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外開放、貿易商品結構與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2011-05-24 04:01:00袁冬梅魏后凱楊煥
中國軟科學 2011年6期
關鍵詞:結構

袁冬梅,魏后凱,楊煥

(1.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2.中國社會科學院 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就業增加和收入水平提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對外開放程度的差異與貿易商品結構的差異,貿易規模的擴大所引致的收入分配效應也差異顯著。許多研究表明對外貿易和外商資本在沿海地區的集中使沿海地區產生了經濟發展的累積優勢,導致東中西三個地區的差距趨于擴大[1-5]。而外貿和外資在沿海集聚源于我國實施了制成品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是我國外向型制造業集聚的主要區域,制造業大量集聚推動了東部沿海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收了部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就業。因而,東部沿海是中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為此,東部地區人均收入最高,與中西部地區比較,則存在顯著的地區收入差距。有研究表明在全國范圍內我國地區間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各區域內城鄉收入差距程度[6]。當不少文獻關注對外開放對各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時,若把外向型發展戰略和制造業布局與城市化聯系起來,我們發現對外開放對不同地區城鄉收入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同時不同地區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在對外開放中的參與程度與受益程度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外向型發展戰略重在鼓勵制成品出口或說制造業貿易,這是由我國的比較優勢和工業化水平決定的。各地區對外開放程度和居民在貿易中的參與程度都與該地區制造業貿易份額在全國的比重有關,換句話說,則和貿易商品結構有關。本文擬在沿海與內地對外開放非均衡推進的框架下探討對外貿易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重點考察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目前關注對外開放與中國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的文獻相對較少。國內部分學者利用省際數據或城市數據研究發現貿易開放有利于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如孫素梅采用省際面板數據或回歸分析的方法,研究發現國際貿易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城鄉收入差距[7]。Shang-Jin Wei和 Yi Wu通過對中國100多個城市1988-1993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貿易開放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8]。另有學者認為對外貿易與城鄉居民收入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之比)是一種倒“U”形的關系[9]。但上述研究未深入地從理論上解釋對外開放影響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關聯機制,未注意到近十年來我國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國外一些學者在新經濟地理學框架下基于制造業中心-農業外圍的產業布局模式,研究發現外向型制造業空間布局的擴散與制造業貿易的增加對區域收入差距有影響,同時一些學者還關注到了貿易商品結構變化對農業地區與工業化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Krugman和Livas受墨西哥的啟發在理論上論證了對外開放使制造業空間布局趨于擴散,使得大城市與靠近國外市場的邊境地區的收入差距縮小[10]。但他們忽視了農業的變化。

Paluzie認為當農業工人缺乏流動性時,制造業貿易的增加會擴大農業地區與工業化地區的收入差距,但如果放松這一假設,結論則相反[11]。Andrés Rodríguez- Pose 等將國際貿易分為農業貿易與制造業貿易,分析八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墨西哥、巴西、美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與國內地區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發現農業貿易相對于工業制成品貿易比重下降導致地區經濟增長幅度不同而產生地區差距擴大現象[12]。由于發達國家工業貿易發達且分布比較分散,農業貿易在總貿易中所占比重偏低,因此對外貿易的擴大與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動所引起的國內地區差距增大幅度小于發展中國家。

在他們的研究中均探討了農業貿易相對于工業制成品貿易比重的變化,以及農業工人收入的相對變化,但他們立足于探討的是農業地區與工業化地區,或者說制造業中心與農業外圍的收入差距。貿易理論表明,貿易商品結構與一國或地區的產業結構及比較優勢密切相關,出口產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實際報酬提高。而新經濟地理理論揭示了對外開放后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偏向于集聚在臨近海外市場的城市及其城郊地區。我國制造業集聚東部沿海就屬于此類情況。若粗略地認為各城市主要集中的是制造業,制造業貿易比重的提高使制造業工人(城市居民)不斷受益。因此,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首先影響的可能是城鄉收入差距。當前利用中國省際數據實證分析貿易商品結構變化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的文獻很少。

本文借鑒上述學者的研究方法,利用省際數據分別在全國、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三個范圍內①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早期依據“七五”計劃所采用的方法,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后有所調整,本文按照調整后的劃分定義三大地帶,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11省市;中部包括吉林、黑龍江、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省區;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12省市區,未按新的區域劃分將東北地區獨立出來,這樣符合對外開放戰略實施的過程。考察貿易商品結構變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中西部地區在開放程度和城鄉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方面比較接近,故將它們合并分析。下文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與總結我國近十多年各地區貿易商品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的發展變化,第三部分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相關假說,第四部分進行實證檢驗,第五部分總結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各地區貿易商品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

