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剛
歐債危機爆發后,日本高額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2010年日本總債務額占GDP比重約為197.2%,這一龐大的債務總額,無論在G7中還是在歐洲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PIGS中都遙遙領先。特別是在日本地震的重創下,高額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是否會引起財政危機的問題日漸突出。
盡管健全財政的呼聲與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現狀相互交織,政府決策幾近兩難困境。歐債危機后,日本正值菅直人內閣發足之時,主張財政健全化的“花齊會”會長野田佳彥出任財相,并主張修正鳩山時期的政權公約,尤其是其利用“明暗雙線”的平行方式,通過“事業甄別”作業削減行政開支、重啟增稅擴充財源,實質是財政重組的重要前提。
執政黨日本民主黨眾院競選綱領中突出強調育兒補貼、高中教育補助、農戶所得補償、養老金重建,但是財源的約束也影響到政策的實施和國民對新政府的認同。針對財源困境,民主黨政府主張挖掘特殊預算后的“霞關埋藏金”,以減少行政浪費、擴充財源。民主黨政府成立至今先后開展過三輪“事業甄別”作業,其中,第三輪甄別作業時間是在2010年10月,根據前兩輪“事業甄別”的評價結果,對2011財年預算案相關事業作再甄別和再評價。總體上來說,三輪“事業甄別”帶有非常明顯的“財務省主導”痕跡,特別是第三輪“事業甄別”將“埋藏金”重新定義成“埋藏的政府借款”,展示給公眾的是財源創造接近極限的信號,重啟提高消費稅率之路成為必然的戰略選擇,這也意味著民主黨財源擠出方案正式宣布終結。政府主導下的“事業甄別”作業,以減少行政浪費、挖掘“埋藏金”為主要目的,實質上成為財務省主導下,在特別預算領域的開支削減和結構再組。特別是野田佳彥出任財務相后,主張財政健全化,在增稅解決財源的敏感時期,及時將“事業甄別”性質偷偷地加以修正。
其次,是在消費稅調整時間表上,菅直人政府加大對政權公約的修改,前提則是將黨內因“以選舉主導政治”而主張4年不調整消費稅率的小澤一郎等人邊緣化。隨著“霞關埋藏金”的逐漸耗盡,野田佳彥不得不承認利用這一資金來源填補財政缺口的做法“僅僅局限于2011財年”。因此有步驟地提高消費稅率,是財政重組下擴充財源的重要一環。調整消費稅率重在時機的選擇,因為財政重建首先需要著眼緊縮財政對經濟系統的短期沖擊。

作為高額赤字財政的日本,之所以沒有發生諸如希臘、愛爾蘭的主權債務危機,這主要因為日本長期低利率、低稅負、高儲蓄率支撐下的債務結構特征使日本在短期內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特別是日本長期推行赤字財政,需要利率長期維持低位水平。政府應對通縮的政策,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低位水平,從而對政府利息支付總額的擴大起到了遏制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的作用。但是,基于經濟周期的考慮,如果日本擺脫本輪經濟緊縮,在通脹影響下日本赤字經濟暫時的“穩定閥”很有可能遭到沖擊導致利率上升。盡管日本力爭“2012年年度中擺脫通貨緊縮”,由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的全球通脹輸出、利比亞戰爭引起“石油危機”的恐慌、東日本地震對日本經濟的重創和災后重建的啟動,尤其是災后重建資金的來源和有可能出現的原材料價格先行上漲,都很有可能使日本在擺脫通縮的同時出現財政狀況惡化的局面。而在這之前,以調整消費稅率為核心的收入支出調整則顯得至關重要。菅政權成立后,組織關于稅制改革超黨派的討論和協作、研究消費稅的逆向性、考慮對諸如食品等特殊商品下調稅率等,特別是目前日本朝野對于大聯合政府的討論,都反映了政府焦灼的心態。能否在2013年眾參兩院選舉前后,重啟財政健全化,則要看政府能否在通縮結束之前實現收入支出方面的全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