈殘酷,真正的專家必須具備先見能力、構思能力、討論的能力、適應矛盾的能力,那些依靠專業化優勢而專注做好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一定會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作為一個創業型企業,一個私營企業,既要整合別人跟自己合作,又要形成自我優勢品牌,還要做國標,愿望很美好,做這些需要多長時間?一個新創的企業是否適合這么做?是否有能力這么做?
熊曉鴿:第一你要做標準,第二你要做企業整合,第三你要用貼牌營銷的策略要別人給你打工,聽起來這些思路都蠻好,但我想問,這一系列的計劃,做標準、做整合、幫人家賣東西需要多長時間?
石樂華:完成這個商業整合需要八年。
熊曉鴿:風險基金十年為限,前五年把錢投得差不多,五年六年希望錢退出,八年對于風險投資者來說,有點長;我認為你的這三步商業策略,做行業國標不是應該你想的,也不是應該你做的,做標準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在中國有標準局做這方面的工作。
有時企業不同,企業文化卻如出一轍,大同小異是很多中國企業的企業通病。
企業文化做不到的先不要急于表白出來,根據自己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提高自己的信念理念,才會讓企業文化發揮真正作用,企業需要的不是理論體系完美,做操作不了的文化,企業不應該為了文化而文化。
把“質量制勝”作為企業文化,所有的行業都在說,所有企業也都在做。把本來就應該做好的事情標榜成口號,這樣的企業文化還有意義嗎?
史玉柱:企業文化的口號是什么?
石樂華: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馬云: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你是怎么體現這個文化,如何將它實踐在企業運營生產中?
石樂華:首先,我們企業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環節制定了質量認證體系,質量體系認證的對象不是我們企業的某一產品或服務,而是質量體系本身。當然,質量體系認證必然會涉及到該體系覆蓋的產品或服務,有的企業申請包括企業各類產品或服務在內的總的質量體系的認證,有的申請只包括某個或部分產品的質量體系認證。盡管涉及產品的范圍有大有小,而認證的對象都是我們企業的質量體系。
馬云:“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所有企業都在這么說。怎么從細節做起?
石樂華:客戶無限期的忠誠度才是企業的無價之寶,只要企業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對客戶的需求多加關注與尊重,并盡量讓我們的服務超越客戶需求,多維護和加強與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持之以恒,不斷創新,我們的服務就能贏得客戶最終信任。
馬云:我感覺你的條理很清晰,心態很好,你的激情跟別人不一樣,很多人把創業者看成激情澎湃的人,他對自己的信念非常堅持,堅持自己的并購、整合是有意義的,盡管評委也好,很多人說你不靠譜,你憑什么整合,但是你自己內心信念的堅定很具備創業者的素質。但是我這里想講的一個事,在整合的要素當中你講到理念和你的信心,我自己這么看,好像理念是挺不值錢的東西,真正值錢的東西就是你創造的價值,腳踏實地的結果。很多人說我有非常優秀的理念,我聽的太多了,這世界上沒有優秀的理念,只有腳踏實地的結果。所以不要用你的理念去整合別人,而是你創造的價值給別人帶來的好處。

史玉柱:我提一個建議,你剛才說銷售模式最終整合,我聽著意義并不大,我覺得你最需要的,第一是銷售,因為你的企業是銷售拖動了你的產品,銷售拖動你的研發,然后在這里加工,實際上整合別人,那個對你企業的地位來說并不重要,你最重要的是需要學習,需要訂單,有了大量的訂單,你才會有了利潤,你才會有了客戶的需求,你會創造出更好的產品,你這個應該是營銷型企業,你拿了錢,更多地要在這個方面做文章,比如說建立銷售分公司,加強銷售人員的培訓等等,我不建議你整合別人的制造;第二個是企業文化,你的企業文化我覺得是空的,我談一下我的變化,我在頭腦發熱的時候是做中國的IBM,實際跟你很近。后來不搞空的了,覺得沒用。說到做到,做不到不要說。我管理的時候認為企業文化不通,搞一點更實在的東西。一個企業,比企業文化更高一點,更實在的,對企業的發展有幫助,企業的管理無法觸及到的地方,用一些企業文化去解決。所以我建議你把企業文化能不能再研究研究,改一改,要更實用。團隊的建設我覺得做得感覺非常好,我就點評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