由于各地區距海外市場遠近的不同和非均衡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在對外開放度與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存在較顯著的差距,討論貿易商品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及其相互關系宜分地區進行。

(一)貿易商品結構系數的含義及計算

在我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中,貿易商品結構反映的是初級產品貿易額與工業制成品貿易額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②據我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進出口商品結構按《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簡稱SITC)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初級產品,另一類是工業制成品。初級產品類包括: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1)飲料及煙類;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4)動植物油、脂及蠟。工業制成品包括:5)化學品及有關產品;6)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紙張和紡織品等);7)機械及運輸設備;8)雜項制品(包括鞋、服裝和家具等);9)未分類的商品。。Andrés Rodríguez - Pose等學者(2004)提出了專門計算貿易商品結構系數的公式,該公式既考慮到研究期間農產品貿易與工業品貿易相對變動的幅度,也考慮到貿易依存度的變化,較全面地描述了貿易商品結構的含義,其表達式如下:

上式中,TCIit-0為i省 t年的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系數,AEi與MEi分別為i省的農業出口額與工業出口額,Ti為 i省進出口總額,Ti/GDPi為 i省的貿易依存度,0與t分別表示基準年份和分析年份。在本公式中,如果農業貿易相對于工業貿易比重上升,貿易結構系數變小,如果農業貿易相對于工業貿易比重下降,這一系數則增大,意味著貿易商品結構改善。

公式(1)側重考察的是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從現實來看,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確實能較好地反映一國貿易商品結構的總體變化,本文基于數據獲取的方便和計量分析的需要,對公式進行了細微的改動,并用初級產品出口替代農業出口,用工業制成品出口替代工業出口,得到公式(2)。

上式中,AEi表示初級產品出口,MEi表示工業制成品出口,其它變量含義同于公式(1)。本文選取1995年的貿易數據作為基準數據,通過計算獲得1996-2007年的貿易商品結構系數,各地區該系數的變化趨勢見圖2。

(二)貿易商品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

一個地區或行業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與對外開放程度密切相關。描述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很多,為與公式(1)(2)一致,本文用外貿依存度表示。圖1描述了1995-2007年間三個地區外貿依存度的變化趨勢。總體來看,東部地區的開放度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圖2描述了1996-2007年間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結合兩個圖分析,不難發現圖1中三個地區外貿依存度的變化趨勢和分布狀態與圖2中三個地區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極為相似,而且中西部地區的數據非常接近,但與東部的差距較大,同時中部地區貿易商品結構2003年前后有較為明顯的波動。

圖1 各地區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動趨勢

圖2 各地區貿易商品結構變動趨勢

圖3 各地區平均城鄉收入差距變化

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如何?目前經濟學文獻中度量城鄉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有城鄉收入比、城鄉消費支出比等,本文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來衡量城鄉收入差距。圖3描述了1995-2007年我國各地區加權平均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①城鄉收入差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地區加權平均城鄉收入差距=年地區各省城鄉收入差距×(各省人口數/地區總人口數)。本文所研究的城鄉收入差距僅指用貨幣因素衡量的收入差距,未考慮醫療、養老保障、失業保險、最低生活費救濟等非貨幣因素方面的差距。。從三個地區的橫向比較看,西部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研究期間平均城鄉收入差距已達到3倍以上,而東部、中部的城鄉收入差距一直在2-3倍之間。從各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看,大致呈現三個階段。若與圖1和圖2結合起來分析,我們發現1996-1998年三個地區貿易商品結構改善時期,城鄉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從1999年到2003年中部地區貿易商品結構明顯惡化,東部、西部地區則在2001年前后明顯波動,在這一階段三個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均逐步擴大且在2003年達到最高值,以后三個地區貿易商品結構都出現了改善,城鄉收入差距也步入縮小或平穩態勢。

造成目前城鄉收入差距難以縮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僅從對外開放程度和貿易商品結構變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探討。從地區間的橫向比較看,開放程度最高、貿易商品結構中制成品比重最高的東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最小;從各地區的縱向變化看,貿易商品結構改善的時期也是其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時期。但總體來看,隨著貿易商品結構逐步改善,各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并沒有顯著縮小,特別是東部地區,近十年貿易商品結構有較大的改善,但該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1998年后反而有所擴大。從理論上說,制造業貿易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吸收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村人口的收入,但若勞動力的流動不充分,貿易商品結構改善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將無法全部釋放。

