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
燕兆時是北京燕京小天鵝公益學校的負責人,學校里有兩百多名打工子弟。
穿過好幾條彎彎的巷子,才能看到一個小門上貼著“齊抓共管,教育成才”幾個字,這就是學校的大門。再往里走,一個大倉庫被隔成8個房間,這是教室。倉庫外,還有兩個辦公室,一個小廚房。這些就是學校的全貌。燕兆時自掏腰包干了一年,賠了15萬元,頭發也白了一半。
他接手這所學校,實屬偶然。此前,他是收入不菲的工程師,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因為身邊總有朋友請他為孩子補數學,慢慢地他有了去支教的想法。2010年的一天,他走進了唐家嶺一家打工子弟學校。他帶去一份考卷,上面只有一道題:“請寫出幾位科學家的名字和他們做的事。”孩子們大眼瞪小眼,最后交上的都是白卷,燕兆時嚇了一大跳。上數學課,他問:“孩子們,你們哪里不會?”“都不會。”臺下齊刷刷地回答。從那時起,他決定,只要有時間,就來教這幫孩子。幾個月下來,他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這里不乏好苗子,就缺好老師。”
2010年暑假前的一天,老校長心神不定地在教室外邊溜達邊嘆氣,一問才知道,學校馬上要拆除。而附近租金太貴,租不到合適的地方。當時,燕兆時沒當回事,他想,老校長在這兒干了16年,不可能說走就走。臨開學時,燕兆時去學校,看到教室外停著搬家公司的車,老校長收拾好行李,準備回老家。學校真的要散伙了。
兩百多個孩子馬上就沒人管了。燕兆時著急了,召集朋友出主意,大家一致認為:辦打工子弟學校很難盈利,還是別管了。燕兆時說:“反正早晚要關門,我出錢,讓學校多活一天算一天。”用他的話說,接手這個事,就是“為了兩百多個孩子”。
2010年8月,燕兆時辭職,接手了學校。他找到個大倉庫,一年房租8萬元。他自掏腰包,裝修,打隔斷,粉刷教室。8月25日,孩子們準時報到,一天也沒耽誤。燕兆時還給老師們漲了工資,以前這里的老師平均收入是950元,現在是2000元。他的理由很簡單,好教師才能教出好學生。為了不讓孩子們失學,他還設立了兩萬多元的“燕京小天鵝獎學金”,把貧困孩子的學費體面地“還”給他們。
他不忍心丟下任何一個孩子。三年級的魏星宇,畫了一幅畫貼在墻上,被學繪畫的志愿者發現其構圖極有天賦。志愿者把畫拿給一些畫家欣賞,大家一致稱贊。但后來,小星宇因為貧困退學了,燕兆時著急上火,多次給星宇家里打電話,讓孩子復學,但沒人答理他。有一天早上6點多,燕兆時把星宇的父親堵在家里,苦苦勸說。最后,星宇的爸爸妥協了。
因為對孩子們有了深深的理解,燕兆時把學校的名字命名為“燕京小天鵝公益學校”。這里面蘊含了他的辦學理念——“只要不把自己當成小鴨子,他們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有出息。”
誰都知道,想讓這樣的學校不散伙,最重要的是有人捐錢。這一年,也有人往他手里塞錢,燕兆時不愿意接。直到今天,他只接受過某基金會兩筆共2000元的捐款。他知道,零散的捐款不能從長遠上解決問題,希望找到打工子弟學校的專項基金,可是直到現在,也沒找到。
燕兆時已經快“山窮水盡”了。常有人問他:“您這么做,圖什么啊?”這時,燕兆時會把名片翻過來,上面印著8個大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