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瓊 吳燕麗 張麗軍
楔狀缺損在我國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達90%以上[1]。在這些患者中,楔缺多位于齦下,由于臨床操作困難,常規的充填方法難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作為口腔臨床治療常用的工具,高頻電刀成本低廉、操作簡便[2]。我科在老年人齦下楔狀缺損的充填治療中,利用高頻電刀切齦后進行樹脂充填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口腔科接診齦下楔形缺損老年患者62名,其中男33名,女29名;年齡60-71歲,平均65歲;共152顆患牙,按磨損指數(TWI)分類[3],輕度缺損32,中度缺損103個,重度缺損17個。楔缺洞緣位于齦下1mm-2mm,患牙牙髓活力測試正常,牙齦指數正常。
1.2 操作方法 碧藍麻局部浸潤麻醉,將高頻電刀(PerFect TC, Coltene公司)調至適中的電波輸出強度(5檔),切除游離齦組織,充分暴露楔缺的齦壁邊緣,預備固位洞形。患牙隔濕,使用可樂麗菲露Clearfil SE Bond粘接劑和相應的復合樹脂ClearfilAP-X(日本,Kuraray)充填修復,修整邊緣、拋光。
1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復查,評價療效。
1.3 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姬愛平、王嘉德提出的改良的美國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評定系統(USPHS)評價[4],總療效評定標準為7項檢驗指標。
復查時都在臨床滿意范圍內為成功,一項為臨床不滿意即為失敗。
(1)兩年中未發生充填體脫落。
(2)修復體表面情況:12個月后有16顆患牙充填體表面粗糙,但是未露出牙本質或基底。
(3)邊緣密合性:1個月復查時,2顆患牙邊緣密合性為C級,即裂隙明顯,暴露牙本質,但修復體未折裂(見表1);11顆患牙邊緣密合性為B級,即出現裂隙,但是未暴露牙本質或基底。這些變化均出現在齦側邊緣。
(4)邊緣著色:邊緣密合性出現問題的修復體都伴有邊緣著色,1個月復查時,2顆患牙評價為C級,13例評價為B級。
(5)色澤協調性:隨著時間的變化,充填體的色彩穩定性好,觀察期內未出現變色的情況。
(6)繼發齲:兩年的觀察期內,未見繼發齲形成。
(7)牙齦炎癥:1個月時,19顆患牙有牙齦炎出現,給予牙周治療,6個月以后牙齦指數好轉(見附表)。

附表 高頻電刀切齦后樹脂充填修復老年人齦下楔狀缺損的臨床療效(%)
(8)牙髓反應:在1個月復查時,3顆患牙電活力測無反應,給予根管治療(見附表)。另有12顆患牙出現牙髓敏感癥狀,6個月時癥狀改善。
老年人牙體楔狀缺損多位于齦下,在樹脂粘接過程中,難以隔濕,齦溝液及血液常造成粘接失敗,而齦下進行樹脂塑形和拋光操作困難,充填體邊緣易形成裂隙、懸突,導致治療失敗。
高頻電刀操作簡便精確,可充分暴露缺損部位,便于樹脂的充填、修整,避免邊緣形成懸突,有利于牙周組織的健康[3]。在操作過程中,我們利用碧藍浸潤麻醉,保證了齦切操作的順利進行。Kalkwarf等在研究電刀切齦的組織學變化的時候,認為輸出強度為32w左右的電刀能順利的進行切割功能。章崢等[5]研究認為中低強度的高頻電刀對牙齦組織的損傷較小。PerFect TC電刀的最大輸出強度45w,用刻度1-10顯示,我們選取5檔進行操作,既保證了切割效率,又能盡量減少側方熱效應造成的牙齦組織的損傷。在1個月復診時,有19例患者出現牙齦炎癥,可能與這種損傷有關,也可能與操作中不慎破壞了牙齦的生物學寬度有關。提示在今后的治療中應當嚴格把握切齦指征,不能破壞生物學寬度。
在術后1個月復查時,3顆重度楔形缺損的患牙出現牙髓壞死,可能在充填前已形成了慢性可復性牙髓炎,在以后的治療過程中要加強鑒別。12顆牙髓敏感的患牙均為中、重度的缺損牙齒,6個月復查時癥狀消失,提示在缺損較深時,可以給予必要的安撫處理。
由此可見,利用高頻電刀切齦后進行樹脂充填操作簡單,療效較好,而牙齦損傷和牙髓敏感的防護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1]王小潔,Xiao-jie W.非創傷性充填技術治療老年人楔狀缺損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4):238-239
[2]隋 強,劉 宇,Qiang S,等.高頻電刀在老年人牙齦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3):148-149
[3]蘇東華,王成龍,Dong-hua SU,等.口腔高頻電刀修復120個楔形缺損患牙的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06,23(11):1778-1779
[4]姬愛平,王嘉德.應用牙本質粘合劑和復合樹脂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評價[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6,31(4):210-213
[5]章 崢,劉玉華,徐 軍.高頻電刀輸出強度和電刀形狀對牙齦愈合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8,24(4):53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