三、理論分析與假說

貿易商品結構優化是否有利于改善一國的收入差距?新經濟地理學和H-O理論基于對勞動力流動性和國內市場一體化的不同假設,得出了不同的結論。Krugman和Livas(1996)等學者在新經濟地理學框架中研究了制造業貿易的增加促使制造業布局擴散并導致地區差距縮小,但他們并未考察農業貿易的變化。Paluzie(2001)在Krugman和Livas(1996)的基礎上,加入農業與農村市場,假設農業人口缺乏流動性,制造業工人能在國內區域間自由流動。在封閉經濟狀態下制造業向農村地區擴散的離心力來自分散的農業人口及有限的市場潛力。當貿易開展起來后,制造業企業和產業通過出口并進口國外更便宜的投入品成長并集聚,并向接近國外市場的城市及其周邊地區擴散。由于農業人口缺乏流動性,制造業比農業能對要素所有者支付更高的報酬,結果制造業貿易擴大了制造業工人與農民的收入差距。但如果放松上述假設,則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因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入制造業部門,會導致制造業部門勞動力供給增大從而工資水平下降,而農村勞動力收入相對提高,收入差距縮小。

在新經濟地理學框架之外,傳統的H-O理論基于一國內部地區間生產要素完全自由流動、地區一體化水平很高等假設,認為資本和投資會尋求低成本地區,勞動力會流向高工資的地區,因而推導出收入不平等的縮小。Andrés Rodríguez-Pose等(2004)借用Paluzie(2001)的假設擴展了H-O理論,即假設農業勞動力不流動土地成本穩定,制造業工人可自由流動且易集聚,一國內這些部門的分配從一開始可能就是不平等的,在H-O模型里制造業貿易使制造業工人受益,至少在中期如此,因為他們的勞動變得相對稀缺因此更昂貴。既然制造業工人比農民更集中,這導致了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正是制造業的不均衡布局使制造業受益,若犧牲制造業貿易發展農業,則農業工人受益,而制造業工人變得相對貧困。當貿易使農業工人和土地所有者受益,他們在地理上比制造業工人分布更均衡,收入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城鄉收入差距。

如果勞動力缺乏流動性的假設被放松,結論會完全不同。貿易使制造業工人受益,同時誘使農業工人轉移到制造業地區并被制造業雇用,假設很低的進入壁壘,從中期來看這將使制造業工資相對降低。同時,由于城市制造業地區擁擠,農村地區更低的土地與勞動力成本,可能引誘制造業企業遷移到更遠的區域,導致要素價格均等化過程,最終使城鄉區域差距降低。

現實中許多國家內部地區一體化水平并未達到很高的程度,生產要素沒有實現完全自由流動。從中國的現實來看,與對外開放前比較,勞動力(主要指農村的剩余勞動力)的流動性在不斷加強,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與制造業的發展,將使更多的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制造業地區并被制造業雇用。但相對于制造業工人來說,中國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性仍較低。同時,對外開放的擴大與運輸成本的下降也正在促使許多制造業企業擺脫大城市的擁擠與高人力成本向中西部地區和城郊地區遷移。本文基于新經濟地理理論和擴展的H-O理論的相關觀點,提出以下假說以預測我國貿易商品結構及相關因素變化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

假說1:隨著制造業布局的分散和制造業產品貿易量的上升,貿易商品結構的優化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制造業轉移,將促使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相互推動,共同促進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外商投資主要集中于外向型制造業,在東部地區外資出口占該地區出口總額的比重2000年已達到51.09%①在東部地區外資出口占該地區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00年的51.09%上升到2007年的60.92%,同期中部地區該比值由18.5%上升為20.16%,西部地區該比值由12.46%上升為13.7%。。同時,外商投資主要集中于我國東部沿海城市。隨著地價與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制造業布局的變化也反映了外資布局的變化。各地區外資依存度的高低與布局可能直接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為此,本文提出關于外資流動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假說2。

