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6月22日,在中央外宣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中紀委副書記吳玉良,已經注意到個別領導干部的“權力期權化”問題。所謂“權力期權化”,是指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將來的利益做交易。吳玉良表示,對此的工作部署涉及三個方面。
在完善相關制度規定方面,去年3月中共中央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明確規定不得在“離職或者退休后3年內,接受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范圍內的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中介機構的聘任,或者個人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同時,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監督。此外,嚴肅查處違紀問題。
最近幾年,尤其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權力期權化”現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們稱之為腐敗的新形式。從本質上說,它反映的是政商關系,是政商之間的利益輸送,只是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土系統成為腐敗高發行業,“權力期權化”是一大特征。近日,在國土資源部小范圍的會議上,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十一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元,因涉嫌違紀,被宣布“雙開”(開除黨籍和公職)。從去年開始,國土資源部就發生了辦公廳副主任呂國平、全國土地二調辦副主任溫明炬、地籍司監測統計處處長沙志剛案,2010年3月,原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社長、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劉允洲被“雙規”。據《財經國家周刊》報道,隨著土地、礦產市場的繁榮,諸多國土系統的官員在退休之后,依然擁有強大人脈資源,成為一些企業的“香餑餑”,被紛紛聘請為“顧問”。有的官員,則是辭職后直接“下?!?。
西方政治中有“旋轉門”的說法,指的是公務人員離開政府到私營部門工作,并通過在政府中供職時得到的知識、特別途徑或人脈影響獲益;私營部門高層人員也隨著換屆選舉等機會加入政府,并可能做出有利于前雇主或未來雇主的決策。最典型的是美國的軍界,原因之一在于防務承包業務量的巨大。在臺灣地區,亦發生過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因其離開公職后擔任民間金控的董事長,被檢方認定違反旋轉門條款而遭起訴的事情。對于“旋轉門”,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不斷增加,但也是一直未擺脫種種質疑和疑慮,原因之一在于利益沖突的很多術語,比如“接觸”等,在法律上比較難以界定。