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和,劉 巖,閆艷麗,郭 宇,舒秀偉
(遼寧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遼寧遼陽 111000)
仔豬腹瀉是影響養豬業發展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大多采用抗生素治療,由此導致的耐藥性菌株的出現、動物腸道微生態平衡的破壞、畜禽產品藥物殘留等嚴重問題,已經威脅到人類和動物的健康。研制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污染的微生態制劑,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目前,應用于微生態制劑的菌種主要有乳酸桿菌、鏈球菌、雙歧桿菌、某些芽孢桿菌、酵母菌等。乳酸桿菌是仔豬腸道正常微生物區系中的優勢菌群,可利用糖類發酵產生大量乳酸,有的還產生乙酸及其他揮發性脂肪酸,對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對維持仔豬腸道微生物區系平衡和消化機能起著重要作用[1-7]。目前,已有眾多學者報道利用乳酸桿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替代抗生素預防和治療畜禽消化道疾病[8-9]。本研究擬從健康仔豬腸道中分離篩選出抗逆性乳酸桿菌,用來研制高效、專一的乳酸桿菌豬用微生態制劑。
1.1 材料 在遼陽市某豬場,選定12~60日齡健康仔豬,截取腸道,冷藏并迅速送實驗室進行細菌分離。
1.2 菌株 豬源致病性大腸桿菌 C83902株(CVCC196)、仔豬副傷寒沙門氏菌 C500株(CVCC79500)、金黃色葡萄球菌(CVCC1882)均購自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
1.3 培養基 MRS培養基[1]。
1.4 主要試劑 各種糖發酵管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基因組提取試劑盒、Ex-taq、dNTP等PCR試劑等購自寶生物(大連)有限公司;其余均為分析純試劑。
1.2 方法
1.2.1 乳酸桿菌的分離鑒定 參照文獻[1,3]方法進行。
1.2.2 抑菌試驗 采用牛津杯法[8],測定5株乳酸桿菌對豬源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
1.2.3 生長曲線的測定 將分離菌株活化后以2%(V/V)的接種量接入MRS液體培養基,37℃培養,每隔2 h取樣至30 h,測定 OD600值,繪制生長曲線。
1.2.4 耐酸試驗 將抑菌試驗篩選出的菌株活化后,按 2%接種量接種于 pH 值為 1.5、2.5、3.5、4.5的液體培養基中,37℃培養8 h;用無菌移液管取出1 mL菌液進行梯度稀釋,取3個適宜稀釋度菌液各0.1 mL,涂布MRS固體培養基,進行平板菌落計數,并計算菌株存活率[11]。
1.2.5 耐膽鹽試驗 將抑菌試驗篩選出的菌株活化后,按2%的接種量接種于膽鹽濃度為(W/V)0.1%、0.2%、0.3%、0.4% 液體培養基中,37 ℃ 培養16 h,平板計數法進行菌落計數,并計算菌株的存活率[12]。
1.2.6 耐胰酶試驗 將抑菌試驗篩選出的菌株活化后,按2%的接種量分別接種于含有胰蛋白酶的液體培養基中,胰蛋白酶的濃度分別為(W/V)0.8%、1.0%、1.2%、1.4%,37 ℃培養16 h,平板計數法進行菌落計數,并計算菌株的存活率[11]。
1.2.7 PCR鑒定 對上述試驗篩選出的抗逆性較強的約氏乳桿菌進行PCR鑒定。根據Genbank上登錄的約氏乳桿菌16S rDNA序列設計一對特異性引物:P1(上游):5’-TGGGCGTCTATAATGCAG -3’;P2(下游):5’-CTCTGTCTACTTAGACGG -3’,引物由寶生物(大連)有限公司合成。以提取的細菌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目的片段的擴增。反應參數為:95℃預變性5 min;94℃變性50 s、54℃退火1 min、72℃延伸1 min,30個循環后72℃延伸10 min。反應結束后,取5 μL產物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觀察。
2.1 細菌分離鑒定 本試驗共分離到5株革蘭氏陽性無芽孢桿菌,編號分別為 LY1、LY7、LY11、LY16、LY25。根據革蘭氏染色及生化鑒定結果,對照《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和《乳酸細菌分類鑒定方法》,初步鑒定為 LY1為羅伊氏乳桿菌;LY7、LY16為約氏乳桿菌;LY11為嗜酸乳桿菌;LY25為植物乳桿菌。
2.2 抑菌試驗結果 結果見表1。5株乳酸桿菌對3株豬源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其中,LY7、LY11、LY25菌株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的抑菌能力較強,且LY7最強;LY11、LY25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較好,LY7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雖不及LY11、LY25,但也明顯強于LY1、LY16。LY1、LY164菌株對3種致病菌的抑菌能力均相對較差。綜合試驗結果,選擇 LY7、LY11、LY25菌株進行后續試驗。

表1 乳酸菌抑菌圈直徑測定結果 mm
2.3 生長曲線測定 圖1結果表明,LY7、LY11、LY25菌株在液體MRS培養基中,起初0~4 h處于延滯期,而LY25菌株延滯期較長,為0~6 h;LY7、LY11在4~8 h進入對數生長期,而LY25在6~12 h進入對數生長期;LY7在14 h的OD600達到最高并開始進入穩定期,而LY11在12 h OD600達到最高并開始進入穩定期,LY25在16 h OD600達到最高并開始進入穩定期。