假說2: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制造業布局的擴散,外資逐步流入土地與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和部門,有利于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上述假說的結論是基于我國勞動力自由流動逐漸放松的事實而得出的,但勞動力的完全流動仍然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若農業剩余勞動力流入制造業部門并分享了貿易商品結構優化的利益,則城鄉收入差距有可能縮小,因為農村勞動力資源將相對稀缺并能優化配置,從而有利于農民收入的提高。但在我國受勞動力技術熟練程度的差異和戶籍制度的影響,勞動力的流動并不充分,一部分技術熟練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從農業轉移有可能惡化二元經濟結構,因而第一產業就業人數的下降有可能惡化城鄉收入差距。勞動力的技術熟練程度與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相關。庫茲涅茨(1995)認為“隨著勞動者受教育越來越多,國家的收入就會越來越平等”,因為教育程度的接近可以縮小國民之間的能力差距,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13]。同時,導致城鄉差距擴大的一些累積性因素仍在起作用,由于城市的投資規模和城市的開放度遠大于農村地區,Shang-Jin Wei and Yi Wu(2001)認為對城鎮的投資超過農村將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從統計數據看城鄉固定資本投資差額中西部地區普遍高于東部②本文通過分析統計數據發現FDI的流入在城鄉固定資本投資中所占比重很低,因此城鄉固定資本投資反映的主要是國內政府、私人的投資。。故本文引入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ELPit)、勞動力受教育程度(EDUit)、城鄉固定投資比例(INVit)作為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控制變量。

四、實證檢驗

(一)數據來源與各變量統計分析

本文擬使用全國28個省份(因西藏、寧夏數據缺失,重慶并入四川)1996-2007年12年的數據,構建計量模型對上述假說進行檢驗。各變量數據主要取自1996-2008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其中計算貿易結構系數的數據來自1996-2008年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和《中國商務年鑒》。前文分析時貿易商品結構系數均指來源于公式(2)計算的結果,在此用TCI1it表示,而在我國商務部統計分析中貿易商品結構指標指初級產品貿易額與制成品貿易額之比,即AEit/MEit,在此用TCI2it表示,TCI1it變大時表示貿易結構優化,而TCI2it變大時表示貿易結構惡化。在實證檢驗時我們將同時考察兩個指標與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

表1報告了各變量的相關系數及摘要統計量,其中城鄉收入差距(Qit)為因變量,結合上述理論假說引入貿易商品結構系數(TCIit)、FDI占GDP的比重(FDIit)、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ELPit)、教育程度(EDUit)、城鄉固定投資比例(INVit)、各省份海外市場接近度(FMAit)等變量作解釋變量。表1顯示,因變量城鄉收入差距Qit與解釋變量 ELPit、EDUit、FMAit的相關性較高,超過了50%,各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線性相關關系。

表1 各變量相關系數及摘要統計量(全國28個省份,樣本量=336)

(二)計量模型及估計結果

Shang-Jin Wei和Yi Wu(2001)研究貿易開放與城鄉收入差距構建了如下的計量模型:

式中,q(k,t)=logQ(k,t),open(k,t)=log[EXP(k,t)/GDP(k,t)]為k城在t年的貿易開放程度,z(k)為不隨時間改變的城市特別因素,h(k,t)為隨時間而改變的城市特別因素,其他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如通貨膨脹、農產品貿易條件等)包含在N(t)中。

本文借鑒上述模型的思路,將 TCIit、FDIit、ELPit、EDUit、INVit等變量視為隨時間而改變的因素,將各省份距海外市場的距離視為不隨時間改變的特別因素,用FMA表示。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在計量分析時使之變為合成數據,我們將FMA乘以各省份1996-2007年每年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①各省份1996-2007年每年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變化非常小。,得到海外市場接近度FMAit②海外市場接近度(foreign market access,FMA),這里借鑒黃玖立和李坤望(2006)及冼國明、文東偉(2006)的做法,即若地區k為沿海省份,則FMAk=100/Dkk;若地區k為內陸省份,則FMAk=100/Dkk(minDjk+Dkk),其中地區j為沿海省份,minDjk表示地區k與其最接近的沿海省份j之間的距離,Djk則為各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之間的公路距離,Dkk 為地區k的內部距離,計算公式:Dkk=(Redding&Venables,2004),其中areak為地區的面積。FMAk越大,越接近海外市場,越小則越遠離海外市場。。

為了得到平穩變量又不改變序列的特征,本文對各變量取自然對數。同時,我們引入一個時間虛擬變量,因為中國2001年底加入WTO后,農產品和工業制成品開放的進程不一致,對貿易商品結構產生了影響,因而有必要引入時間虛擬變量與貿易商品結構的交互項作為解釋變量,最后得到如下回歸模型:

