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強
之所以實施嘗試教學法,是因為當前的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相應地,會計專業財務軟件的實訓教學也必須“因變而變”。常規的財務軟件實訓教學,往往是“播放一段視頻、演示一個PPT,然后讓學生‘照葫蘆畫瓢’”,這樣的“一體化”教學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需要,必須引入嘗試教學法。
江蘇常州師范學校教師邱學華創建的“嘗試教學法”,其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我探索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該方法主要集中反映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自學”,教師在講授之前,先讓學生自學;教師在講授之前,先讓學生操作,即:“先學后教、先操后講”。
經探索研究,這一教學模式適合于會計專業財務軟件的實訓教學,其基本實訓教學程序為:準備實訓→出示嘗試案例→自學教材→嘗試實訓→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再嘗試實訓。
教師在開始講授新實訓案例時,首先宣布實訓內容,讓學生明確此次操作的實訓要求、實訓目的,接著出現實訓案例,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熱情。但是,嘗試案例實訓必須與教材中的案例在類型、和結構上相似。這樣,學生帶著嘗試案例實訓打開教材進行自主學習,明確了實訓的目標。當大多數的學生自學教材的案例之后,對嘗試實訓案例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可以通過甲、乙、丙、丁四組學生按照“優”、“良”、“中”、“差”的先后順序進行演示,其余學生在看完演示之后在各自的計算機上進行演練,教師巡回觀察。嘗試實訓后,教師按照“優”、“良”、“中”、“差”學生演示結果,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老師統一點評。最后教師針對學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材重點內容進行講解,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財務軟件知識的運用得到鞏固和加強。這個程序不是固定不變的,可視教學的內容變化而靈活運用。
2010年秋季學期在09級會計一、二、三、四班開設財務軟件課程,由于這些班級之前已學習了會計基礎、計算機基礎知識,并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具備了采用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條件。在財務軟件實訓教學過程中,按照“先學后教、先操后講”的原則,采用上述七段基本實訓教學程序,根據財務軟件實訓教學的特點、學生素質特點以及教學需要靈活運用,具體操作是:
財務軟件實訓教學的特點是以上機實際操作為主,通過在“系統管理”模塊中創建賬套(核算單位信息)、增加用戶(操作員)、財務分工(授權)、賬套輸出(備份);在“企業應用平臺”中增加、刪除、修改會計科目,設置憑證類別、安裝初始余額,填制、審核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處理程序去熟悉財務軟件、理解實訓操作要點。
由于實訓的內容比較多,教師在實訓教學前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遵循“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對難度較大的實訓案例,可在“系統管理”模塊中通過引入賬套的方式方便學生分階段進行實訓,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訓效率。
出示嘗試案例是教師在備課中重點考慮的因素,對出示的嘗試案例應選擇一些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教師引導能夠完成的素材,否則會使嘗試失敗,甚至會使學生失去對會計專業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必須認真考慮、正確引導。例如在填制記賬憑證時,第一階段的嘗試實訓案例應出示:一借一貸、沒有明細科目、不涉及支票管理、不涉及數量核算和往來核算、部門核算等等的簡單憑證;第二階段再嘗試出示:一借多貸或多借一貸、需進行明細核算、數量核算、分部門核算、項目核算、往來核算等等的復雜憑證。
學生的嘗試成功與否與實訓指導老師的正確引導息息相關:第一,引導學生對問題產生好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想去嘗試。例如在填制憑證時,先把手工填制好的憑證印發給學生,接著提問:“這是我們以往學過的傳統手工填制的記賬憑證,而現在在財務軟件中是如何填制的呢?”,激發學生去探索、去想象在會計軟件中是如何填制憑證的,刺激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第二,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去嘗試實訓。課本中的財務軟件操作知識一般都有操作指導,教師要引導如何通過自學教材,嘗試實訓并且在嘗試中,為學生設置嘗試的條件,給學生提出自學提綱,使學生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自學課本,自己探索,嘗試從教材中找到實訓操作的方法。
在嘗試實訓當中,要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學生始終是主體,沒有固定、標準的操作模式,學生可以這樣嘗試,也可以那樣嘗試。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嘗試也容易使學生的實訓操作出現疲勞和厭倦,無可厚非,教師應該耐心幫助學生理順操作步驟,使學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對軟件的知識及操作有較高的要求,一看就要知道出錯的原因及如何解決的辦法。
財務軟件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要通過嘗試上機操作實訓去鞏固理論,掌握知識。學生為了嘗試,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問題一旦獲得解決,不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具有成就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能使學生長久的保持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在嘗試實訓后,老師針對大多數學生嘗試實訓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既可鞏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又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取長補短”,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樹立必勝的信心和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一過程是學生嘗試、討論之后,老師對大多數學生共同反映的以及嘗試時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認真細致地講授,使學生對財務軟件的實際操作技能得到鞏固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點評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操作技能的全面、深刻的掌握,教師點評在整個實訓教學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應重點抓住那些主要問題進行精講,掌握實訓操作的先后順序,提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分析問題的解決方法,關注不易被學生注意到的潛在的問題。因此,嘗試教學法既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突出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應該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經過前面的嘗試、自學、討論及點評,實訓學生可進行內容、步驟相同的配套實訓,在實訓過程中加強對已學知識的理解、鞏固,然后再進行下一輪的嘗試。
應該注意到,嘗試教學法在剛開始投入使用時,實訓教學進度宜放慢一些,隨著嘗試實訓次數的增加,實訓學生適應了這種“套路”、方法,就會慢慢養成了一種主動學習、自己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以往實訓操作比較快的學生在完成實訓任務后總是在等老師講授新課、布置新實訓任務,形成一個浪費時間的不好的習慣,但是在使用嘗試教學法后,學生不會再“等菜下飯”,會自主地去按實訓教材的內容繼續操作:創建完賬套的學生就會增加操作員、授權分工,建立明細科目的學生就會安裝期初余額、設置憑證類別,填制完憑證的學生就會審核憑證(簽章)、記賬……,這給后進的學生保留了時間,給先進的學生贏得了空間,形成了一種自主學習、熱愛專業、興趣濃厚的良好氛圍。
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財務軟件實訓教學,比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分別在學校09級會計班中做實驗:09會計一班(45人)、二班(56人)運用嘗試教學法教學;09會計三班(44人)、四班(51人)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結果如下:

?
從教學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嘗試教學法在開始嘗試實訓第一階段(簡單階段)進度比較慢,按時完成憑證填制的學生比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少、比例低,舉手求助的學生比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多、比例高,但由于嘗試教學法在實訓教學中側重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憑證填制的第二階段(復雜階段),按時完成憑證填制的學生比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多、比例高,舉手求助的學生比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少、比例低,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學科的及格人數比傳統教學方法的人數多、及格率高。嘗試結果表明:嘗試教學法能讓學生先入(嘗試)為主,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財務軟件實訓教學中的一種好的、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