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陳晨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中國入世這十年,與世界分享繁榮、實現共贏。作為溝通兩國政府和民間的一個重要橋梁,各國商會也在這十年中承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中國美國商會是一家促進中美兩國之間經濟、貿易、商務投資及合作發展的非贏利組織,代表了在中國經商的美國公司或個人的利益,已成為中美經貿關系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商會擬寫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報告》及每年出版的美國在中國企業商務環境的年度分析——《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等出版物,直接影響著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與美國對外經貿關系。從中國美國商會的許多活動與出版物,就可以預測美國對華經貿政策的變化,起到了中美貿易磨擦“預警系統”的 作用。
為此,《中國新時代》特約采訪了中國美國商會(AmCham-China)會長孟克文先生(Christian Murck)。
《中國新時代》:入世十年后的中國,在您眼中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轉變?
孟克文:今年是中國入世十周年。過去十年雙邊貿易增長迅速,美國企業因中國國內市場準入度的提高而受益匪淺。我們希望看到中國能夠超越入世承諾的底線,簡化投資過程,擴大外商投資的空間。在服務業等領域里不斷增長的外商投資有助于中國政府實現其“十二五”規劃中的一些目標。

同時,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在迅速增長,2010年這一數字已達到53億美元。美國歡迎而且也將受益于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正如中國從美國直接投資中獲益一樣。
《中國新時代》:與西方發達市場所走過的軌跡不同,中國的市場經濟有自身特點,您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與美國存在怎樣的差距?
孟克文: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折點,諸多問題正在逐漸顯現出來:全球經濟衰退,以及之后的緩慢復蘇,凸顯了中國在未來不能繼續像過去那樣高度依靠出口,從中期和長期來看,出口已無法繼續帶動中國經濟實現高增長;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目前中國人口呈現加速老齡化的態勢,因此,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值將在未來五年內下降;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每年有 1,300 萬人(占總人口的 1%)從農村地區轉移出來,他們往往會遷移到最近的大城市,城市化將為未來二十年的中國國內需求提供強大的結構性支持;環境遭受了嚴峻的影響,水資源污染和空氣污染危機四伏;社會貧富階層的收入差距更為懸殊;通過引進成熟的、全球使用的技術即可輕松掙錢的階段就要告一段落,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可能會降低,并且更依賴于新技術的開發。
所以,相對于過去來說,中國經濟的能效雖然得到了改善,但中國仍需做出更大努力,應對成本、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問題。

《中國新時代》:您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
孟克文:中美兩國是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有貿易摩擦是正常的。但作為商會,我們更希望兩國能在WTO框架下解決貿易摩擦,不要將貿易摩擦政治化。
《中國新時代》:您可否談談,在您眼中,中國在未來十年的國際貿易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孟克文:中國正進入轉型期,這是在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對經濟所作的調整。中國業已成為世界的貿易大國,也是一個多元的、快速成長的對外投資大國。中國國內經濟的許多行業已向市場競爭和外資企業開放,尤其是自中國 2001 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十二五”規劃為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提供了條理明晰的政策指導,盡管存在不少挑戰,但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增長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中國新時代》:中國接下來應在哪幾方面努力,以提高在國際組織中的位置及影響力?
孟克文:正如我們的會員企業所感受到的,中國自 2006 年完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程序后,改革開放的步伐急驟放緩。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和之后,地方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主要制造業部門仍只保持部分開放,而服務業更是受到限制。
對此,我提出如下五項中長期建議:
1.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堅定承諾使之適用于次級中央實體,這將增強政府采購的透明度,有助于減少腐敗和地方保護主義,同時增加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和確保它們的國民待遇;
2. 對外資企業開放政府采購、合同及標準制定,并不要求知識產權、技術或許可證的轉換,這將使中國從最先進的技術中獲益,并進一步鼓勵外資加大在中國的投入;
3. 中美簽訂雙邊投資條約,這將增強中美兩國投資者的信心并為其提供保護;
4. 改革戶籍制度,這將改善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推動社會福利趨于平等;
5. 放寬對利率的管制,這將消除對家庭收入的實際征稅,即銀行存款的實際負回報率,并向債券市場的發展邁出重大一步,改善資本配置的效率。
中國新時代 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