上式中,估計時TCIit在不同的方程將分別用TCI1it和TCI2it表示。由于海南等省份在研究期間初級產品相對于工業制成品的比重有所上升,貿易結構系數在某些年份為負,不能直接取自然對數,本文借鑒冼國明、文東偉(2006)的做法,對+2)取自然對數①因為貿易商品結構系數的取值范圍為(-1.678,1.413),這里借鑒冼國明、文東偉(2006)的做法,他們對取值有時為0的解釋變量取對數時,統一加上1。。

本文分別在全國、東部沿海以及中西部地區三個范圍內以各省份數據進行面板估計,根據面板數據模型的分類,當個體成員存在個體影響而無結構變化,而且個體影響可以用截距項的差別來說明時,應選取變截距模型[14]。本文所考察的各地區內部在國際貿易上存在個體間的區別,但是無結構變化,宜采用變截距模型,而且個體成員不是隨機的抽自一個大總體,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進行估計,Hausman檢驗結果也拒絕隨機效應模型的假設。在用EVIEWS 6.0對面板數據進行多元回歸的分析中,為消除異方差性和自相關性,本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和AR(p)進行修正,表2為固定效應模型輸出結果。

表2 固定效應模型結果

從表2的估計結果看,變量貿易商品結構系數log(TCI1it+2)的估計系數符號在三個方程中均為負,且都顯著,驗證了假說1的觀點,說明在全國、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三個范圍內貿易商品結構的優化有助于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而且中西部地區貿易商品結構的優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有更大的貢獻系數。log (TCI2it)的估計系數在三個方程中也為負,但統計上不顯著。這個結果或許反映了擴展的H-O理論的觀點,擴大農業貿易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利,但需要犧牲制造業的發展,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不符。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要素流動性增加,假說1所預測的結果與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較一致。

變量外資依存度logFDIit的估計系數符號在以log(TCI1it+2)為因變量的方程中均為負,說明各地區外資依存度的提高對城鄉收入差距同樣具有緩和作用,但統計上不顯著,不足以支持假說2。假說1和假說2的檢驗結果表明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貿易商品結構的優化對各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將產生積極作用。

變量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logELPit的估計系數在前5個方程中均為負,且都顯著。根據美國經濟的經驗,如果一體化經濟水平很高,地區間勞動力完全自由流動可以縮小城鄉差距[15]。我國的地區一體化和勞動力的流動均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農村部分勞動力流向各類城鎮,主要流向工業,其次是建筑業和服務業,這種流動犧牲了農村的發展與工業化進程,二元經濟結構更突出。有學者指出東部地區巨大的市場規模吸引勞動力和產業集聚,加速了東部地區,特別是城鎮的工業化進程,因此東中西部之間地區差距和各省的城鄉收入差距都加大[16]。

變量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logEDUit的估計系數在6個方程中均為正,且有4個方程顯著,反映了教育財政性投入增加則城鄉收入差距反而擴大的現實。從全國范圍和中西部地區來看,這種統計關系很顯著,說明我國教育資源主要集中于城市,雖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反而加深了貧富差距和城鄉收入差距,這在中西部地區更為突出。

變量城鄉固定資本投資比例logINVit系數符號在方程(1)、(3)、(5)、(6)中均為正,但只有方程(3)的系數顯著,部分地支持了假說3。固定資本投資是影響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從上述檢驗結果看研究期間城鄉固定資本投資的差距,除了東部地區外,在全國和中西部地區還不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最顯著因素。

變量logFMAit的估計系數在6個方程中有5個為負,且從全國范圍和中西部地區看系數的統計性檢驗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海外市場接近度顯著影響了各省份的城鄉收入差距,特別是內陸省份,距離海岸線越遠城鄉收入差距越大。海外市場接近度影響各省份的貿易開放度,東部地區貿易開放度最高,城鄉收入差距也最小。

時間虛擬變量與貿易商品結構變量的交互項從全國范圍和東部地區看,其估計系數都顯著且為正,但從中西部地區看不顯著,說明中國加入WTO確實對東部地區乃至全國各省份的城鄉收入差距產生了影響,2001年以后工業制成品貿易比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程度更高,使得城鎮的制造業享受到更多的貿易自由化利益,從而誘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

總體來看,上述模型的估計結果較好地驗證了本文所提出的相關假說,與前文第二部分的描述性分析較為一致,表明在對外開放逐步深化的過程中優化貿易商品結構比單純擴大開放對縮小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有更深遠的影響。

