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擁有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這個特殊行業的特殊要求,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既是會計行業在職業活動中的規范,也是會計行業對社會所應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會計職業道德強調的是“會計職業”的道德,重在“職業”二字。它要求會計職業在確定、計量、處理和傳輸經濟信息時要可靠、相關和有用。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則重在強調人。會計職業道德既是會計工作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也是衡量一個會計工作者工作好壞的標準。隨著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日趨深入,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滑坡傾向,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等現象越來越多,這不僅給使用者提供了虛假情況,給決策者制定相關的決策也帶來了不利影響,嚴格影響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分析其成因的基礎上找重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職業道德的措施。
首先市場經濟體制是權利制衡機制,與之相配套,會計管理體制也應向多元化發展,因此要統一管理會計人員和擴大“會計委派制”的范圍。從我國目前推行的“會計委派制”試點來看,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在總結和完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有步驟地推廣“會計委派制”的試點行業和范圍;在行政事業單位直接委派會計人員或會計主管;在企業單位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財政部門委派財務總監、財務主管。
其次明確會計責任,責任行為主體、職責范圍,明確主體應承擔的責任。如《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責任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會計管理體制的建立、健全,可以抵制單位領導授意、指使、強令情況下的會計弄虛作假,促進會計人員職業行為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為會計人員規范執業奠定基礎,達到源頭治理目的。
財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資格的監督檢查,對不符合財政部頒發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會計從業人員,責令單位調換其工作崗位。要定期對企事業單位對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職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若發現問題,要及時查清原因,進行嚴肅處理;加大會計人員業績和差錯考核力度,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行為考核指標,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修養,促使其職業道德行為更加規范;健全以審計監督為主,財政、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監督及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外部監督體系;推廣經濟責任審計,真正做到“不經審計,不得離任;不經審計,不得提拔”。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能有效地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感,減少會計舞弊的動機,從而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拓寬后續教育內容,除了注重新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教育外,還要注重財經法紀方面的教育等;從高從嚴要求,切實注重后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將后續教育和職業資格結合起來,實行強制性的后續教育制度;重點注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判斷能力的教育;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自我學習和修養教育。會計主管部門要定期將會計職業道德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職業道德相關典型事例,通過網絡及資料的形式印發給會計人員,啟動、誘導、激勵他們從自己內心世界加強自身道德修養,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徹底拋棄享樂主義等不道德、不健康思想,自覺抵制外來誘惑。在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還要進行政治思想、法制、業務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其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用職業道德意識規范職業道德行為。
從法律規范上加大對造假失信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預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管理部門以及執法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肅查處,大力遏制講人情和司法腐敗現象。在對相關會計人員、有關領導及會計主體進行嚴厲查處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社會中介機構的整治和規范,強化行業監督體系,加強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對出具不真實、違背審計準則的審計報告,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并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的損失進行賠償。
當今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只要強化措施,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會計職業道德,那么,會計職業道德將會走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從而使會計人員達到更高的會計職業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