圖1 3株乳酸桿菌生長曲線
2.4 耐酸試驗 由圖2可知,LY7、LY11在pH2.5條件下,培養8 h 后仍有較高存活率,pH3.5、pH4.5對菌株生長無抑制;而LY25對低pH耐受力較差。

圖2 不同pH值條件下乳酸桿菌的存活率
2.5 耐膽鹽試驗 結果見表2。LY7對高濃度膽鹽有很強的耐受能力,在0.3%膽鹽濃度下,培養16 h,存活率仍能達到55%;而LY11、LY25對膽鹽耐受能力很差,特別是LY25,基本對膽鹽無耐受能力。
2.6 耐胰酶試驗 由圖3可知,LY7對胰酶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1.2%胰酶濃度下作用16 h,存活率可達65%,而LY11、LY25對胰酶耐受能力較差。

表2 不同膽鹽濃度下的乳酸桿菌存活率

圖3 不同胰酶濃度下的乳酸桿菌存活率
2.7 PCR鑒定結果 電泳檢測顯示(圖4),擴增到約1 500 bp的目的條帶。PCR產物經純化后測序,擴增到的目的片段大小為1 467 bp,對照NCBI上發表的約氏乳桿菌16S rDNA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與AB295648、FJ557011等菌株同源性為99.1%,進一步從分子水平證實該菌株為約氏乳桿菌。

圖4 PCR鑒定結果
3.1 目前,市售的微生態制劑菌種絕大部分來自土壤、水等環境,與動物體內環境存在著較大差異,真正應用于動物時,使用效果將大打折扣。本試驗分離得到的5株乳酸桿菌均來自健康仔豬腸道,理論上講,能夠很好的適應仔豬腸道環境。
3.2 我們首先經抑菌試驗,初步篩選出3株(LY7、LY11、LY25)抑菌能力較強的菌株進行下一步試驗。而乳酸菌制劑經口服方式飼喂動物,須能夠耐受胃內低pH的環境。本實驗選育的LY7、LY11菌株在 pH2.5,8 h 后存活率仍有 78.33%、81.44%,pH3.5、4.5對菌株生長無抑制。而 LY25菌株在pH2.5,8 h后存活率僅為6.73%。仔豬出生時胃內pH值在5~6之間,因高產酸細菌定植而逐漸下降,數小時后pH值即降至4左右,2月齡前pH值保持在3左右,成年豬的最低pH值可達到1.5[12]。因此,LY7、LY11菌株相對LY25菌株更有可能通過豬的胃進人腸道。
3.3 作為口服制劑,還需具備耐受小腸中膽鹽等形成的高滲透壓環境的能力。0.1%和0.2%膽鹽對LY7菌株生長沒有影響,在膽鹽濃度升至0.3%以后,LY7菌株在16 h時存活率仍能達到55%,而LY11、LY25菌株對膽鹽的耐受性較差。對哺乳仔豬而言,其膽囊內膽汁量很少,在出生后3周內膽汁量增加緩慢,一般在0.03% ~0.3%范圍內波動[13-14]。所以LY7菌株在腸道的存活機會很大。
3.4 本實驗同時對 LY7、Y11、LY25菌株的耐胰酶能力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LY7菌株可耐受1.0%的胰酶,而 LY11、LY25菌株對胰酶的耐受性較差。
3.5 綜合上述試驗結果,約氏乳桿菌LY7株可以作為研制豬用微生態制劑的候選菌株,我們將開展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1]凌代文.乳酸菌分類鑒定及實驗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 -25.
[2]何明清,程安春.動物微生態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63-264.
[3]R.E.布坎南,N.E吉本斯等.伯杰細菌鑒定手冊(第8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797~820.
[4]Ogawa M,Shimizu K,Nomoto K,et al.Inhibition of in vitro Growth of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by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Strains due to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1,68(1/2):135-140.
[5]Jin L Z,Marquardt Baidoo S K.Inhibition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K88,K99 and 987P by the Lactobacillus Isolates from Porcine Intestine[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0,80(5):619 -624.
[6]華均超,張邦輝.微生態制劑對仔豬腸道微生態調控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國飼料,2011,3:19 -22.
[7]張 凱,方熱軍.動物微生態制劑在無污染畜牧業上的研究與應用[J].江西飼料,2011,2:22 -24.
[8]張麗芳.仔豬腸道益生菌的分離篩選及生物學特性研究[M].河北農業大學,2005.
[9]戴榮國,曹國文,姜永康,等.不同益生菌組合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5,10:35 -36.
[10]吳惠芬,毛勝勇,姚 文,等.豬源乳酸菌產乳酸及其抑菌特性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05,32(1):79 -84.
[11]劉 宇.豬用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納豆芽孢桿菌復合活菌制劑的研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08.
[12]邱進杰,熊 焰,楊 智,等.健康仔豬腸道內抗逆性乳酸菌的選育[J].中國獸醫雜志,2008,44(4):86 -87.
[13]顧瑞霞,譚東興,郭久和,等.膽汁酸鹽和低pH值對乳酸菌活性的影響[J].微生物學通報,1996,23(3):144 -146.
[14]Chang Y H,Kim J K,Kim H J,et al.Selection of a Potential Lactobacillus Strain and Subsequent in vivo Studies[J].Antonie van Leeuwenhoek,2001,80(2):193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