五、結論及政策含義

本文描述了中國各地區對外貿易開放度、貿易商品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以新經濟地理理論與擴展的H-O理論所揭示的貿易商品結構對區域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為依據,提出相關假說并進行實證檢驗。我們的研究表明,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貿易商品結構總體上不斷優化,各地區的貿易商品結構也逐步趨于改善,從而對全國或地區內部的城鄉收入差距起到了緩和作用。東部地區貿易開放度最高、工業制成品貿易額最大,城鄉收入差距最小。中西部地區貿易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仍然較高,但2003年以來不斷趨于改善,而且實證結果顯示中西部地區貿易商品結構優化對城鄉差距的縮小有更大的貢獻。

貿易商品結構優化是產業結構升級和工業化程度提高的表現,從一般意義上說,這對降低第一產業在一個國家GDP中的比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實證研究的結果部分支持了這一點。但是,當前中國產業的空間布局(主要指制造業布局)偏向于向東部沿海集聚,各地區生產率存在顯著差異,國內的一體化市場沒有完全形成,要素的跨行業、跨地區流動不充分,資本、勞動力等要素主要集聚在沿海地區。資本主要流入邊際收益較高的制造業部門,勞動力的流動性則取決于技術的熟練程度,熟練勞動力的流動性高,而農民很難真正流入制造業部門,因此,在貿易商品結構優化的過程中要素的不充分流動不利于實現要素報酬的均等化過程。在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存在較顯著的收入差距的情況下,實證研究表明剩余勞動力的有限流動、城鄉固定資本投資差距、教育財政性投入的不均衡分配、各省份的海外市場接近度等均成為促使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因素。

基于此,本文認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重視:(1)進一步推進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降低外貿與外資區域分布的非均衡性,通過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中西部地區產業集聚,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貿易商品結構的優化。這不僅有利于中西部內部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也有利于縮小全國的城鄉收入差距與地區收入差距。(2)各地區在擴大對外開放和推動產業集聚的過程中,要以城市為依托,推動城鄉互動融合和區域一體化。這將有利于沿海與內地形成一體化市場,降低貿易成本,促進制造業的擴散與均衡布局,中西部地區可通過建設加工貿易基地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3)各地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促進教育資源在城鄉的公平分配,同時完善農村等經濟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促進傳統農業產區的現代化,使農民和農業能更多地享受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

[1]Chen,Jian and Fleisher,Belton M.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6,22(2):141 -164.

[2]Kanbur,Ravi and Zhang,Xiaobo.Fifty Year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A Journey through Revolution,Reform and Openness[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9(1):87-106.

[3]Demurger Sylvie,Jeffrey D.Sachs,Wing Thye Woo,Shuming Bao,Gene Chang and Andrew Mellinger.Geography,Economic Policy,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R].NBER Working Paper,No.8897,2002.

[4]Masahisa Fujita,Dapeng Hu.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1985-1994: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1,(35):3 -37.

[5]冼國明,文東偉.FDI、地區專業化與產業集聚[J].管理世界,2006,(12):18 -31.

[6]王祖祥.中部六省基尼系數的估算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6,(4):77 -87.

[7]孫素梅.對外開放與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J].經濟管理,2008,(3):108 -109.

[8]Wei,Shangjin and Yi Wu.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R].NBER Working Paper,No.8611,2001.

[9]胡超.對外貿易與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國的經驗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3):22-27.

[10]Krugman P,Livas Elizond R.Trade Policy and the Third World Metropolis[J].Journal of Dewelopment Economics,1996,(49):137 -150.

[11]Paluzie E.Trade Policy and Regional Inequalities[J].Paper in Regional Science,2001,80(1):67 -86.

[12]Andrés Rodríguez - Pose and Nicholas Gill.How does Trade Affect Regional Inequalities?[R].Paper submitted to the 44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Porto,August,2004:25 -29.

[13]Kuznets,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45):1 - 28.

[14]高鐵梅.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02-347.

[15]Kim,Sukkoo.Economic Intergration and Convergence:U.S.Regional,1840 - 1987[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98,58(3):659 -683.

[16]范劍勇,王立軍,沈林潔.產業集聚與農村勞動力的跨區域流動[J].管理世界,2004,(4):22-29.

猜你喜歡
結構
DNA結構的發現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論結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新型平衡塊結構的應用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循環結構謹防“死循環”
論《日出》的結構
縱向結構
縱向結構
我國社會結構的重建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21
創新治理結構促進中小企業持續成長
現代企業(2015年9期)2015-02-28 18:56: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九色综合视频网| 夜夜爽免费视频|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青草视频久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9p|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日韩区欧美区|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亚洲天堂自拍|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国产在线看|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第一视频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色婷婷|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亚洲视频|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